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两个“强调”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2016-04-13赵丽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

赵丽华,耿 瑶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 太原 030024)



习近平的两个“强调”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赵丽华,耿瑶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同时更加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两个“强调”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两个“强调”在回答为什么、针对谁、有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时,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具体表现在:两个“强调”在出发点上的一致性;两个“强调”在主体上的共同性;两个“强调”内容的相通性;两个“强调”对策、措施的协调性。

[关键词]习近平;忧患意识;党的作风建设;逻辑一致性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3.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强调全党全国都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与此同时,更加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一系列重要讲话,从增强忧患意识出发,从战略高度抓党风建设,使党风有了明显的改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与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之间(以下简称两个“强调”)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和一致性。两个“强调”在回答为什么、针对谁、有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时,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探讨二者之间逻辑的一致性,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习近平重要讲话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入地开展。

一、两个“强调”出发点的一致性

为什么要强调增强忧患意识?为什么要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两个“强调”在回答这两个为什么的问题时,在出发点上具有一致性。

(一)习近平更加强调增强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赋予了其时代使命感以及历史责任感。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带着这种忧患意识,为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寻求出路,奋力前行。孟子指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北宋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民族传统忧患意识批判地加以吸收,将其与自身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科学的忧患意识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在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中,并始终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主要包括忧国忧民忧党,坚持忧患与图强的辩证统一,并推动中国共产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更加强调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投身于艰苦奋斗的建设中去。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道:“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绝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他指出了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习近平的这一番讲话让我们对过去的成绩感到自信与自豪,同时又得防患于未然。今天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后是格外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习近平居安思危提出忧国忧民忧党的忧患意识,是对传统忧患意识的深刻认识后作出的总结,这就展现了党的高瞻远瞩,也为新时期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习近平更加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指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它反映党的建设风貌。党风是由党的世界观和党性决定的,是世界观和党性的外在表现[2]。党的实践证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关系一个政党能够走多远。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党的作风建设放在首位,在过去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9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优良作风。

习近平任党的总书记后,把我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12年11月15日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2012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都强调要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2012年12月1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出台了“八项规定”。2013年6月18日,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议上的讲话,强调了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四风”上,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3]。

(三)两个“强调”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时的一致性

习近平为什么提出两个更加“强调”,我们发现两个“强调”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时具有一致性。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会给我们带来消极影响,我们必须积极应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当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冷战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困境,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动荡不安,使西方各种理论有了滋生的土壤。中国共产党被迫要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强调”,体现了战略性和远见性。

党执政还存在着一些基础的问题。习近平从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提出两个“强调”,现在党内面临的一些问题就是官僚主义、腐化堕落、脱离群众。随着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有些党员干部没有艰苦环境的经历,加上有些动机不纯的人混入党内,他们并没有明确党的宗旨、使命、理想、奋斗目标,进而产生了许多不良的作风严重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缺乏忧患意识,开始吃喝玩乐、追名逐利、以权谋私。面对这些问题,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从根本上转变这些党员干部的执政理念。所以要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密切党群关系。

二、两个“强调”主体的同一性

习近平提出的两个“强调”,所针对的主体就是党的干部,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增强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更要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一)两个“强调”针对的主体都是领导干部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阐释了作风与权力的关系。从本质上说,“四风”是权力的变异,改作风就是将主体的权利规范化。因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党员干部的权力运行,彻底服务于人民。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主体就要发扬优良作风,坚决反“四风”。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古语说:“物必先腐,而后虫生。”[4]总书记引用这一古语,强调抓作风建设的关键是要抓主体、抓思想,使党员干部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核心和主导,党的领导干部代表了党的形象,他们的作风决定着党的作风,只要他们做好了,社会风气也就有了好转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5]习近平提出的两个“强调”,突出要抓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二)两个“强调”以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四风”问题为着眼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之以恒抓好改进作风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管用的体制机制,不断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以此带动党的各项工作。”[6]中央八项规定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针对当前领导干部存在的“四风”问题而提出的。消除“四风”,首先就要发挥领导的主体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四风”问题要一步一步来,把消除“四风”作为党作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作风建设,注入新风气,踏踏实实、切切实实改掉不良风气,把党的优良作风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行动指南,使“四风”没有滋生的温床。

