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生态视阈下学术期刊编辑伦理责任构建

2016-04-12颜爱娟

韶关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伦理学术

颜爱娟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大连116028)

学术生态视阈下学术期刊编辑伦理责任构建

颜爱娟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大连116028)

学术生态的失衡,在扰乱我国正常学术秩序的同时,也给学术期刊编辑在编辑实践中带来了伦理上的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社会外在大环境的冲击和编辑内在小环境的影响.为了有效化解学术生态失衡给学术期刊编辑带来的伦理困境,编辑应该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编辑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以及加强编辑理论素质教育几方面加强编辑伦理责任构建,重塑学术期刊编辑的伦理责任.

学术生态;学术期刊;编辑伦理责任;构建

学术生态是指“学术主体之间以及学术主体与学术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1].近年来,我国的学术生态环境受到了“污染”,诸如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学术生态失衡现象屡见不鲜.学术生态的失衡,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学术秩序,阻碍了学术的创新和发展.学术期刊的编辑作为学术成果传播的“守门人”,在维护学术生态良性循环中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学术生态的失衡给学术期刊编辑带来了很多伦理上的困惑,使其难以尽到“守门人”的责任.因此,在学术期刊编辑实践中,应加强编辑伦理责任构建,重塑学术期刊编辑的伦理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维护学术生态良性循环的责任,为建设“美丽”的学术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1 学术生态失衡给编辑带来的伦理困惑

在当前学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自然也会受到各种不良行为的影响,造成其伦理责任的失范.

1.1责任意识淡薄,职能运行不当

当前学术生态的失衡,给学术期刊编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其责任意识淡薄,难以有效发挥手中的编校权力,不能使科研成果更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其表现在:一方面,在编辑实践中,有些编辑滥用手中的修改权力,无视作者的主体性,片面地强调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对作者的稿件进行删改,从而改变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有些编辑则曲解手中的权力,未能完全尽到编辑职责,认为编辑只是“做嫁衣者”,应该完全尊重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能随意改动原文,只要“缝缝补补”就可以了,从而忽视了编辑的“再创造者”职能[2].

1.2忽视办刊宗旨,淡化社会责任

在学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冲击,编辑随波逐流、忽视办刊宗旨、社会责任淡化等现象时有发生,编辑工作的不尽职导致学术期刊质量滑坡.有些期刊的编辑未能严格履行出版管理条例的要求,没有严格地按章办事,处理稿件随意性较大,刊发的关系稿、人情稿、领导稿过多,导致期刊整体质量下降;其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学术期刊一味的追求短暂的经济效益,不顾稿件质量,来者不拒,来什么稿发什么稿,甚至有个别期刊为了敛财,盲目增加页码或缩短刊期,并收取高额的版面费,这样一来期刊的质量很难得到提升,同时也违背了学术出版最根本的文化使命.

1.3敬业精神不足,缺乏创新意识

学术生态失衡的环境也导致了学术期刊编辑敬业精神不足,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缺乏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其表现在:一方面,有些编辑过分地安于现状,对期刊建设缺少激情,在工作中遵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不重视刊物的选题策划,不主动组稿约稿,坐等稿件上门,认为只要有稿件并能按时出刊就可以了.由于编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惯性思维[3],对日常的编辑工作更是轻车熟路,这样容易使得编辑观念僵硬化,编辑工作难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另一方面,有些编辑不仅缺少专业知识,还疏于对社会热点、焦点、学术前沿的把握,这就造成其缺少基本的学术辨识和鉴赏能力,刊发了一些观点陈旧、没有新意甚至是编造、篡改、拼凑数据而成的文章.

2 造成学术期刊编辑伦理困惑的原因

2.1社会外在大环境的冲击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替代了传统的纸质出版,成为出版界普遍采用的重要出版方式之一.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浪潮、信息大爆炸等新思潮不仅对出版理念和出版方式带来变革,也对学术期刊的整个出版过程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数字化的背景下,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而传统学术期刊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远远达不到数字化出版的要求,因此学术期刊原有的品牌优势逐渐被弱化,对于特色栏目和优秀名家、大家写作的重视程度也明显降低.现如今的读者更加关心的是哪个期刊发表了他所需要的文献,哪个刊物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方式来获取该文献资料,这些变化使传统学术刊物在短期内无所适从,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出版的侧重点也将逐渐发生偏移[4].其次,当下有不少的学术期刊为了迎合数字出版的模式,在出版学术论文的基础上,提供学术论文以外的信息技术服务.在转型过程中,由于旧的观念根深蒂固很难突破,新技术、新思潮又尚未完全形成,两者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无缝接轨.在这些现实的冲击下,一些职业素养不高、道德观念低下的编辑工作者很容易被经济利益所挟持,将期刊变成敛财的工具,可以说数字出版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不能及时调整步伐适应这一变化的学术期刊之间的矛盾,成为了造成出版伦理困惑的重要因素.

2.2编辑内在小环境的影响

在物欲横行、道德底线滑坡的市场经济时代,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和指标的价值评判受到物质利益的牵扯,致使学术期刊编辑在道德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主体性迷失.一方面,物欲横行的时代,学术精神逐渐淡化,有些人放弃了对非功利性学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学术规范的沦陷,给有些人钻了现行学术评价机制存在缺陷的空子,造成生态学术的“失衡”,从而威胁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环境.这两个方面不仅会打击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学者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影响到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性发挥,使其“在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下不能正确对待期刊编辑工作作为文化传承的社会角色和进行文化积累的不朽工作这一记录成果、积累学术、传承文明的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5].

