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分析
——有利条件、问题及建议
2016-04-12刘飞
刘 飞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分析
——有利条件、问题及建议
刘 飞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四川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信息技术类学科,并颁布了相关政策文件,为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保障和政策保障,但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依然面临着职业教育资源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不均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缺乏统一管理机构和评价标准等问题。因此,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要有效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应该做到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构建多元化资金体系、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制、完善评价制度、统一管理建机制。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影响着教育的整体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成功与否,关系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代化进程及初中级技术人才的培养。
四川省作为职业教育大省,非常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截止2014年四川省共有“三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568所,在校生119.54万人。加快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将会进一步促进中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关于四川省教育信息化研究方面,高晓玲,赖麟,周鑫燚[1]系统分析了四川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对策。陈章[2]则以四川省阆中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例,论述了四川省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瓶颈及对策。乐莉,王俊佳[3]通过对四川省10个县767所农村中小学校的问卷调查,利用数据分析了四川省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虽然目前有四川省教育信息化相关研究,但关于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研究还非常少。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视角出发,分析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的有利条件、问题所在并提出建议。
一、中等职业学校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有利条件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1.中等职业教育现状概况。
表1 2014年全国及四川中等职业学校情况
截止2014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9060所;教职工86.6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6.38万人;在校生1416.31万人。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数483所,位居全国第5;教职工5.2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07万人;在校生107.92万人,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7.6%。2014年四川省有技工学校85所,教职工8324人,在校生11.62万人[4]。
为建设一批在全国范围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于1994年开始开展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评估工作,审批并公布了一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0年5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的通知》,确定了96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3年教育部为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开展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认定工作。2004年教育部公布了重新调整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重新调整后的学校达1076所,其中四川省35所,居全国第12位。
2.信息技术类学科的现状。
表2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学科基本情况(2014年)
从表2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学科中信息技术类学科的在校生人数最多,为22.1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5%;专任老师4182人,占总数的10.3%。信息技术类学科的发展以及专任教师的数量优势,为四川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及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普及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二)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的政策支持
1.为加快四川省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实现科教兴川战略,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结合本省实际情况,于2010年制定和发布《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共22章,其中第20章明确了构建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的内容。四川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到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之中,提出要均衡实现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希望通过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实现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促进教学观念和教育方法的更新改进。此外,四川省着手构建全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能。《纲要》是四川省各教育机构发展教育信息化和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的主要依据。
2.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为推进落实《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发布《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四川省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一个环节,通过职业教育信息化可以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可以有力支撑四川省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四川省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致使农村职业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偏低,加强农村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四川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因此,《规划》将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职业教育信息化在改革传统实习实训方法,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实训技术、内容和方式以及切实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做了阐述。
3.2015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四川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四川省教育厅、财政厅、扶贫与移民工作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对四川省到2020年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具体内容、重点任务、制度创新、政策的实施保障等方面,都做出具体的指示。“加速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被列入十二项重点任务之中。四川省将职业教育信息化纳入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整体战略,为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四川省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宽带和校园网覆盖所有职业院校为目标。此外,中职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也被纳入到教师评聘考核中,注重教师的应用能力。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资源不均衡
表3 四川省部分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四川省职业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发展,整体上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较为缓慢,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3所,在校生3.85万人,分别占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及在校生总数的4.8%和3.6%。
(二)地方财政制约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
图1 四川省分地区国民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目前我国的教育财政投入,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承担,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在教育投入方面会受到很大的约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和技术已基本完善,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影响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从而会对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四川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其中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2014年GDP均在250亿元之下,分别占四川省总产值的0.82%和0.69%。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相应的校园网络体系的支撑以及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购买,这些都需要财政支持。此外,后期相关设备的维护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更新等费用也是不小的经济负担。资金投入的不足,将严重影响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普及和发展。
(三)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问题
截止2014年四川省共有信息技术类专任老师4182人,相对其他学科专任教师人数最多,但还是难以满足信息化技术的普及需要。此外,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教师。四川省存在信息技术应用停留在简单操作上,缺乏将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到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对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及整体信息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以及评价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的构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专门的管理机构,大多由多个部门共同建设和管理,存在着管理分散,统筹乏力等问题,很容易造成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复、资源浪费以及进度的缓慢。此外,四川省虽然将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以及工作列入到考核范围之内,但目前对其进行评价主要来自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两方,评价一般按照固定模式以及标准实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效果的绝对客观性和可靠性。
三、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建议
(一)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公平化
2016年6月1日起实行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通过教育信息化可以综合各种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教育公平化,缩短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大力发展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化,促使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职业教育公平化。
(二)加大财政投入,构建多元化资金体系
政府财政投入,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来源,但仅仅依靠政府以及学校自身的财政投入,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制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因此,应该吸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资金投入,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学校财政投入为辅助,社会、企业、以及个人资金投资为支撑的多元化资金体系。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制定针对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惠和补贴政策,减轻中职学校的财政负担。此外,政府应该完善教育资金投入体制,保障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地区以及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的稳定性,均衡分配教育经费。
(三)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制,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化相关设备以及技术的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实施的效果。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则很大程度上由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决定。有效实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一种途径就是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制,根据教师的信息技术的知识背景实施有针对性的、统一的培训,同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职称晋升考核体系。
(四)完善评价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
应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以及实施的效果评价制度,尤其是导入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属于独立的外部评价方式,一般是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不受政府或者学校的左右,会以客观的立场对教育信息化进行评价,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第三方评价机构一般拥有较为专业的评价方法以及工具,运用专业的评价标准、评价体制等对职业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既确保了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又能真正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帮助。
(五)统一管理建机制,设立专门机构
统一和完善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的管理机制,有助于实现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稳定长远发展。此外,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有助于克服管理分散,统筹乏力等问题,做到统一管理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制度制定、人员分配、资金调配等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分别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做到政府部门统一领导规划下的管理体制,同时也应该保持学校的个性发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合适的职业教育信息化体系。
四、结语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从 “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5]。目前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数字校园”建设将是主要方向。如何实现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在建设“数字校园”的同时要进行长远的战略考虑。本文虽然系统论述了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有利条件、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但中等职业学校在信息化体系建设中具体如何操作,以及信息化体系建设后的效果等相关内容的调查研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也十分必要。
[1] 高晓玲,赖麟,周鑫燚.四川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的探索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2):105-107.
[2] 陈章.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瓶颈及对策——以四川省阆中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7):10-13.
[3] 乐莉,王俊佳.四川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04(17):61-65.
[4]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四川统计年鉴2015[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5] 黄荣怀.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75-84.
(责任编辑:张 静)
On Construction of System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of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
LIU Fei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 China)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 is facing a lot of difficulties and therefore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has issued relevant policies to suppor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of Sichuan province should construct an effective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o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rovinc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system construction
G718.3
:A
:1674-8689(2016)04-0074-04
2016-10-12
刘 飞(1986-),男,安徽临泉人,四川理工学院高教所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教育经济学、农村开发。
本文系2016年度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立项研究课题《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及效果研究》(项目编号:JYXX16-0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