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日伪《山西新民报》的新闻政策
2016-04-12徐莉
□徐莉
试析日伪《山西新民报》的新闻政策
□徐莉
《山西新民报》创刊于1937年12月13日,作为山西省反动政治组织——山西省新民会的机关报,该报将“和平反共复兴东亚之建国方针”作为办报宗旨,大肆进行法西斯主义反动宣传,妄图用欺骗、造谣等手段污蔑攻击中国共产党及进步力量,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当时山西境内一份有较大知名度的日伪报纸。文章通过对该报的社论进行全面剖析,进而清楚地揭露日军企图通过控制和利用报纸进行政治欺骗、军事宣传和奴化教育的罪恶行径,同时对于防止和平年代法西斯主义新闻政策卷土重来,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西新民报》;新闻政策;社论
《山西新民报》曾是山西乃至华北地区一份有较大影响的时政报纸,却同时又是一份常常被大家刻意忽略的报纸。因为它是日伪统治时期的汉奸报纸,一直以来新闻人都在刻意忽略它,不愿正视它的存在,关于它的社论和新闻思想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当然,回避掩盖不是对待历史正确的态度,只有正视它、研究它,才能找到客观的历史真相。在中国新闻史研究领域,我们同样要破除传统思维,打破“禁区”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了解历史的本来面貌,发现新闻的本质规律、价值与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山西新民报》的社论和新闻政策,直面那段不光彩的新闻历史,对于探寻新闻的基本理论,深刻认识和防止法西斯主义新闻政策的沉渣泛起,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日伪反动新闻政策的培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片国土沦为敌占区,日本帝国主义在长期的侵略过程中发现要彻底征服中国必须在加大武力征服的同时,强化对华的文化侵略,进行所谓的“大东亚主义”“王道精神”的奴化宣传和教育。因而,迅速建立起服务殖民统治目的的新闻系统,成为实施其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广大的沦陷区,新闻系统完全由日本帝国主义操纵,新闻机构则完全成为日寇侵华的舆论工具。
华北敌占区,特别是山西沦陷区成为日军实施反动法西斯新闻政策的重点地区。日军通过建立法西斯新闻机构,妄图控制沦陷区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完全沦为其维护侵略统治的工具。他们在山西建立起以《山西新民报》为骨干的一系列日伪报纸,这些报纸刊物大肆进行政治欺骗、军事宣传和奴化教育,意在混淆占领区民众视听,打击广大民众的抗日意志。其中,《山西新民报》及其反动新闻政策就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典型案例。
二、透过社论解析日伪的新闻政策
社论可以制造舆论、表达舆论、影响决策,即由事实的评述转而唤起读者对特别重要的事实的注意,这样可以清晰地指导舆论的方向,形成对特殊事实的观点;同时,社论可以反映舆论,传布其影响,鼓动某种行动,怂恿、领导读者。这里面混杂了法西斯主义宣传观的“社论概括”,一旦被汉奸报纸的报人所掌握,那么该报的法西斯主义新闻倾向必将尽显无疑。正是基于上述法西斯新闻政策理念,由日本帝国主义控制、汉奸报人主笔、刊登在《山西新民报》上的社论,其反动的新闻理念和宣传方向在该报的显著位置发挥得淋漓尽致。
《山西新民报》的社论一般位于头版的显著位置,内容可分为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四类。政治类主要针对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并挑拨两党的关系;军事类主要对战况的评论分析;经济类主要对国内尤其是华北地区经济政策和形势的评论;社会类则包括对文教、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件的评论。
(一)政治类
在政治类社论中,以批评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尤为突出。“其社论的宣传目的主要是反蒋防共,鼓吹自治,大肆挑拨当地民众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以使二者在这些地区没有实行反日政策的余地,使国民政府的政令不能达到这些地区,进而达到由其操纵统治这些地区的目的”。①《山西新民报》对共产党的打压批判是一贯的,“剿共”是其社论宣传的基本内容。
1938年10月以后,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速战速决的侵华策略破产,不得不转变侵华策略。在进一步加强扶持建立亲日伪政权的同时,加强对国民党及其它抗日力量的政治诱降。对华新闻宣传策略也集中于劝诱国民党放弃抗战,与日军共同“反共和平建国”。在1942年2月7日第2版的社论《抗战政权的没路》中,日军是这样劝诱的:“我们要知道现在既系国家存亡危急之交,应该拣一条最安全最有希望的光明大道去和日本携手言欢,谋东亚解除束缚,为什么还要自寻短见不求生而求死呢?”