3 加强编辑伦理责任构建的途径

面对当前我国学术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窘境,学术期刊编辑应加强编辑伦理责任构建,塑造学术期刊编辑的伦理责任,从而化解学术生态失衡给学术期刊编辑带来的伦理困境.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编辑的道德自律能力

编辑职业道德是“学术期刊编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及道德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编辑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6].学术期刊编辑只有具备并恪守基本的职业道德,才能身体力行,去引导作者和读者形成严谨自律、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我国学术生态的失衡,已经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学术秩序,打破了编辑职业道德的底线,也给编辑带来了伦理上的困惑.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自律能力,做到恪守学术道德,保持自律,以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和使命感来维护学术的尊严、捍卫学术的纯洁.

加强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教育,就要在编辑工作实践中去追求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求“真”,是学术期刊编辑履行职责的内在要求,要求编辑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作者的每一篇稿件;求“善”,是指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善待作者,尊重作者来稿的独创见解,还要善待读者,使其每一次策划选题都能体现读者的需求、喜好;求“美”,是指学术期刊编辑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潜移默化读者的精神世界,熏陶美化读者的灵魂.也就是说,学术期刊的编辑只有在编辑实践中积极追求、践行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才能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准,从而坚决抵制各种诱惑,从而扮演好学术成果“把关者”的角色.

3.2加强主体性教育,强化编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主体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根本特点,是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在其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定性,它包括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是主体的独立品格及其在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7].而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性则体现其在编辑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思维和心理意识对客体进行加工处理时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当前,学术期刊的市场化运营虽然能够在某些方面起到强化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性迷失,加剧了当前学术生态失衡的现状.因此,为应对市场化运营给编辑主体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主体性教育,强化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从而重塑主体性.当下,学术期刊编辑要清楚地认识到编辑工作的综合性、劳动的潜隐性、位置的中介性和形象的典型性等特点,从三个方面重塑主体性:第一,强化学术意识,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自主性;第二,强化主体意识,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能动性;第三,优化主体环境,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创造性.

3.3加强理论素质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编辑文化

在当前的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更要加强理论素质教育,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从而营造健康向上的编辑文化,以自身的学术正气来抵制当下的不良学术行为,进而在构建和谐学术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学术期刊编辑的理论素质教育,首先,要强化编辑的政治素养.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学术成果的“把关人”的学术期刊编辑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在稿件的筛选、编辑过程中把好“政治关”,从而防范带有不良思想的稿件流入社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其次,要培育扎实的编辑业务能力.一个合格的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深厚的编辑业务知识,即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力、熟悉的编辑基本业务知识,以及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和期刊出版发行等管理能力.再次,要掌握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名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不仅是精通编辑业务的专家,而且应成为熟悉自己刊物所报道领域的科技知识和研究进展的专家[8].也就是说,在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既要精通编辑业务知识,在稿件的加工处理中不断提高期刊的规范性;又掌握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主动把握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不断提高学术鉴别力,使其在编辑实践中能够有效捕捉新信息、新热点.

4 结语

学术生态的失衡,严重的扰乱了我国正常的学术秩序,也给学术期刊编辑带来了伦理上的困惑.编辑责任意识淡薄、职能运行不当、敬业精神不足成为编辑伦理困惑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有效化解编辑伦理困境,维护学术生态的良性循环,编辑应该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编辑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以及加强编辑理论素质教育几方面入手来加快编辑伦理责任构建的进程,重塑学术期刊编辑的伦理责任.

[1]刘贵华,李青合.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生态特征研究[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3):10-17.

[2]王红旗.试论报刊编辑的“再创造”意识与策略[J].出版广角,2011(3):60-61.

[3]张从新.惯性思维与科技期刊质量控制[J].编辑学报,2016,28(2):118-120.

[4]曾元祥,方卿.中国学术出版伦理建设[J].出版科学,2014(5):48-50.

[5]刘荣军.论学术期刊编辑的伦理困惑及解决思路[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6-128.

[6]吴晓淳.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的社会责任[J].出版科学,2012(1):38-41.

[7]戴庆瑄.市场化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的塑造[J].江海学刊,2010(5):219-223.

[8]游苏宁,陈浩元.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6,18(2):81-82.

Build Editor Ethic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Academ ic Ecological Horizon

YANAi-juan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Journal of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Dalian 116028,Liaoning,China)

The academic ecological imbalance disrupted the normal academic order,at the same time also brought ethical perplexity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in the editing practice.The main reason is that it was affected by the social external environmentand editing inner small environmental.In order toeffectively resolve theethical dilemma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caused by the academic ecological imbalance,the editors should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ethicseducation,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of the editing subjectand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and strengthen the editor quality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ethical responsibility and rebuild the ethical responsibility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academic ecological;academic journals;editorial ethical responsibility;build

G238

A

1007-5348(2016)08-0084-04

2016-07-22

颜爱娟(1981-),女,甘肃定西人,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学.

(责任编辑:邵晓军)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伦理学术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