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企用工制度转变——以校企合作为例

2016-04-13柳慧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专业对口用工子女

柳慧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



浅析国企用工制度转变——以校企合作为例

柳慧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

摘要:用工制度是国有企业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用工制度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用工到市场用工、从固定工制转向劳动合同制的转变。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用工制度出现了原有的重视人际关系的用工制度和市场化用工并行存在的现象。因此,本文欲试图以校企合作为例浅析当前国企两种用工制度并存的原因。

关键词:国企改革用工制度市场化

一、由包分配到市场化用工的转变

国企转型之前,通常将员工的家属及其子女纳入到企业中。企业对员工的社会保障是终身的,员工对企业的依赖程度也是相当高的。同样,企业通过员工的劳动而获得利润,可以说企业与员工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到了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企业与员工之间已经不是曾经高程度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自由、平等等观念逐渐被人们所追求,员工的工作可以自由选择,企业也可以通过市场来寻求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稳定不变的雇佣关系已经打破了。

市场转型之前,工作都是由单位解决的,大学生就业的时会包分配。市场转型以后,学校学生毕业之后一律进入市场,也就是大学生市场化用工。市场化用工被称为社会化用工、外用工,是相对于企业内部的在册职工而言,从市场上招聘的按劳动合同规定的用工。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聘用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安置于操作技能岗、专业技术岗等关键技术岗位,也叫人才引进。与企业合作的学校通过对学生的专门培养,待学生毕业即将进入市场,企业会直接来学校招聘,而学校也会推荐他们去该企业应聘,但实际上学生没走入市场前就已经与企业签好合同,准备到该企业就职了。

二、直接原因:专业对口

国企吸纳人才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专业对口。我们通常所说的专业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及掌握的技能。专业与就业的关系逻辑上来说应该是二者应该是相一致的,也就是专业对口,它是指一个人所学到的相关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相对应的工作,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与企业合作的学校学生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工作,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所学习的专业正是该企业所需要的。专业的匹配程度现如今是毕业生寻求工作的一把双刃剑,如果某企业提供的职位和自己的专业相符合,求职相对来说比较顺利;如果职位不符合,或者自己不想找与自己相关专业的工作,那么求职反而变得困难。因此,校企合作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人选,同时也为毕业生顺利的谋得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

三、重要原因:强关系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人际关系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强关系是指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人与人之间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边燕杰教授进一步提出机制共存假设,在转型经济中,弱关系和强关系将共同发挥作用。那么在社会转型时期,计划与市场同时存在,社会关系网络各级复杂化。强关系在毕业生求职中仍然发挥着很大作用。

通过校企合作,用工就由过去家属或子女被纳入企业中,转变为企业通过学校吸纳企业员工子女,再“分配”子女就业。这个转变的特殊性就在于学校会吸纳企业员工子女就读。实质上是原有单位制的延续,多数人认为国企相对来说较为稳定,福利待遇有保障,通常会让自己的子女或是亲属来国企工作,那么对于这种合作式的学校,家人会推荐来学校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日后才能够有机会来国企工作。这种人脉关系的存在一直是中国的传统,讲人情是中国人际关系的最本质特征。亲属推荐学校或者工作的无疑是人情中比较常见的方式。因此,出现原有的重视人际关系的用工制度和市场化用工并行存在不足为奇。同时也证明了利用人情关系来寻求求职机会所拥有的优势。

四、企业与员工的桥梁: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企业为学校提供扶持,学校开设与企业相关的专业招生,让学生学习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学校负责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那么通过校企合作,用工就由过去家属或子女被纳入企业中,转变为企业通过学校吸纳企业员工子女,培养技术人才,再“分配”子女就业。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输入人才,这种形式招聘的员工是对企业有益的。企业通过学校合作招聘员工,可以为企业节约招募费用,用工人数较为稳定,与市场招聘员工一样为企业盈利,这些员工有着专业对口的优势,由于福利待遇的保障性,往往很少有人会放弃这份工作,很少造成职位空缺。此外,对于员工来说,家人或亲属为其提供企业就业信息,同单位在职的亲属能够给予照顾,是员工的自身优势。

五、总结

虽然现有制度仍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劳动力的最优配制,提供的是不平等、不公正的就职机会等情况,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的发展还是不够完善的,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深化,因此国企改革也需要一步步完成,所以必将伴随着这种过渡形式的用工制度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1989

[2]孙海燕.国企用人机制新看点——关于大学生市场化用工的思考.辽宁经济,2012(5)

[3]黄春梅.社会关系网络与职业地位获得.广西师范大学,2004

[4]赵履宽.国企用工制度改革端起新的“铁饭碗”.经济工作导刊,1995

[5]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柳慧(1990-),女,汉族,辽宁省阜新市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2014级社会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问题。

猜你喜欢

专业对口用工子女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面向专业对口度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高校理工类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情况分析——以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为例
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社会化机制研究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