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美》中的西方美学思想接受
2016-04-13林李龙浙江理工大学美学中心
林李龙 浙江理工大学美学中心
朱光潜《谈美》中的西方美学思想接受
林李龙浙江理工大学美学中心
摘要: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认为审美态度是产生审美经验的前提条件,认为只有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和功利的羁绊,才能产生审美经验。这当中有着浓厚的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子。本文将从《谈美》一书出发,分析朱光潜美学思想中对克罗齐以及心理学美学的接受。
关键词:朱光潜谈美克罗齐心理学美学
一、受克罗齐美学的影响
哲学和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近现代西方美学领域,我们不难发现处于这一时期的杰出美学家绝大部分都是哲学大家。贝内戴托·克罗齐就是具有着美学家和哲学家双重身份的杰出人物。首先克罗齐传承了康德将“美学哲学化”的思想成果,在传承这一思想理念的同时,又建构了一个独特的美学体系。克罗齐强调直觉的重要性,他构建的美学体系的核心就是直觉。并且克罗齐认为艺术家仅凭直觉就能完成创作,因为艺术的实质和灵魂就是抒情。在克罗齐的众多著作中,如《美学》、《诗论》等,都充满了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不管是书中所倡导的精神还是所表达的情感无不透露着克罗齐的人本思想。
朱光潜秉着批判继承的态度,一方面积极吸取克罗齐优良的美学思想,另一方面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在朱光潜的前期研究中,他更多的是对克罗齐思想的吸取和反思,在他看来,美学就是对个人以及社会审美生活的研究。朱光潜认为美学具有独立性,要注重其自身的特征;与此同时他立足于人本主义,深刻探讨人生与美学的内在联系。从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深受克罗齐的影响,同时也彰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形态。
在朱光潜创作与教授的《文艺心理学》中,他以鲜明的观点表达了对克罗齐思想的质疑,并展开了深刻的探讨和考究,试图在某些思想上超越克罗齐,但不可否认的是朱光潜依然认可并且吸收了克罗齐的绝大部分理念。基于上述事实,我们可以概括出20世纪20年代朱光潜对于克罗齐的思想主要是接受、引荐、评价和吸纳的过程。在这一时期中,朱光潜受自身心理学的影响,因此在接受的克罗齐美学时也附有心理学的色彩,更加注重人的心理变化,并对克罗齐“直觉”的内在性特征持高度赞同的态度。这一点从朱光潜著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等书中均有体现。在一时期,朱光潜重点研究的是美感经验,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以及社会的审美活动展开了细致的探讨,经过反复地研究开创性的提出了“美感经验是形相的直觉”的观点。
二、对心理学美学的吸纳
朱光潜在研修期间最先接触到的心理学理论当属变态心理学,最主要的应该算弗洛伊德创立的潜意识心理学。这种接触并非用偶然二字可概括。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出现新思潮,尼采、叔本华、柏格森等人接过了康德、黑格尔的旗帜,用他们的理论摇旗呐喊,成为新的哲学领袖。这种思潮波及到其他人文学科,产生了诸多影响,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也应运而生。
朱光潜初来乍到之时,就感到心理学的重要性,并打算将其引入到国内。在差不多写作《变态心理学派别》的同时,朱光潜还有另外的写作活动,涵盖了对行为主义和完形心理学的研究。朱光潜较为赞同完形心理学的观点,在他撰写的《谈美》一书中也得以体现。他举八条直线所造成的感觉为例,认为我们所感觉的并非破碎分裂的刺激,而是完整的境遇,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相互联系而成的整体。
审美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行为主义以及完形心理学不同,应当属于心理学对审美活动或者艺术活动的介入、理解和阐释。朱光潜在涉猎诸多后,对审美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审美心理学中,朱光潜较为关注的有立普斯的“移情作用”、闵斯特堡的“孤立说”、谷鲁斯的“内模仿说”以及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所谓移情作用,是指审美主体在审视对象时,将自己的情感、生命移人到无生命的对象中去,把原本没有情感和生命的东西看作是有生命的东西。立普斯认为任何一种审美活动都需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合力而成,一个是对象,另一个是原因。审美活动的对象并非指向客观事物本身,而是直接呈现在主体面前的感性意象,是经过主观知觉解释后的东西。
闵斯特堡是德国心理学家,在立普斯回避生理基础大谈移情作用的时候,他提出了审美对象的“孤立说”,试图纠正立普斯把审美活动限定于心理方面的局限。但是闵斯特堡又不同于其他心理学家,他研究的重点是知觉的运动。例如视觉感官中观察一个被抛向空中的物体时,不仅是人的眼球会随着球的轨迹而移动,全身的筋肉也会随之一起运动,采取与仰视相协调的姿势。这种变化的目的是把被感知的对象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使得它能够产生最适合的印象。在美感经验中,所观察的对象处于被孤立的状态,除它以外没有任何观念和对象与之同时存在,它也就能够自由地向人的运动器官发散开来,使得人的整个动作都能够与这个观念或对象相适应。如果说动作都是出于实用的目的,那么这种孤立的观念或对象却不会引起具体的动作,而是让人觉得紧张,觉得有力量在流动,为做运动而准备着。按照闵斯特堡的观点,审美对象就是在意识中被“孤立”起来的对象。孤立意味着全部的意识都被这个单独的感觉所占据,除了它之外不再想到别个对象。而且它能完全适合我们身体的力量,表现筋肉组织的和谐。
