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昱:自然农法+互联网的小型实践

2016-04-13曾雅旋

海峡旅游 2016年3期
关键词:碧山微店耕种

曾雅旋

♀张昱

安徽黄山市屯溪人,毕业于安徽铜陵学院会计系,2011年6月到碧山附近的南屏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2013年与另外两位村干部建立“村官菜园”微博和淘宝店,代理销售当地特色农产;2014年在碧山承包16亩流转地,以自然农法种植,成立“昱田米”微店进行销售。

毕业之后,张昱选择下乡当村干部,她任职的村子叫南屏村,离碧山不远。也因为这个背景,她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发现当地精湛的传统手艺、传统农产品,由于交通闭塞、与外界信息阻隔,好东西出不了村,在当地市场流通,价格低廉,村民很难获利。一番摸底后,她在2013年发动其他两位村干部,共同开设了“村官菜园”微博和淘宝店,上门把村民手中的优质农产品,像中华蜂蜜、笋干、豆腐干、萝卜干等,用市场价买入,包装、推广,在网络上就能卖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村官菜园”先后与23家农户建立采购关系,一年的时间,线上线下总销售额近4万元。为了进一步壮大“村官菜园”,另一方面,也为了实践永续农耕,她有了自己种稻米的想法。

选用种子和实地种植遇到了各种问题,张昱的团队悉心请教当地村民的传统种植方式,也聘请了当地的农业技术员和沼气肥方面的师傅,还组织团队成员去到北京、杭州和合肥等地的周边农场调研。

尽管自古以来,种植——种稻、种桑养蚕、种茶,就是碧山村的核心经济来源,传统的耕作种植方法也逐渐被村民抛弃,为追求高产,化肥与农药被全面使用,使得出产的作物品质大打折扣,而土壤自身的生命力也被消耗。张昱想要改变这个现状。2013年底,她以8万元的价格流转到碧山村乡道边上的16亩地,以此为实验田,开始“昱田米”自然农法耕种的尝试。

她用熟练的方言向农户请教怎么种水稻、向农技专家咨询,找来两个优良的水稻品种。她拒绝一切化学肥料和除草剂,用沼气做肥料,用太阳能灯防虫,以生物技术进行管理。她在微博上直播种植过程,以透明环节来争取消费者的信任。从育亩、播种到收割、晾晒、脱壳,到最后的装袋运输,张昱都亲力亲为,第一次耕种用了六个月,张昱收获了5000斤 “昱田米”,以16-18元一斤的价格在微店上很快销售一空。张昱算了下账,这第一年的尝试小亏,比她“至少要亏损三五年”的预期好。第二年,张昱调整了品种,也改进了耕种技术,收成有所增长,销售仍维持原价,再次被抢购一空。

张昱希望让有机米有一个合理的价值,让更多人能吃到健康的米,也希望能够以自身的实践与成功,带动周围村民更多地进行对自然环境更加友好的“永续农耕”。如今是“昱田米”的第三年,她打算通过社交网络,吸引外地甚至外国的志愿者前来这里帮工助农,也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自然农法的理念。

猜你喜欢

碧山微店耕种
秋夜
《家庭中医药》微店优惠出售过刊
《家庭中医药》微店优惠出售过刊
“谁来耕种”之问真的无解?——集约经营之后,榆阳农民如同“甩手掌柜”
时尚耕种——种植自己服装的人们
耕种者
夜来碧山书院练字抒怀
有家微店卖翅膀
碧山春寒(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