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卫视《艺术档案》栏目特别寻访

2016-04-13朝鲁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50

数字传媒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胡琴歌唱家内蒙古

朝鲁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卫视《艺术档案》栏目特别寻访

朝鲁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50

2011年6月26日《艺术档案》开播,这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卫视频道推出的一档全方位展示蒙古族艺术人才才华的综合性栏目。截至2015年6月26日,已播出200期,许多蒙古族艺术家,通过这一栏目表达了他们对艺术的看法,讲述了他们的成长过程。

为了记录下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在台领导和频道负责人的要求和指导下,《艺术档案》栏目组积极行动起来,策划了一组特别节目。以实际行动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所做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基层,到人民群众中去,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乌兰在全国省部级宣传部部长会议上“关于在内蒙古文艺界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发言。

《艺术档案》特别节目邀请曾在栏目中做客的艺术家去基层演出,与基层农牧民近距离接触,丰富农牧民的生活并指导其文艺活动。同时,艺术家可以获取创作素材,吸取基层经验,丰富创作,达到繁荣演艺的目的。栏目组在全区确定了四个寻访活动点。

歌唱家的摇篮——温特高勒

2015年4月20日清晨,摄制组从呼和浩特市出发,穿过八百里河套和茫茫戈壁,经过两天的行程,来到了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所在地——达来库布镇。4月23日,艺术家们陆续来到达来库布镇与栏目组会合。栏目组与艺术家同行,来到曾产生过众多歌唱家的摇篮——温特高勒。自入春以来,一直滴雨未下的这里,或许是约定,或许是巧合,这里竟下起了蒙蒙细雨。这是温特高勒牧民为远道而来的歌唱家们献上的爱的供奉,也是朝朝暮暮想念着戈壁牧民们的歌唱家们为他们带来的甘露吧。

参加《艺术档案》栏目200期特别节目寻访活动的,有从温特高勒走出去的国家级文化传承人、终生歌手巴达玛,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舞蹈家、表演家占布拉,歌唱家蒙根其其格和在蒙古族中享有盛誉的明星玛西、满都拉图、巴彦那木尔、白玉花,还有从雪域高原青海赶来的被称为“雪域布谷”的旭仁其木格。额济纳戈壁宽广无比,远眺会“丢掉”眼睛。一年之计在于春,尽管牧活儿繁忙,牧民们一听说在《艺术档案》栏目上见过的歌唱家们要来家乡献艺,他们骑着摩托车或开着汽车,从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以外,沿着颠簸、尘土飞扬的戈壁路赶来。他们满脸尘土,饥肠噜噜,透过他们的眼神,可以看出他们的异常兴奋。有一家三口,早晨五点从家里出发,赶在十点半前来到演出现场,他们的嘎查长替他们一再求请我们“再等等”,才使他们赶上看演出。他们到来后,用湿毛巾简单地擦拭了一下脸,赶紧从背包里拿出蒙古袍换上,坐下来看演出。在看演出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鼓掌。待演出结束后,他们又拿出哈达,敬献给每一位歌唱家,与他们合影,为亲眼目睹了喜爱的歌唱家的演出而兴奋不已。

为了了解居住在边境上的牧民的生活,在结束了温特高勒的演出后,我们驱车来到了八十岁高龄的孟根其其格老人家里。老人挨个儿吻了主持人和歌唱家,请我们坐在她身边。她激动地说:“老天爷真是格外开恩,能给我这么一个守着戈壁的人,一个能见上只是从电视上才能看到的艺术家们的机会,难道这真是前世修来的福?真是应验了那句名言:只要活着就能金碗喝水。在这青黄不接,冷暖不定的春季里,见到这么多艺术家来到戈壁演出,在我一生是头一次。太让人高兴了!”她老泪纵横、声音梗咽。当我们结束了简单的演出和采访要出发时,她慌了神儿,不知所措道:“这就要走啦?这么快?能不能住一夜再走?”她握着歌唱家们的手舍不得放,待我们上车,不能自抑地痛哭着缩留在地上。坐在车上的我们也不禁潸然泪下。

我们带艺术家来这里演出采访后,在这里必将留下无尽热议的话题:无论是牧民还是干部,所说的同样的一句话就是,电视台组织这么多歌唱家,选这么一个干旱季节,来我们牧区,深入牧民家和苏木嘎查慰问演出,真是难得,也很不易。现在,国家强盛了,党的政策也越来越好了。只可惜,演出太短。如果再来,希望多带一些节目和演员过来。是啊,我们是做过带更多演员和节目下来的计划来着,可是受制于经费和报酬,没有做到。没有报酬,甭说我们带着这么多演员,一路颠簸,来这人烟稀少的戈壁荒滩,在劲风尘沙中演出啦,就是在城市完美舞台上演出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我们理解,此次这批歌唱家之所以愿意接受我们的邀请,支持我们的巡访,完全是出于热爱家乡,热爱牧民,回报他们的自觉性的。

诗情画意——巴林

寻访的第二站是享有“文化巴林”之称的赤峰市巴林右旗。从这里曾走出过阿·敖德斯尔、巴·布林贝赫、哈·丹毕嘉乐森、那·赛喜雅拉图等,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几十位文学家。

