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胜萱的“三生”一体

2016-04-13林江琳

海峡旅游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园三生莫干山

林江琳

清境原舍建筑风格为浙北民居形态,力求一切回归质朴。

朱胜萱的“莫干山计划”,思路来自台湾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建设模式,他力图在莫干山建立农垦、乡居加集镇的乡村生态圈,农垦关乎农业生产,乡居关乎群体生活,文创园关乎生意,这“三生”围绕土地相互关联,自成生态,活化乡村。

围绕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理念,朱胜萱的“莫干山计划”包括清境原舍、清境农园、庾村1932文创园,位置分散在山间、村里和镇上。清境农园位于莫干山镇南路村,彼时土地荒废,雨天积洼,干旱龟裂,农产极低。租下这60亩农田后,朱胜萱并不着急复耕,先让土地休耕两年多。休耕时,通过种植固氮的牧草、毛豆等植物,让土地自然恢复肥力,同时对周边崩溃的水系做了大量处理,并捡除杂石提高土壤的平整性,最终得到可以进行永续种植的肥沃土壤。

清境农园推行自然农法。农园不使用化肥、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只用有机肥,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如搭竹架,人工除草等,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收集山泉和雨水,建立灌溉系统。

朱胜萱团队从农品的选择、销售渠道及包装设计三方面,制定出一份详尽的运营计划。建立会员馈赠制度,会员可以在不同季节享受应季的农品。复耕后的农园,除了农业生产,其农业景观及体验也吸引来游客。到2014年夏天,农园有了玉米、秋葵、红薯等产出,产值不到5万元,成本却达20万,主要开支是人工,虽然还未盈利,但坚持生态、有机,这是后续发展的良好铺垫。

清境农园推行自然农法,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同时结合现代技术,还原土地最原始的风貌。

山间的民宿清境原舍,原址是废弃的溪北小学,旁边是原村公所,面青山背茶园,一派乡野生机。设计上,朱胜萱团队采用“质朴当代乡村建筑”理念:建筑风格为浙北民居形态,外墙设计方便爬藤植物生长,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材料,软装采用原乡器物。2014年,它被评为“全国最佳民宿”。

也正是在做清境原舍的过程中,朱胜萱发现了设计师的局限:设计师进入乡村,只做设计不足以解决问题,乡村还存在制度、经济、资源重新开发利用等难题,不是个体可以通过设计解决的。因此,2015年,他在莫干山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民宿共同体——“宿盟”,通过10条标准,挑选当地40多家民宿,用集体的力量寻求品牌突破。他希望通过“宿盟”,既保留作为民宿典型特征的非标准化差异、风格,也能在管理维护上有标准化的规范、管理,同时承担起民宿推广的功能。

在民宿共同体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提出乡村休闲综合体概念。他认为单纯民宿满足不了乡村旅游的全部需求,乡村旅游综合体需要融入更多样、更多元的旅游休闲消费体验,如小乐园、咖啡厅、披萨店、木工作坊等。朱胜萱强调,乡村综合体不同于城市综合体,因为乡村的差异性太大,个体性需要非常明显,最好是能够在政府的引导下,由各商业主体自发、自下而上地实现。

2015年底,清境推出“清境休闲+”互联网平台,整合莫干山线上线下资源,从民宿深探与预定,到有机农场、陶艺体验、骑行活动、山间温泉等,提供全套旅游服务,也推出各类游玩产品包。乡村休闲综合体,在游客的消费选择上,形态基本成型。

♂朱胜萱

出生于云南保山,曾任上海世博园区景观工程总顾问,主持2010年上海世博会系列工程。2011年,朱胜萱提出“莫干山计划”,在莫干山实行“山间民宿、山腰农耕、山下休闲”的联动经营模式。

猜你喜欢

农园三生莫干山
城市娃娃农园开发运营现状及策略研究
石头山变身“花果山”怒江峡谷打造智慧农园样本
来野·莫干山民宿
徒步莫干山
依托“学农园”,创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现状、困境与出路:以常州市大水牛市民农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