三、两个“强调”内容具有相通性

习近平的两个“强调”在回答“有什么”的问题上,包含的内容具有相通性。

(一)两个“强调”围绕内容的相通性

两个“强调”都围绕密切和改善党群关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直都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核心和宗旨。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8]提醒我们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两个“强调”都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党的作风建设要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2013年12月9日,习近平在广东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强调:“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充分肯定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9]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强调”,是围绕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务提出的,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两个“强调”都围绕党的执政使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首先要完成执政兴国的使命,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宗旨。邓小平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10]380“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10]314习近平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看到其他国家共产党长期执政走向失败,认为我们党在不断向前发展,更要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抓好作风建设。

(二)两个“强调”突出重点的相通性

两个“强调”突出的重点都是领导干部,强调要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要努力强化“公仆意识”,领导干部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宗旨。

要努力强化“节俭意识”。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戒奢从简,反对随意挥霍浪费,遏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秉持勤俭的原则,国家财产是人民的血汗,要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环节中。

要努力强化“创新意识”。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在建设小康社会中要努力实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四、两个“强调”对策措施的协调性

两个“强调”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增强忧患意识的对策措施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对策措施也具有协调性。

(一)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

思想作风是人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指导思想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和特点,是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是否树立了良好的思想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理念以及处理党群关系的方式,这就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于心。

(二)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增强党的执政意识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保持的优良传统,现阶段党在如此安逸的环境中滋生了许多不良的风气,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加强反腐倡廉,增强认同意识

改革开放后,党内腐败现象频频,同时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群众不满现象日益增多,忧患意识必须提高起来。必须牢牢抓住人民的向心力,这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深得人心,保证我们党走得长走得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真正将权力的运行置于法律和人民的监控下,执政为民,取信于民,锲而不舍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四)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强化群众路线教育

首先,要对权力进行科学配置,改变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把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解到不同部门,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坚决制止特权私用,以权谋私行为。其次,把公共权力运行推出去,明确党务、政务公开的范围、标准、限制、方式等内容,使人民可以全面监督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制定。最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建立经常性教育引导机制,建立党政干部与群众常态化的服务联系机制,敦促官员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

(五)搞好制度建设,增强党内凝聚力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要以相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加强党员干部作风的检查与监督。要将财政管理制度、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制度程序化,要积极推进党务、政务的公开化,要将官员报告个人事项制度透明化,不断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完善党内民主机制,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等等。要教育全体党员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得行使特权,鞭策激励党员严格遵守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六)实行有效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运行

在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首先就要实行强有力的监督。一是明确责任,落实组织监督。二是将权利交给人民,加强群众监督。有效的群众监督可以防止领导干部以权谋利、以权谋私。三是发挥职能作用,让纪检监察发挥有力的监督作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自觉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敢抓敢管敢惩处,坚持有案必查,违纪必究,绝不让任何消极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四是社会公开化,扩大媒体监督。引导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各种媒介的监督,健全监督平台,畅通监督渠道,拓宽监督领域,强化监督力度,盯紧监督重点,监督结果公开透明,健全监督机制,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搞腐败思想扼杀在摇篮里。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强调”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增强忧患意识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增强忧患意识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保持生机与活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应对忧患意识的重要举措,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助于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干部清正、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强调”,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改进作风,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4).

[2] 陈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J].学习论坛,2014(6):12-14.

[3]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N].人民日报,2013-06-19(1).

[4]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1).

[5] 李光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夯实深化改革基石[J].新长征,2014(1):6-7.

[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03-01(1).

[7] 祝福恩,隋芳莉.习近平强调党的作风建设的当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1.

[8] 习近平.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N].人民日报,2013-06-19(1).

[9] 习近平.广东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11(1).

[1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The Consistency of the Inherent Logic Contained in Two "Emphases" Proposed by XI Jinping

ZHAO Lihua,GENG Yao

(Educational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XI Jinping,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CPC, lays greater emphasis on strengthening the sense of urgency and on strengthening the building of party style, and there exists some inherent logic between these two "emphases" which share a high degree of consistency in their answers to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reason, the target, the content and the way involved in the explanation of these two "emphase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is shown by means of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wo "stresses" in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sameness in their main body, apart from their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ordination about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measure that can be taken.

[Key words]XI Jinping;sense of urgency;the building of party style;logical consistency

[收稿日期]2015-11-08

[作者简介]赵丽华(1963-),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3-0003-04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新思想体系研究”(晋规办字[2015]3号)之阶段性成果。

耿瑶(1990-),女,山西大同人,太原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中的忧患意识研究
莫让秋月春风等闲度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中原文化与文晓村新诗创作
试论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警惕美国别有用心的“忧患意识”
浅析阮籍《咏怀诗》中的忧患意识
以“忧患意识”锻造领导核心
河南当代文学对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