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长征精神的价值追寻

2016-04-13袁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普世长征伦理

袁景

(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83)

论长征精神的价值追寻

袁景

(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610083)

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救国富民道路,孕育的克思主义政治价值思想的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念,长征精神不具有绝对普世价值,对此我们只能努力实现其相对普世价值,即政治伦理价值。需要正确处理人民性和阶级性、历史性与时代性、学术性与大众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方面的关系,需要从理论创新、实现政治伦理价值、注重观念引导与加强实践相结合以及建立健全弘扬长征精神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

长征精神;价值;政治伦理价值

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救国富民道路,在奋斗的历程中孕育了丰富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思想的精神文化,长征精神就是这一精神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长征精神是在中国人民力求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并为之而艰苦奋斗过程中孕育而成的,“它融汇成为一种社会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凝聚,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①。然而长征精神的价值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价值,我们在谈实现长征精神价值的时候需要辨清其价值的相对性,对此笔者将从长征精神是否具有当代价值、实现其价值方法论原则以及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1 长征精神不具有绝对普世价值

在探讨如何实现长征精神普世价值之前,我们需要明确长征精神普世价值的范畴即长征精神不具备绝对普世价值,仅仅具备着相对普世价值。所谓绝对普世价值是指“适用于所有人,适用于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必然性的共同认识”,对此李德顺曾认为“事实上存在着人类普遍的或超越了民族、国家、阶级、宗教、行业等界限的共同基本价值”②。长征精神作为中国人民在力求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并为之而艰苦奋斗过程中孕育的精神文化资源,是具有鲜明党性的政治价值,因此长征精神不具备绝对普世价值。

在中国人民力求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并为之而艰苦奋斗过程中孕育而成的长征精神,其内涵可以理解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③。因此,它只是具体的、历史的普世价值,其相对普世价值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长征精神的相对普世价值集中反映了人民根本利益至上的意识;长征精神的相对普世价值具有时代性,符合时代需要,也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在当下,长征精神的相对普世价值有利于协调权利和权力的关系,尤其是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

2 长征精神的政治伦理价值是相对普世价值的集中体现

在长征精神的相对普世价值中,政治伦理价值是相对普世价值的集中体现。努力实现长征精神的政治伦理价值也是其相对普世价值的深层次挖掘,对此主要表现为长征精神有益于坚定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能够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政治伦理支撑以及能够作用于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等。

首先,长征精神有益于坚定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要践行新时期“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首先就要树立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目标,并在行动中坚持集体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同时还应在工作中真正树立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的观念,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不断发展生产力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真正做到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这一切在长征中都有充分体现。在敌强我弱、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红军能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主要原因就是红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广大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这包括红军特别重视革命纪律的执行以及注意团结沿途少数民族群众等。红军占领遵义后曾发布公告:“红军是有严格纪律的军队,不拿群众一点东西,借群众的东西要送还,买卖按照市价,如有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每个群众都可到政治部来控告”①,红军严格的纪律消除了老百姓对红军的误解,改善了红军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在改善少数民族关系方面,红军主要从宣传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维护群众利益、妥当处理宗教问题以及争取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红军长征期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原则从战争年代一直延续到现在,对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塑造执政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念以及“建设文化强国,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等,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价值原则在新时期执政理念中的贯彻与体现。

其次,长征精神能够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政治伦理支撑。对于党和国家制度的改革,邓小平在1980年就曾指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我们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深入调查研究,集中正确意见,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地、有步骤地继续进行改革”①。同样,温家宝在2012年两会答记者问时也曾指出,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解决“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②。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中国共产党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并能够坦然迎接困难的挑战。对此,长征精神为政治体制的改革提供了价值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支撑。第一,长征精神蕴涵着为民族利益奋斗而不顾个人得失的理念,这要求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为国家繁荣富强、为人民幸福安康而奋斗,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第二,长征精神蕴含着集体主义观念,这要求在改革中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这是引导政治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第三,长征精神蕴含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念,这就要求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伟大的改革事业,进而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这是进行改革的思想保证。第四,长征精神蕴含着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观念,这要求在改革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然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政治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

