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母语负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及教学策略
2016-04-13金鑫
金鑫
(西安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54)
浅论“母语负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及教学策略
金鑫
(西安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54)
“母语负迁移”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有助于研究语用迁移和语用失误,并对培养大学生语用交际能力有一定启示作用。外语教学缺乏传授中西方文化差异知识是导致“母语负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真实外语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综合能力。本文是作者根据“母语负迁移”对外语教学中产生的影响和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母语负迁移;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
0.引言
现今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现象日益明显,全球一体化渗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关注跨文化交际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才能展现它的语用涵义,并且一些词语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外延意义大相径庭。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都从本文化角度去揣测对方话语的言外之意,却发现与之前的想法和预期完全不同,于是文化差异导致语用迁移和跨文化交际错位,造成跨文化交际中不适当的言语行为。虽然,语用失误不属于语言表达或语法问题,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1.“母语负迁移”的语用学意义及大学生语用能力现状
语用迁移分为两类,即语用正迁移(positive pragmatic transfer)和语用负迁移(negativepragmatictransfer)。语言学习者将母语(sourcelanguage)里某个言语行为的语用知识搬到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来表达同样的言语交际。当同样的言语行为在母语和目的语中表达效果相同时,即是正迁移;当两者表达效果相悖、大相径庭时,负迁移发生。无论是母语正迁移还是负迁移,它们都是语用失误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个人对母语的解释和理解能力可能达到炉火纯清的境界,也可以无意识地判断他人言语是否得体,但这只是无意识掌握这些规则,不一定清楚规则背后的原因。这种无意识使人们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时容易产生交际失误,倾向用本族语的表达规范理解和评价他人交际行为,这也是“母语负迁移”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近20年以来,语言学习者和外语教师越来越重视跨文化交际语用学,而且,不仅只是肤浅和简单地讲解语言知识,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外语交流和跨文化能力提高。社会学习策略关心语言学习者如何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
作者对大学本科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他们语用失误的原因,结果发现“母语负迁移”的现象体现在思维方式、言语规范、行为准则等几个方面。跨文化语用能力具体体现在价值观念、民族性格、世界观、人生观和宇宙观等方面。“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人强调个体;中国人善归纳,西方人善演绎;中国人善形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其中充满‘道”“和‘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1]
总的来说,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母语干扰。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被称为“文化负迁移”,是指本民族文化中的语言知识与外来民族文化中某些语言现象相矛盾和冲突时,人们往往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文化背景、交际习惯及思维方式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对比,按母语文化的主体认知图式及尺度对新东西加以切削,造成语用失误。[2]例如:
案例1:(在一名中国学生的卧室里)
Chinese student:Let’s have some tea.
American teacher:No,thank you.
Chinese student:
A)Why not?It’s no trouble.Please drink a little.
B)Oh,…C)Never mind.D)Say nothing.
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语用调查,大部分学生选择A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这名中国学生急切想向他的外国老师表示礼貌客气。但是,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个人选择高于一切,并不听从大众意志,个人主义高于集体主义。于是,外教的回答让中国学生感到困惑不解。正确答案应该是D项。
案例2:一名中国学生在校园里遇到他的外语老师,他急于想与外教沟通,但是又怕出错,惹出笑话。于是,这名学生迎面拦住外教,非常紧张,满头冒汗,说出第一句英文:“Can you talk?”。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怀疑外教是哑巴,不会说话。但是,他真正的意图是想和外教练习口语。恰当的第一次沟通方式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谈论天气或者兴趣爱好。这个事例说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中国学生面对两重障碍:第一是心理障碍。因为缺乏交流经验,学生们在与外国人沟通时都会很紧张;第二就是语言障碍。平时的外语教学仅仅注重语言层面学习,而不关心文化交际培养,造成学生跨文化沟通困难。
2.外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对策
60年代出现主要的心理学理论是行为学习理论。根据此理论,语言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包括行为方式的形成。当学习者在特殊环境中对某一刺激物产生反应时,与其相应的特殊习惯便形成并牢记到大脑。根据此理论,语言学习是一个特殊习惯形成的过程。只有当语言学习者有机会对特定的刺激物产生争取的反应时,学习任务才算成功。因此,如果想养成正确的交际行为,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特殊的语言习惯训练,只有这样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才能形成。
A.针对性培养语境教学选用真实语料
现今,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仍然看重考试成绩,比如CET4、CET6、TOEFL、GRE、TOEIC等等考试的目的性都非常强,以至于学生不再关心自己的交际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因此,要培养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课堂上尽可能地营造外语文化语境,让学生接触真实语料。真实语料(authentic material)包括文本资料和音像资料。真实预料具备了真实语境的某些特点,可以适当弥补外语学习者外语语境的不足。并且,应当鼓励教师采用英语国家原版的英语教材,利用英语录像、电影、歌曲等真实材料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可以接触到纯正地道的英美口语,加深对目的语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应用互联网获取相关文化资料。提倡学生通过EMAIL直接和本民族语者联系。同时鼓励学生与外教频繁接触,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与这些活的教材交流比只学习书本知识更加印象深刻,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其言传身教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B.加强学习比较文化知识以及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迁移是指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干扰,它表现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或外语学习时,人们下意识地以自己的文化标准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文化迁移往往导致交际困难、误解、甚至仇恨。”[2]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同时向学生讲授中西方文化,让他们在思维世界里构架并比较两种文化相似与差异。另外,教师还应该传授东方哲学思想、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为,中国学生并一定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思想,单方面只是讲授西方思维有可能会让他们迷茫,知识混淆不清。
[1]陈宗伦.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4-15.
[2]戴炜栋,张红玲(2000)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2):2-8.
[3]Karshen.S.P.Principles and Pragmatic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4]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5]Thomas.J.Cross-culture Pragmatic Failure.Applied Linguistics,1972.
[6]牛腾飞.浅析初中生英语学习中句法的母语负迁移及对策,北方文学旬刊,2011.
[7]刁纪田.浅析母语迁移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负效用,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8]杨浩.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2014.
[9]陆薇.广西中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方言负迁移现象及对策——以广西华侨学校为例,广西教育,2015.
[10]刘蕾.母语负迁移对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中句法复杂性的影响,大连海事大学,2014.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JinXi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Xian710054)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mother tongue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pragmatics,which is helpful to study the pragmatic transfer and pragmatic failure,and has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pragmatic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he lack of knowledg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mother tongue.Therefore,the real foreign language environment can not only cultivate the students'language skills,but also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to use the language.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uthor's"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the impact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mother tongue;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G642.0
A
2095-7327(2016)-10-0041-02
金鑫(1982—),女,汉族,北京人,硕士(研究生)学位,讲师,就职于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