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2016-11-23朱立宁
□朱立宁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朱立宁
高校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育人之地。现代媒体正处于全民化的急剧变革之中,多样化、复杂化的媒体环境使得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意识形态斗争的压力越来越严峻。互联网环境形成的大型舆论场正在逐步影响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逻辑判断。本文认为只有通过逐步适应新媒体的传输模式,充分发挥新型传播媒介功效,才能形成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良性生态环境。
新媒体环境;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相互融合,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与传递信息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运用。2015年11月,中国全面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高等学校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宣传工作者能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优化意识形态宣传,发挥精神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获取舆论支持,做到文化教人的正功效,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对传播媒介大变革中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高度自主化的媒体环境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2016年6月,全国网民总数量达到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且相较五年前成几何倍数增长。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数量达到了我国网民总数的11.5%,且呈现出不断增长、逐步分化的特性。高校学生在校期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开始逐步成型,随着传播媒介的变革和掌上互联网格局的形成,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与其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新媒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何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新媒体为载体,讲好校园故事,做好中国特色正能量的阐释工作,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意识形态斗争的压力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与普及,逐渐弱化了“主流媒体”的声音,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高校宣传工作的模式改革迫在眉睫。随着大学生接触传播渠道数量的急剧增多,大学生日常接触的各类新型传播媒体逐步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战略要地。一些西方国家、敌对势力对华的意识形态战略已转向新生媒体,抓住新生传播路径中的漏洞和监管缺失点,发布多种难辨来源、诱导性强乃至道德绑架的网络信息,以造谣生事、借题发挥、诋毁污蔑等方式制造大量混淆视听的负面舆论。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深度、广度和传播速度均发生了质的突破,在校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社会上的事态变迁。然而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即时性、受众结构扁平化的特征,身处高校内的学生较容易受到更多、更直接的意识形态的渗透。
(二)虚拟互联网社交文化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和逻辑判断
新型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无疆界性使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通过微信、QQ、飞信等多种即时通讯软件,不仅可以未见面先交流,而且由于互联网匿名性的特点,对言论的发表难以强加干涉。其中,部分大学生的聊天对话以及表情,内容低俗,含有侮辱他人的内容或有其它暗示。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及“三观”尚处于不稳定时期,大学生极易被来自互联网的、具有恶意导向的文化理念所吸引或者被同化,致使人生目标逐步功利化、滋生“一切向钱看”等不良观念,这些行为和观念严重侵害和腐蚀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判断,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影响。
(三)多元化网络流行用语的频繁使用打破传统工作模式
随着课堂教学多媒体化的发展,大学生对网络和电子设备的依赖感日渐增强,“低头族”现象日趋普遍。从手机的使用率来看,青少年在各方面应用互联网的比率基本高于我国网民的总体发展水平(如图1所示)。QQ空间、贴吧、微博、微信等平台在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同时,给大学生们提供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观点的平台。“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我还是个宝宝”“吃瓜群众”等网络用语,由于接近大学生的普遍价值认同而被广泛运用。“呲牙”(聊天表情)在2015年的使用高达521亿次,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使用过这个表情,而这样的表情流传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大学生对网络上获取的知识和相关流行文化所赋予的信任度和关注度远超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宣传工作者工作理念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高校宣传新方式、新方法,利用新的传播媒介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服务,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积极融入学生身边,切实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感,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最新情况,使高校宣传工作做到顶天立地,更加贴近学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更具号召力和影响力。
图1 整体手机网民与青少年手机网民各应用使用率对比
二、拓展校园传播新媒介,促进高校思想宣传变革的对策和建议
舆论环境复杂化和传播路径多样化要求高校思想宣传要加快转变方式,要在变化中不断摸索和自我定位,对日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改革创新需要紧跟媒体变革方向,积极拓展校园固有的传播媒介形态,让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迸发新的活力。
(一)抓准抓稳校园媒体宣传的着力点,强化思想引导能力
高校作为思想创造的重要源、价值传播的排头兵、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首先要在思想上从“看家本领”和“必修课”的高度认识思想宣传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抓好媒体变革这一优势所在,深化理论武器。其次,利用新型多样化校园传播媒介,唱好、唱响主旋律,以正能量的姿态占据舆论领地。最后,要积极拓展校园传播媒介,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尤其要把握好新媒体的互动性,保持与学生的线上互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打造舆论空间,武装好师生头脑。
(二)做好全媒体建设组合,构建校园媒体一体化建设
传统媒体在宣传学校重大活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展现师生良好精神风貌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媒体的大规模革新吹响了传统校园媒体一体化进程的号角,网络载体和传统载体开始逐步融合、互通,形成网状辐射结构。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扎实做大、做强校报等传统纸质媒介,不断探索校报、电视台、校园广播等传统高校媒体的网络化途径和方式;另一方面,强化“两微一端”建设,利用官方微博、官方公众号等作为主要的高校网络宣传平台,形成高校宣传工作的辅助阵地。
(三)讲好校园故事,生动阐释中国特色正能量
能否讲好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校园故事,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文化的最新需要是宣传思想工作能否走到大学生中去的关键所在。在大学校园生活、网络虚拟生活等多重复合式环境下,大学生对于文化需求逐步多元化。我们应该利用好手中的校园传播媒介,打造出学生爱关注、爱阅读、爱互动的正能量载体,让中国特色融入校园日常,阐释、宣传好中国特色,发挥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思想感召作用,引领当代大学生做志存高远、德才兼备、情理兼修、勇于创新的当代青年。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6/ 201608/t20160803_54389.htm.
2.翁铁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N].中国教育报,2015-02-09.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qsnbg/201608/ t20160812_54425.htm.
4.陆海霞,张莉.推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J].教育观察旬刊,2014(11).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