最后,长征精神能够作用于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的冲突时期,外加极具开放性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非主流文化在社会上蔓延,其中也包括国外资本主义社会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多元化思潮在社会的泛滥导致部分人价值观紊乱,并由此影响到部分党的干部和党员,产生了行政伦理失范行为,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和地位,也严重背离了长征精神。而大力宣传和弘扬长征精神则有助于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因为长征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广大红军指战员的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其中艰苦奋斗又是关键。在当年那种政治、军事形势极端险恶,自然、物质条件极端匮乏恶劣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能战胜困难、转危为安,所依靠的除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外,重要的就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奋发所产生的力量是无法比拟的,也是无法衡量的。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领导干部贪污腐化案例,遗忘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正是使他们走向不归路的主要原因。鉴于历史与现实的教训,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不忘长征精神,牢牢记住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并真正付诸于实践。另外,治理行政伦理失范还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理念,走群众路线。长征精神蕴涵的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理念同样有助于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

3 实现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大关系

长征精神在当代价值的实现,或者说长征精神的存续、利用和宣传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人民性和阶级性的关系。长征精神作为一种政治伦理价值,只具有相对普世价值,因此在弘扬长征精神的时候我们需要牢牢把握其阶级性。正如石仲泉所阐述的:“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红军长征首先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和黑暗两种命运的大搏斗”①。同时,弘扬长征精神还需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因为长征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②。在谈及长征精神人民性与阶级性关系之时,我们需要尽量避免出现片面性的错误,这集中表现为过分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的倾向。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党屡屡犯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单纯的强调人民性是对抗阶级的对立面,而忽视了对抗阶级之间相统一的一面。改革开放初期,党内泛化的自由主义思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而这则是犯了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视了对抗性的一面。同样,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党妥善处理了人民性与阶级性的关系。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践行长征精神的过程之中。

第二,正确处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关系。长征精神是上世纪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时代表现,因此在当前提出弘扬长征精神就需要将历史中的长征精神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就要求我们加大对长征精神的研究力度,深层次挖掘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来更好的指导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谈及长征精神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关系之时,我们同样需要努力避免片面化的倾向。作为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巨大精神成果,我们在分析其价值时一方面需要将其置身于历史实践之中,另一方面则需要依照时代发展要求挖掘其现代价值。但是,努力实现长征精神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就必须将长征精神切实践行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过程之中,就必须在群众实践过程中深度挖掘其相对普世价值——实践既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也是深化认识的根本途径,这也就涉及到长征精神的学术性与大众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两组关系的处理。

第三,正确处理学术性与大众性的关系。既要加强长征精神的学术研究工作,也要加强将长征精神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知晓、所接受、所践行的精神和行为导向问题,及长征精神研究与普及的大众化问题。因为今天研究和弘扬长征精神不能只是在学术领域,也不能只是在少数人和书本之中,而是需要广泛传播、普及和实施于广大人民大众之中。这就需要在宣传长征精神时注重转换研究成果的语言艺术特点并保持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实现研究成果理论术语、政治话语向大众话语的转化,努力实现长征精神科学内涵的大众化。对于处理长征精神学术性与大众性的关系,我们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在群众实践过程中发掘长征精神大众化的具体途径,以推动长征精神迅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知成为情感依托、价值认同乃至于价值实践;同样,作为研究长征精神的专家学者们,则需要对群众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具体方法以及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以继续保持长征精神研究的学术性,避免其在践行过程中的庸俗化与媚俗化等。

第四,正确处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处理长征精神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实质上是保持长征精神理论化并努力实现大众化关系的逻辑演绎结果。努力保持长征精神的理论性就必须加强长征精神的研究工作,努力保持其学术性;而欲实现长征精神的大众化,就必须将其切实践行于群众实践之中,即在群众实践活动中实现长征精神的大众认同;同样,要真正实现长征精神学术性与大众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就必须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在群众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的大众化,在理论大众化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而提高长征精神的理论性。对于长征精神的研究成果,我们需要将其置身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长征精神相关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理论知识,只有将其付诸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这些成果的价值。正如毛泽东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一样,“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①。

此外,长征精神的存续、利用、宣传还要正确处理继承性与创新性等方面的关系,即在弘扬长征精神过程中,继承前辈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时代特点勇于创新,在坚持长征精神阶级性的基础上,实现其当代的价值。