巴林右旗的演出现场设在蒙古文学奠基者之一、著名诗人巴·布林贝赫的家乡——巴彦塔拉苏木塔本毛都嘎查。旗委旗政府领导、社会人士和来自远近的牧民一百多人齐聚这里。柔声歌手乌云毕力格、电声歌手乌日雅、民间艺术组合照乐沁,以及作家、诗人、说书人、文化人和青少年,通过这次演出尽展各自才华,观众报以雷鸣般掌声为之喝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乌云毕力格、乌日雅二人的歌唱出了大家的心声,全场观众齐声合唱。观众一再要求乌云毕力格演唱《家乡的影子》,在反复演唱了5遍才后观众才得到了满足。乌云毕力格、乌日雅二人来巴林右旗演出多次,然而,在嘎查点上与牧民近距离演出还是头一次。

启幕于著名诗人巴·布林贝赫家乡、追溯名人足迹成长起来的几代农牧民和文人干部等参加的演出,在观众热烈的欢呼声中圆满收场。这是《艺术档案》栏目特别寻访在第二站——巴林右旗的真实写照。

胡琴手的故乡——扎鲁特

从巴林右旗一直向东,朝着曾产生过闻名遐迩的胡琴手、潮尔手、乌力格尔和好来宝艺人的通辽市扎鲁特旗驶去。在扎鲁特我们选了两个演出点。其中之一是著名胡琴手帕杰的故乡——巴雅尔图胡少镇都布欣嘎查。我们事先计划好让帕杰的孙子、著名胡琴手、好来宝表演艺术家——拉西敖思尔带路去都布欣嘎查。到了扎鲁特旗后,直奔拉西敖思尔的家。老人在家里早已做好准备,只等出发。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原本要拿到都布欣嘎查作为序幕演出的好来宝《迎宾颂》,待我们刚刚进他家落座,拉西敖思尔老师就拿起胡琴唱上了。蒙古族就是这样耿直、善良又诚实的人。在途中,他不断地给我们指认帕杰大师居住过的蒙古包基盘、祭祀的山峦敖包、驰骋过的草原、拜师学艺经过的寺庙,还演唱了大师曾创作传唱的歌曲等,使我们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次与我们有内蒙古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朝鲁和乌云,内蒙古师大音乐学院教师、歌手扎拉嘎夫和斯琴毕力格,内大艺术学院教师马头琴手纳·呼格吉乐图,以及在家扎鲁特小有名气的乌力格尔和好来宝演员等二十多人。他们听了拉西敖思尔老师讲的这些经典故事,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唱起了帕杰创作的叙事歌《白虎哥哥》。这首叙事歌,我们也曾听过、唱过无数遍,但是在作者的家乡听这首歌,那才真叫“别有一番情趣”。一路歌声,一路典故,不知不觉中来到了都布欣嘎查。我们在当地群众的一片欢呼声中走下车来。穿着能够充分展示扎鲁特风格的棕色花边长衫,足有八十岁高龄的帕杰大师最小的儿子带着大家前来迎接我们。持续一个多小时的演出在群众热烈的掌声中落幕。演出结束后,群众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纷纷表示:“没想到只是从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歌唱家们来我们这儿演出。好事啊,党的恩情浩大哦!”九十岁高龄的温乎尔老人在现场对记者激动地说:“从大城市来了这么多歌手、胡琴手为我们基层牧民演出,这是头一次,演出真精彩。活着真好,能看上梦都梦不来的东西。这是习主席的关怀!”她的一席话引来全场阵阵掌声。

结束了在都布新嘎查的演出,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毛依罕的故乡——乌力吉木仁苏木毛都嘎查。途中经过了《格萨尔传》中出现过的嘎达笋山。此山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高耸,但其黝黑的尖顶倒是有几分相像。再往前走便是传唱于民歌中的西束梅林的家乡,我们一路唱着《西束梅林》前行。愿为了蒙古族奋不顾身去战斗的西束梅林在天之灵听到我们的歌声后感到欣慰。为我们带路去乌力吉木仁苏木的是著名好来宝表演艺术家毛依罕的重孙、内蒙古艺术学院教师、马头琴演奏家纳·呼格吉乐图。音乐这种细胞,是一门有极强遗传基因的艺术。呼格吉乐图的父亲也曾是有名的民间艺人,擅长胡琴、乌力格尔、好来宝和歌唱。呼格吉乐图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和天赋,转学了四胡,由此涉足了专业艺术之路。

家乡父老听说呼格吉乐图要来,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我们原计划是以苏木前方的沙漠作为前景,以北面屹立的群山作为演出背景。可惜,草原大风无情地刮走了我们的计划,我们也只好在嘎查院内搞一场简单的演出了。演出即将结束时,有几名妇女从庄稼地里直接坐上马车匆匆赶来,可还是来晚了。她们因为没能及时赶来看上演出而感到万分惋惜。见此状,演员们毫无犹豫地再次登台,为她们来了一场专场演出。那几名妇女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我们猜想,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在这里广为言传的佳话。

