APP下载

民主的文化性回顾——读何小民的《民主简史》

2016-04-13莫子浩

视听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民精英大象

□莫子浩



民主的文化性回顾——读何小民的《民主简史》

□莫子浩

我和小民先生曾经是同事,深交多年。现在不在一地,但情同手足。我深切感受到他的豪爽、健谈、诙谐、宽和、勤勉和睿智。

小民喜欢读史。某次我们跟团在大理旅行,与团友同桌吃饭时,小民大谈滇西古国文化。菜量本就不多,别人很快光盘,撂筷子走掉,连剔牙的大妈也闪一边去,就小民还拉着我口若悬河。才食过半饱的我,不禁悲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小民!下一餐开桌以前,你就来讲历史,整桌菜就归我们了……言毕,我们哈哈大笑。

小民还喜欢写史。几年前写过一本《人才简史》,叫人难以掩卷;今儿又出这本《民主简史》,令人遐想无限。

读罢《民主简史》,我相信,我与小民先生在注视着同一个世界。

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一起注视我们这个共同的世界。

一、“同”与“异”

人类政治虽然历经周折,整体上仍然有一种“不断彰显人的尊严”的方向。民主,就是这汤汤巨潮中的一朵美丽浪花,以个人意愿在公共事务中的平等实现,渲染了人类区别于兽类的卓越。先是一种价值,后为一种文化,并演绎出多种样式的社会管理制度。当今全球各类组织,与民主概念本身公然对立的,似乎越来越少。

有个矛盾也就日益凸显出来。一方面,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个性要求被平等尊重(“异”的趋势);另一方面,经济、科技以高度的唯一性,对最高效率的无限渴求,却不断深入地统合社会运转秩序(“同”的趋势)。

它很难两全,很可能是人类政治的根本矛盾,可解决性令人悲观,全球多少领袖为之焦头烂额。古今中外多少帝王将相、富于理想的革命家,追求江山永固和人间平靖,要用“同”来收束“异”,但多数狼狈收场。而那些一心求“异”的遁世者,桃花源里不问魏晋的隐士们,终究也不能阻止江山轮替、纵横捭阖。

是的,一组矛盾能够长期存在,往往是它对立的两面都不示弱。人类社会若失去“同”,将陷入隔阂或对抗;若失去“异”,又缺少了自我更新的动力与活力,为政者很难执其一端。

二、无法完美的政治

按这个框架来说,精英主义整体倾向于“同”。它认为少数人基于卓越的心智、充分的财务自由,能够更好地研究把握社会趋势。就像一艘客轮,船长及其团队最精通航线,是专业学习和经验累积的结果。

政治精英主义者不大认可“群众智慧”。他们认为,政治有很强的专业性,多数人的想法不能代表正确。就像,旅客们买了船票(纳了税),人数再多也只能在甲板上待着。航行安全虽然关乎船上每个人的利益,但是,游客们连基本的海图都无法看懂,又何必到驾驶舱凑热闹。

精英们有时也做出尊重民意的样子,但那只是考虑让老百姓心情舒爽,他们骨子里还是在坚持专业信念,不认为多数人意志能把国家引上正确的航道。

精英主义政治在理论上是完美的,但是在领袖人物的专业能力、尤其是立场操守上,会面临严重的信任难题——你们真有治国能耐、而不是夸夸其谈的么?你们真是为民着想、而不是舞弊徇私的么?如果说在轮船上,船长与游客们至少有一个共同立场,都希望顺利、都惧怕翻船,基本操守没问题;那么,现实政治中的利益与阴谋,要比这个复杂得多。

自由主义者倾向于“异”。他们认为,人根本上是独立的,也是平等的;以此为基础,再寻求自愿和有限的资源交换合作。因此,在政治上,他们主张人民主权、平等参政,政府权力受到约束和限制,反对集权的、世袭的和寡头政治。在经济上,无疑,他们主张自由市场。

自由是否根本上不能带来秩序?自由主义者不这样认为,他们倾向信任人类的理性。例如,不需要别人阻拦,谁也不会将毫无需求的产品拉到市场摆卖,因为无利可图呀。这就是市场规律在自然形成秩序。

自由主义者的自信有时略显天真,自由主义经济秩序的确存在失灵的危险,有时不如国家主义来得有效力,这是被百年来的经济史数次证明的。政治上,自由主义鼓动或放纵了意识形态的分崩离析,直接或间接地引发疏离或冲突。多年来,西方社会很多令人发指的枪杀案,背后都游荡着“自我膨胀”这个幽灵。

民主政治,则试图充当这两种对立的调停人。它既不让盲目无知的大众直接染指权力,又拒绝居心叵测的精英肆意舞弄公器。普通游客们,不能都涌进驾驶舱掌舵,但他们可以选出一个船长(精英)来统一把控航向,并且不断监督他。

问题依然存在:隔行如隔山,游客们凭什么能选好船长、凭什么来评价船长的决策?游客人多嘴杂,如何来确定意见?于是出现了“议会”这样的机构,人数相对少,而且似乎比政府更接近民意、又比百姓更懂得政治。