4 实现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机制探究

实现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首先要形成长征精神研究成果体系,这是实现长征精神存续和利用的基础。长征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为民族利益奋斗而不顾个人得失,坚持集体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等,对此可以有针对性展开相对深入的研究。同时,还可以借助长征胜利周年纪念日等通过学术探讨会的形式交流研究成果,以相互学习借鉴,如2012年11月由四川理工学院主办的“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暨“纪念红军入川8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及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建馆、扶贫、畅通工作推进委员会主办的“弘扬长征精神与长征路线申遗”有奖征文活动等。其中后者以不同人士话说长征、老一辈革命家与长征、长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长征精神与普世价值以及长征沿线扶贫开发战略制定与实施等十个选题角度面向社会征文,这对于丰富长征精神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实现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需要努力实现长征精神的政治伦理价值,这是实现长征精神存续和利用的关键。这就包括要利用长征精神来塑造政治伦理价值理念、完善政治伦理制度规范以及规范政治伦理主体行为等。第一,要用长征精神来塑造政治伦理价值理念,即充分发扬长征精神所蕴含的为民族利益奋斗而不顾个人得失以及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理念,以坚定党“执政为民”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扬长征精神所蕴含的为民族利益奋斗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理念,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关系、为民族利益奋斗、为国家富强努力历史的回顾,也与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相呼应。第二,要利用长征精神来完善政治伦理制度规范。任何制度都蕴含着相对应的伦理规范。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向社会的传播,以保持政治伦理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政治宣传。因此,要充分发扬长征精神所蕴含的坚持集体主义理念,将其贯彻至党和国家的制度运行过程之中,从而促进党政治伦理制度规范的完善。第三,要用长征精神来规范政治伦理主体行为,这就包括充分发扬长征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理念,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等理念。在党的干部队伍中倡导艰苦奋斗理念,不仅有助于其政治行为的规范,也有助于其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更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等。

再次,实现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需要注重观念引导与加强实践相结合,这是实现长征精神存续和利用的重要措施。任何理论都是在付诸实践后显示其价值的,对此邓小平曾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①,长征精神亦是如此。同时,长征精神本身也蕴含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以及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理念。因此实现长征精神的相对普世价值需要注重观念引导与加强实践相结合,也就是正确处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正确处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要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并从中国社会建设的实际出发,根据实际需要来挖掘长征精神的价值,同时还要注重在实践中多角度、深层次地研讨长征精神的价值等。

最后,实现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需要建立健全弘扬长征精神的长效机制,这是实现长征精神存续和利用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弘扬长征精神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长征精神的学习研究长效机制,这包括针对长征精神内涵的深层次研究以及对推进长征精神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等;二是要建立健全弘扬长征精神中的密切联系群众机制,这就要求在弘扬长征精神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三是要建立健全长征精神等长效教育宣传机制。宣传长征精神需要结合社会建设工作实际,并与抗震救灾精神等的弘扬紧密结合。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丰富长征精神的宣传内容,不仅包括长征的具体史事,还要包括长征的历史价值、长征沿线经济发展等;创新长征精神的宣传形式,要实现由灌输性宣传向引导式宣传的转变;制定长征精神的长远宣传规划以及年度宣传计划等。

在长征精神的构筑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民族利益奋斗而不顾个人得失;坚持集体主义;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等都有益于坚定党改革开放新时期“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

注释:

①李毅弘.长征精神的时代意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 (9):1.

②李德顺.普遍价值及其客观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1998, (6):5.

③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红军老战士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18(01).

①林华明.红军长征与民族工作[J].党史通讯,1986,(9).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2.

②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1-3-15(02).

①石仲泉.红军长征和长征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2007,(1):62.

②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红军老战士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18(01).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94.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82.

[1]王伟.试论党的执政理念与普适价值的结合及其途径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4).

[2]陈勇.长征精神研究综述[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5).

[3]钟君.政治价值具有普适性吗?[J].红旗文稿,2010,(2).

[4]刘浩林,黄少群.井冈山精神的政治伦理价值探析[J].中共党校学报,2011,(3).

[5]胡为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及其“普世价值”研究与论争的回顾[J].湖北社会科学,2014,(10).

[6]陈春莲,陈蕾.西方“普世价值”思潮的内涵、由来、演变和渗透析论[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4,(3).

[7]汤荣光.穿透“普世价值”的思想“雾霾”[J].红旗文稿, 2014,(6).

[8]崔文,毛建儒.关于国内“普世价值”的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4,(23).

[9]杜维明.“轴心文明”的对话儒家人文精神的普世价值[J].人民论坛,2014,(22).

[10]李德顺.普世价值与中国故事[J].领导文萃,2014,(24).

责任编辑:邓荣华

D642

A

1672-2094(2016)04-0006-05

2016-04-20

袁景(1973-),女,河南汝州人,成都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普世长征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普世价值论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普世价值”的应有取向探索
关于“普世价值”的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