从那里出发,我们赶到了毛依罕现健在的唯一徒弟毛虎尔查干老人的家里。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是,老人似乎与这些胡琴乐器在一起生活,满屋子的胡琴,高音四胡、低音四胡应有尽有。老人为我们说唱了一段赞美师傅的好来宝。他用十几年的时间,专门整理翻译了师傅毛依罕的多部乌力格尔与好来宝。对于没上过一天学,一直从事庄稼营生的他来说,自学汉文,搞蒙译汉的工作,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他拿出已经译好了的手稿给我们看。他想把这些作品出版成书,可是囊中羞涩,至今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同行的四胡手萨日娜为了抚慰老人之心,转为他演奏了一首《欢乐草原》作为回敬礼。看着后继有人,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祝愿毛虎尔查干老人出书愿望早一天得以实现,以满足期待拜读它的读者们的渴求。于是我们《艺术档案》栏目特别寻访第三站的活动,到此圆满收场。

双虎尔山下

我们的第四站选在了通辽市科左后旗乌拉镇双虎尔山麓下的查干淖尔湖畔。

《艺术档案》栏目刊播200期特别寻访活动,尽管是组织了一些曾上过栏目并接受过采访的艺人们,下到偏僻的农村牧区慰问演出,但是我们还是注意了每一站演出的演员不重复这一细节。所以,这次演出团由通辽歌舞团著名三弦演奏家贡森扎布,通辽科尔沁职业学院教师、四胡演奏家努勒玛扎布,呼和浩特歌舞团歌手敖登高娃,工作生活在北京的“梅林组合”以及科左后旗乌兰牧骑,乌拉镇农牧民艺术队等组成。乌拉镇的“乌拉”是指双虎尔山。这里也是清朝时期爱国英雄曾格林沁的故乡。民歌中出现的达那巴拉是双虎尔山北麓一个叫做“吉勒图村”的人。这里因乌力格尔、好来宝和出快马而远近闻名。人们知道了这是我们《艺术档案》栏目200期寻访演出的最后一站,赶来观看演出的人多达400多。有些人们抱着与来自自治区和通辽的大腕们同台演出的愿望而来,可是非常遗憾,由于时间紧迫,他们大部分节目没能得到登台的机会。不过,由此可以看出,这里人们是多么的热爱原生态艺术。这说明,他们对原生态艺术的传承意识、创作意识是多么的强烈,发扬光大的决心是多么的大。我们也看出,人民文艺的传承发展,不仅是几个人的事,也不仅限于几名专业人员范围,而是基于全体民众对她的热爱、钟情和极力升华、全心负责的心理和行为之上的。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这是人民文艺必将发展的光明未来。在现场,我们采访了许多农牧民,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给予我们这次寻访活动以高度评价,一再表示发自肺腑的感激,他们感谢党的英明政策,并希望我们今后多办此类有益于人民的活动。系列节目播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他们纷纷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微信,高度赞扬我们的节目是为人民服好务并突出了人民性,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文艺工作者就应该下到基层来为人民服务。我们栏目也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能够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牧民当中,多创作展示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鲜活的好作品来,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我们也深深地感到并给出评价,我们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唤醒更多的人去体验今天美好的生活而做好了媒体桥梁纽带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特意向那些为我们《艺术档案》开播200期特别寻访,不计报酬、不辞辛苦,挤出时间,远行下到农村牧区,把精品送给人民群众的蒙古长调民歌传承人、终生歌手巴达玛;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舞蹈家占布拉;通辽市歌舞团三弦演奏家贡森扎布;通辽市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教师、著名四胡演奏家努力玛扎布;著名胡琴手拉西敖斯尔,柔声歌唱家乌云毕力格;内蒙古歌舞剧院歌唱家朝鲁;还有歌唱家蒙根其其格、情歌王玛西、长调歌手乌云、内大艺术学院教师,马头琴手纳·呼格吉勒图;内蒙古师大音乐学院教师、歌唱家扎拉嘎夫、满都拉图、斯琴毕力格;著名歌手巴音那木尔、乌日雅、白玉花;雪域高原歌手“布谷鸟”旭仁其木格和呼市歌舞团歌手敖登高娃、北京《梅林组合》、民间艺术《朱腊琴组合》,以及额济纳旗、巴林右旗、扎鲁特旗、科左后旗乌兰牧骑全体演员和苏木镇嘎查歌手、舞手、好来宝手、诗人、胡琴手、潮尔沁手致以深深的谢意!也感谢给予我们工作指导的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和蒙古语卫视频道领导。感谢给予我们工作大力支持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赤峰市巴林右旗、通辽市扎鲁特旗和科左后旗及其苏木镇嘎查村的领导和热心参与我们节目的所有人!

我们的工作也许有许多不足和遗憾,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给予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蒙译汉翻译:阿日滨贺希格原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责任编辑:王学敏

作者简介:朝鲁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

猜你喜欢

胡琴歌唱家内蒙古
穿越皓月的胡琴声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小歌唱家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歌唱家与报晓员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
可爱的内蒙古
草丛里的歌唱家
爱在内蒙古
胡琴心:我用整个生命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