“中间人”毕竟不好做。当民主政治不慎斜向自由主义一侧,即容易滋生民粹,要求多数人意愿直接地实现于政策、甚至是具体的执法决断,这是秩序被颠覆的危险先兆。真正的民主并不等于多数人决断,例如一些政治条文的修改,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赞同、而非“过半数”即可。民粹主义和极权主义一样,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中的两大陷阱。

三、民主的文化性回顾

政治方法上的不足,以及民主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使得“还原民主历程”显出一种别让的谦逊。这恐怕是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作者试图走进历史,呈现本原,辨析民主在人类文明子宫中孕育诞生、而后蹒跚学步的主要行迹。

作者首先将目光对准遥远的神话时代。那时每个部落拜祭不同的神物,选举各自的领袖,是一个原始的“异”时代。而后,通过武力征服,祭祀整合,以及思想家们苦心孤诣,终于似乎迎来了天下大同,君主政治获得确立。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性觉醒,大一统政治日益暴露出弊端,在内外力量的撞击下,君主政治分崩离析,民主时代来临,多种信仰和生活方式得到肯定,个人利益得到保障……这种“异—同—异”的转化,按照作者的说法,也就是“神主—君主—民主”的演进;期间每一步都包藏血腥,是“血战前行的历史”(鲁迅语)。至于往后,是否会出现技术宰制社会、机器人统治地球,人类发展是否可以和平进行,那恐怕要请教未来学家,本书只写了过去的事。

对清末和北洋一段,作者倾注了最大量的笔墨,将镜头焦点拉得很近,或因为,那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次伟大涅槃,充斥着精英的焦躁、民众的迟愚、革命者的慷慨壮烈、阴谋家的深虑与凶悍……最令人唏嘘,也最予人启迪。曲折的过程,最生动地诠释了东方中华文明的深沉滞重,其辐射力还穿透时间,到今天仍然值得中国社会的建设者们严肃思考。

比起坐而论道的政治理论著述,这本书读起来非常亲和,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和人文色彩。它不是谈民主制度史,而是谈广义的民主文化,谈相关人物、事件和现象,由此达到生动可感,毫不刻板,还包藏了一些个性化的奇思异想和文学化抒情。

书中谈到,实利主义有助于亚洲文明的整合。笔者曾有所感触。笔者曾在深圳一个偏僻村落的超市门口,看到有新疆人在卖皮包。男的留胡子,女的包头巾,货摊上摆着个扬声器,循环播放一个潮汕口音在用普通话播报广告,大意是我们的包如何品质好、如何出厂价云云。这种有趣的组合,于我心有戚戚焉——是怎么样的力量,竟推动新疆人万里迢迢来到南方深圳、日复一日停留在街边、还请到潮汕人帮吆喝?是政治要求么?是宗教交流么?是文化吸引么?答案都为否。其实是实利,让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合作起来、相互了解起来。30多年前,也正是实利,让中国人抛却盲目的主义之争,找到可循的方向和秩序。

当然,历史虽然生动,有时也难于确考。时间过去了,很多真相就无法完全复原。那么,以读史来读政治,就需要多一点怀疑的精神;如果对应到现时问题的思考解决,则更需要慎重、再慎重。

四、摸象人

二十年来的中国思想界,不乏民主的非议者。有些曾经留学欧美的政治学者,尤其热衷借此标榜学术中立,恐怕有的还能换取课题经费。

实际上,在理论上揭穿民主体系的漏洞,已经不是新鲜事。现代民主最早产生于西方,百余年来西方自己的思想家早已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上,将民主理论批了个四脚朝天,丧钟此起彼伏。而如今我们的学者去到欧美大学,拾人牙慧而返,是否有点浅尝辄止。

一位留美学者回国后,一惊一乍大谈民主之不可行:你们太幼稚啦、你们太迷信民主啦、连哈佛教授都说了如何如何,云云。最后的观点是,国家呀,最好就是找到那么几十个精英,全权来统治……呵呵,我想,那你就先找到再说咯,连柏拉图的“理想国”都比你现实呀!

在我看来,真正的学术中立,首先要直起身子看民主。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代表人类不断寻求自由解放的理想,本就没有“以西方为名门正派”之说,又何必以哈佛教授之否定为否定?我的一位长辈,三十年前去到美国,进入一间大学念MBA,一位课程教授曾在课余和他探讨:中国的生产队有那么多人在集体劳作,如果在田坎上设立一批饮料自动售卖机,是否也是个商机呢?对这个问题,每个中国人恐怕都不必因为美国最先产生和应用售卖机、而附和这位教授的想法吧?

看到并预警民主的陷阱,诚然十分重要,但有些思想者可能需要多一点建设性:发现“不可行”、不如发现“如何更可行”,至少要多一点谦逊。当众多盲公抱着象腿、认定大象是圆柱形的时候,一位高子能摸到大象的耳朵,只见他振臂一呼:你们摸到的都错啦,大象其实是扇形的!——是的,“高人”确实有独到之处,能摸到象耳确实有功于认清大象全貌,但如果说人家摸到的都是假的、自己才是真理掌握者,那就未免有失于自负了。

显然,更受景仰的摸象人会如是陈说:你们摸到大象是柱形,而我摸到大象是扇形;大象到底是什么形状,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吧!

(作者系青年出版人,文化社会转型研究者)

猜你喜欢

小民精英大象
它们都是“精英”
武汉宵夜江湖里的女掌勺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大象
小气不是我的错
开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