谷鲁斯在其一系列的论著中详细讨论了艺术的起源问题。他试图说明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都是人的自由活动。但不同的是,艺术是一种“内模仿”活动。艺术与游戏的相互比较有着较远的历史,从康德伊始,这种比较被用于揭示艺术的本质问题。在其后较有影响的是英国学者斯宾塞提出的“精力过剩”说。谷鲁斯反对宣泄精力的说法,认为这种解释不能说明为何游戏的方式会随着性别、年龄等因素变化而产生差异。他先是提出了“练习说”,认为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在为生命活动做准备,游戏的目的就是把未来从事各种活动所需要的动作预先练习一番。这也是在解释为何游戏会随着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然而晚年的谷鲁斯意识到游戏并不全是出于练习的目的,比如人在成年后仍然保持着幼年时期的爱好不放弃,就很难能用练习解释清
楚。因此谷鲁斯又提出“发散说”,他认为游戏具有表达情绪的作用。他坚持认为审美活动和游戏与模仿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审美活动依靠于感观知觉,这样看来其自身就含有模仿的性质,但是这种模仿又有别于一般性质的模仿,一般的模仿依靠筋肉活动得以实现,具有现实性;而审美活动的模仿绝大部分只是人的心理活动,没有是实质性的举动,因此被称为“内模仿”。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洛,他所倡导的“心理距离”说被心理学领域和美学领域的众多大家所认可。布洛以海雾来阐述心理距离。他认为个体的感受变化深受心理距离影响。倘若人陷于危难之中,自然无法安之若素,但是当人和危险拉开了距离之后,危险带来的威胁消失后,人就可以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它。心理距离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双重作用,其一是它可以预防人对事物出现功利心;其二是它又能为人们创造出独特的心理感受。因此布洛坚信心理距离对艺术创作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艺术欣赏与评判的主要方面。
从朱光潜早期的美学思想中,虽然他意识到了美学和诸多哲学息息相关,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可辩之处。如对康德和克罗齐的传承不够灵活,对于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学观点运用仍然比较机械。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源头当属克罗齐,朱光潜深入研究了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并且在克罗齐庞大的美学体系中取其精华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体系。在朱光潜留学英美时期中,他先后撰写了《文艺心理学》和《谈美》等书。朱光潜称《谈美》这本书通俗易懂,内容精简但是又不空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艺心理学》的内容。透过《谈美》一书可以看出,朱光潜的思想深受克罗齐的“直觉—表现”思想的影响,对他后期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积极意义。朱光潜构建美学体系的重要依据是克罗齐的几个重要否定思想,其中包括“艺术不是哲学、科学”,“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艺术不是道德活动”。朱光潜积极吸收接纳多方学识,他立足于克罗齐的“直觉”观念,并把这项观点作为自己的理论背景,同时也将布洛的“心理距离”和利普斯的“移情”当作研究的桥梁。
当朱光潜完成《谈美》一书时,他对克罗齐的哲学观点基本上是全部接受的态度。他提出“美感经验”是直觉的经验,对审美的对象是直接感受,是只见对象不见意义的感知。在美感经验中,人感知对象是依靠直觉而不是概念。整个感知过程,我们所关注的仅仅是对象本身,内心不掺杂欲念和意志,也没有意义和思考,和对象的实际性无关,也不在乎事实是否存在。我们之所以认为某个对象美,那是因为对象能够让感知者处于忘却的状态,不在意对象实际的意义,最终达到物我统一的境界。
为了对“美感经验”有更深刻的认识,朱光潜将目光转向了知名心理学家布洛,并且积极吸收了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在此心理基础上,朱光潜认为“距离”就是要求审美主体必须要打破现实生活的桎梏,秉持自己独有的审美观念。艺术家与普通群众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有感受生活的能力,能够与这种感受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去观照,并有表现感受情绪的独特方法。朱光潜深刻认同了这一理论,并且将它灵活的运用到自己构建的“美感经验”理论当中。
作者简介:林李龙(1991.11-),男,汉族,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