此外,日军还侧重于反间工作,采用宣传、谋略等各种手段,煽动两党之间的摩擦,从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妄图引发国共冲突,坐收渔人之利,而国民党的一系列反共政策和行动恰好成为日伪宣传的口实。
(二)军事类
《山西新民报》的军事类社论主要对日军在欧洲战场及在中国战场上的军事胜利进行评析,夸大其意义,旨在向广大民众宣扬“皇军必胜”的思想。例如,对于日军登陆俾斯麦群岛这一战事,该报社论给予了高度评价:“日部队于二十三日未明完成新不列颠及新爱尔兰岛敌前登陆,……此次作战之牵涉,意义殊为重大,在表面上固然只告诉我们澳洲大陆已濒危机,实际上颇有引起英国内部纷扰的可能,战况发展,极堪注目。”②
4月28日,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河南省食品生产企业“透明车间”建设方案》,《方案》要求率先在食用植物油、肉制品、乳制品、白酒、小麦粉、速冻食品、方便食品、饮料、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等品类中实施“透明车间”建设,到2018年底,全省大型骨干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透明车间”达到80%以上。“透明车间”的建设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生产记录信息化;二是生产行为透明化;三是终端查询便捷化。
“剿共”贯穿于日军侵华战争的始终,对于日军在“剿共”方面取得的胜利,《山西新民报》给予及时报道和高度完美的评价:“冀中地区彻底扫荡战役开始了,这是具有相当重大意义的作战,……尤其在治安强化运动的意义上更是值得吾人重视。”③
(三)经济类
随着日军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素来奉行‘以战养战’的日本帝国主义,无疑试图把中国建成一个为‘大东亚战争’服务的、能够提供无限人力、物力的战略兵站。如其这一企图得逞,日本法西斯即可确立他们在整个东方战场的战略优势。”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本侵略军犹如饿狼一般,处心积虑地加紧了对华北经济资源的窃掠。他们在华北地区要求“节约物资,强化宣传”,使人民自觉忍受战时生活的困难,拼命生产,以成为大东亚战争的物资补给站。
《山西新民报》经济类社论大多数是为日军维持经济秩序、增加物力资源、补给战争不足服务的。《政治当以物资建设为首务》《华北之生产建设》《增产即增强战力》等都是围绕“增加生产、增强战力”这一主题而展开论述的。1942年5月16日的社论《增加物资生产》对这一政策尽显无疑——“自从大东亚战争爆发后,……中国俨然为大东亚战争的重要后方,我们就必须尽其后方的责任,最低限度我们也必强化和平区内的经济组织,保持必要的物资生产数量。为了适应大东亚战争的环境,除了极力节省物资的消耗之外,还要尽力于增加物资生产的工作。”
(四)社会类
社会类社论主要包括文教、体育、卫生等方面,内容为评论各种“新民主义”活动,明确教化方针以及弘扬东亚文化等。为了配合日军在华北推行的各种反动行动,该报在其社会类社论中进行了大力的粉饰。如1942年6月7日社论《四次治运终了以后》评析:“治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在确立治安改善民生……”
此外还有关于评论宣传新民主义活动、文明道德、社会教化、弘扬东亚文化等各方面的评论文章。如《发扬与实践新民精神为当前唯一要务》《礼仪廉耻和精神建设》《“减”为一切事物之母》《推进日语教育》《大东亚文学的创造》等。
三、日伪反动新闻政策的本质及影响
通过翻阅《山西新民报》,特别是针对性地研究其社论部分,笔者深刻感受到《山西新民报》已将其新闻思想毫不保留地交给了日伪法西斯政权,不断鼓吹法西斯的反动新闻理论,为日伪的反动统治摇旗呐喊,成为日伪法西斯维护统治、禁锢思想、愚弄中国人民的工具和帮凶。
在山西沦陷区,日伪政权通过其控制的《山西新民报》等报纸刊物大肆进行愚民奴化宣传,的确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定程度上破坏和阻碍了山西抗战力量的发展。在抗战最为困难的阶段,《山西新民报》通过捏造、散布虚假反动消息,混淆视听,一度造成了沦陷区群众对共产党和抗日前景的怀疑,弱化了民众的抗日信心,增大了敌后抗战的阻力。通过“宣抚并施”,日伪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收买汉奸、分化抗日力量,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目的。
但从整个抗战时期来看,《山西新民报》及其它日伪报纸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又是相当有限的。首先,为达到宣传目的,日伪往往大肆编造谎言,掩饰罪行和粉饰太平,时间一久,罪行必然暴露,谎言终被识破,日伪宣传也遭到沦陷区群众的广泛抵制。史料记载,在山西汾阳,日伪印发的宣传品和红绿标语,老百姓不愿贴,但为了应付敌伪,一见敌伪人员来,即钉贴出来,一时红绿满街,等敌伪一去,立即撤掉了。⑤其次,针对日伪宣传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政权和武装宣传队则针锋相对地展开反宣传,见招拆招,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击碎了敌伪的虚假宣传,教育了沦陷区的广大群众,分化瓦解了敌对势力,巩固了民族统一战线。
粉饰侵略行径是一切侵略者的惯用伎俩,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依靠实施反动的法西斯主义新闻宣传和文化奴役,实现长期占领中国的痴心妄想。法西斯主义新闻政策实质上已沦为日本侵略者统治中国的“柔化”战略,是隐蔽的不见硝烟的思想与文化侵略。在山西沦陷区,以《山西新民报》为代表的日伪报纸所进行的宣传内容集中表现为吹嘘日伪功绩、挑唆抗日军民关系和宣扬“新民主义”的奴化思想,完全成为配合其侵略行为的重要手段。虽然日伪政权苦心经营,不择手段地加大对沦陷区的报纸、广播等新闻出版媒介进行控制和宣传,但最终还是随着日本法西斯的全面溃败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四、结语
这段历史也给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留下了诸多警示,新闻出版媒介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媒介控制无处不在,它直接影响到媒介的性质以及媒介发展的方向。日伪的法西斯主义新闻政策对沦陷区民众进行的是虚假的、一厢情愿的舆论引导和宣传,这完全是奉行“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为真理”的戈培尔的法西斯新闻宣传理论,这种法西斯新闻宣传,短时期内似乎是有效的,但从历史的角度看,终将被唾弃。
日伪《山西新民报》反动新闻政策的破产从反面证明了,真实才是新闻的生命,只有坚持真实性,新闻舆论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也只有真实的、符合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闻政策才能对社会和历史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注释:
①王晓岚.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新闻谋略[J].河北学刊, 2002(2).
②山西新民报社论.日军完成俾斯麦群岛登陆[N].山西新民报,1942-01-26.
③山西新民报社论.冀中扫荡战开始了[N].山西新民报,1942-05-14.
④郑为汕.试论百团大战的国际意义[A].抗日战争研究文集[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158.
⑤中央档案馆编.华北治安强化运动[M],北京:中华书局,1997:102.
(作者系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