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齐和马克思历史观的比较
2018-05-14张含
张含
克罗齐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都受黑格尔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自然有相似之处。因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从而走向不同的历史哲学阵营。他们继承并批判着黑格尔哲学的思想内容,各自创立了各自的理论王国。其中因克罗齐研究过马克思的著作,他的思想也有马克思的痕迹。虽然受到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但也不妨碍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克罗齐被认为是分析的历史哲学开创者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在历史哲学的关系上对克罗齐与马克思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思考和探索。
历史哲学一直是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部分。历史对于克罗齐来说首先应称之为历史学家,之后克罗齐便在历史哲学这一方面著书立说。当然,马克思这一伟大人物对克罗齐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引发克罗齐对历史哲学思潮的独出机杼。克罗齐的历史哲学虽受马克思的影响,但也不应忽视克罗齐历史哲学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发。承认并研究二者的异同关系对于我们为深刻理解二位思想有着重大意义,也为了探索新的思想萌芽作了准备。
1 克罗齐与马克思的不同之处
哲学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来划分阵营,也因此对某些具有唯心主义思想的著作或人物的评价并不公允。毋庸置疑,克罗齐是主观唯心主义。他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为历史是活着的心灵的自我认识,是当代史在自我认识的历史中的显现,否认了历史本身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把它归结为个别的、特殊的历史事件的集合。他认为历史是精神的运动,发展的过程,历史不仅限于过去,也具有“当代的”性质,对当下现实生活进行研究就是历史所针对的。唯物史观则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恩格斯看来,历史是实践;对于克罗齐来说,历史还只是思辨的概念。”葛兰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克罗齐历史观的特性,这里的思辨是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甚至与逻辑不符。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克罗齐在历史哲学所引用的概念是极具个人主观色彩的。他自我臆断地给历史下定义,从而走进了精神层面的历史。克罗齐又从另一种角度使历史进程陷入绝境。让历史发展的单一、不可重复、无规律;使历史认识被精神所牵引,历史成为了活的历史。这里区别马克思“活的历史”,这种“活”是指历史哲学的精气神,是实践,是劳动。但克罗齐的“活”的历史即精神,无须背后的客观规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则是建立在客观实践的基础之上,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
黑格尔说“历史是自由的历史”,如果说是这句话给克罗齐带来灵感,倒不如说克罗齐从“启蒙运动”“理论主义”那里拿来的东西。克罗齐认为历史主义是追求自由、人道。历史主义在启蒙运动,理论主义之上的。真正的历史主义是不断创造,判断一切历史的真概念和真范畴,这里的历史主义就是道德意识。而且,历史学中的道德,是自身对美德的追求,历史学中的唯一道德判断就是活动,是行动。克罗齐主要也强调个人,一个主动的个体对道德的责任,个人意识的自我反省进行判断道德或非道德,然后用行动展示出来,这无疑是独断的,夸大了自我意识。由此,克罗齐指出:“不应忘记马克思是属于德国黑格尔学派左翼的德国人,处于那种身份和那种学派,当他的兴趣从政治冲突转向经济冲突时,就构想了神学的唯物主义的历史主义,这种历史主义没有人道和自由的气息。马克思同普鲁主义相比显得和崇拜暴力更接近”。可以看出,克罗齐对马克思的批判十分尖刻。克罗齐的历史主义基础正是道德意识,他历史学中的道德判断也能看出道德源于个体,体现于行动。显然,他不了解马克思的道德观,他认为历史学家感兴趣所进行的特殊研究是功能性的、分类性的,正如他将马克思的历史观划分为政治、经济领域那里。马克思也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道德体系,其道德言说都是渗透在历史、政治领域之中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历史观的确立开始,以获得对一切意识形态进行本质的考察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致力于对道德本质进行研究,力图把握道德的真谛,而道德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真正自由的人。马克思这种渗入到历史观中的道德意识也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所以比起作为克罗齐的历史主义的自由、人道的抽象化,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道德知识图景更为具体。克罗齐不仅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一方面,更是批判马克思将历史学弄得“鱼龙混杂”,在历史学引入经济、政治、道德、宗教斗争等不纯正的概念。总之,克罗齐的历史哲学是专注于研究某个历史存在所抽象的概念构成一个松散的体系,看似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在阐述历史哲学问题,但始终有其核心。而马克思是致力于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与克罗齐的历史哲学是不同的,不过这对我们从不同伟大学者身上汲取关于历史学的精华大有裨益。
总之,从对克罗齐历史哲学的研究中,历史的本质就是精神,精神囊括所有历史的意义。正如他所说“精神含有它的全部历史,历史和它本身是一致的”。这也是对他“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最好诠释。克罗齐不承认作为客观事实的历史,只认为事实是依附于历史的一个东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借鉴克罗齐的思想,不过要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进行本末倒置。当然,克罗齐的历史哲学是精神作为支柱,唯物史观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克罗齐认为历史的本质是人的思想,不同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历史。克罗齐否认历史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则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就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并且,克罗齐的历史哲学概念表现的太杂太乱,对“精神”一词的把握也飘忽不定,有时与黑格尔的“精神”“理念”一样。有时是作为依附于个人精神的体现。所以其思想缺乏逻辑的严谨性,读起来佶屈聱牙,思想前后有所冲突。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具有连贯、严密的逻辑思维的体系学说。用科学的规律解释了人类社会并将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体现至今。当然,马克思作为一个思辨的历史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原理从实践中获得,并且还要由实践来检验补充和发展,不断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2 克罗齐与马克思的相同之处
克羅齐和马克思都是新黑格尔主义者,他们理论都是源于黑格尔。但批判与继承的差异使其走上了不同之路。克罗齐批判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二元论趋向,走向唯心主义。马克思否定了黑格尔关于自然和历史分离的观念,使其与历史达成统一,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创建了唯物史观。
克罗齐对马克思继承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思想进行批判,即使辩证法内核在当时看来是合理的。因此克罗齐的思想和马克思有了碰撞,克罗齐的思想受马克思的影响,克罗齐说:“人的一切活动转化为认识;人的一切思维,正如常言所说,反映到行动中”。是马克思认识论原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体现。虽然克罗齐一直在强调思想的重要性但与马克思的实践观不是相悖的。所以克罗齐尽管在批判马克思主义的路上义无反顾,但残存着其思想的合理部分。克罗齐将“人类在其历史中产生”和“人类历史的前提是人类”的两个命题合而为一,意为完整的人类产生了历史,有人类的出现才有历史的开端,人类与历史是互相存在的。又认为“人类的完整性不是自在的,而是存在于实践中”点明了人类的完整性体现于实践中,实践确定历史任务。说明了人类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又一次突出实践的主要作用。克罗齐是否后期的某些思想发生转变,还是受到了马克思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我们还是能从克罗齐的整个思想中看出大面积的笼罩在主观唯心主义之下,也不否认他思想中与马克思的相似点。
3 总结
历史本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历史哲学更是对概念、命题的把握更需要词严义密,其中不乏智慧的参与。克罗齐的哲学则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以至许多论述言不达意,尽显偏执。将纷繁复杂的历史概念都归于一个理论框架之中,某些问题也避重就轻。但克罗齐坚持历史的发展进程是积极的,摒弃了消极的因素。以积极、进步的眼光看待历史发展,不仅是丰富历史学,也对其他学说的发展有借鉴之义,对认识领域有其贡献之处。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