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评价研究*
2016-04-12苹马江宝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0300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0650
赵 苹马江宝(.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0300;.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0650)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评价研究*
赵苹1马江宝2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300;2.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源自于信息共享空间,2000年之后逐渐演变成为学习共享空间。在对国内外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应重视学习共享空间的评价研究。围绕实体环境、虚拟环境、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几大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为例,进行服务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评价指标体系服务效果
[分类号]G258.6
*本文系中国职业教育学会2014年立项课题“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与用户多维互动服务质量的研究与评价”(课题编号:201419y02)成果。
1 引言
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信息拱廊”,标志着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服务模式的产生。2000年之后,随着信息、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推进,这一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之前的信息共享空间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Beagle在其2004年发表的《From in⁃formation commons to learning commons》一文中首次指出,信息共享空间应该由图书馆和学校相关服务部门共同参与,进一步整合这些部门的有效资源,主要是空间、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资源丰富、技术精良、人员专业的“一站式”服务环境,促进学习成功和学术研究。Beagle把这个服务环境称之为学习共享空间2]。
在国外,大部分美国大学图书馆都已建设或正在筹建学习共享空间。在加拿大,据CLCN网站统计,截至2010年,己有27所大学图书馆拥有学习共享空间。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桑德兰大学以及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学都建立了学习共享空间,受到教师、学生和科研者的好评及肯定3]。
国内方面,上世纪90年代开始,香港已经有了信息共享空间的雏形。目前香港的高校基本上都开展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其中部分高校已经在信息共享空间的基础上进行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在台湾,2006年,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引进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并结合数字学习建立了SMILE多元学习区作为全校师生的一个数字学习共享空间,收到该校师生的广泛好评4]。
大陆地区最早的研究始于2008年7月任树怀、盛兴军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年第7期上发表的《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5]一文。此后,图书馆界掀起了学习共享空间研究的热潮,包括对国外学习共享空间经验的介绍、案例分析、趋势研究、氛围研究、学习共享空间与信息素养的关系、学习共享空间构建模式、综述等。
从实践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正在在完善或构建自己的学习共享空间。王迪、司莉在《“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调查分析》一文中指出,截至2012年3月4日,在所调查的112所“211工程”院校中,只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武汉大学等16所院校真正提供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接近86%的“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尚未开展学习共享空间或类似服务。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完善或构建自己的学习共享空间。不仅本科院校如此,在广东的高职院校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都已构建或正在构建学习共享空间。
综合国内的研究现状,有学者提出,学习共享空间构建完成之后必须重视评价手段地运用。但目前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却往往被研究者一笔带过,并没有提出真正切实有效的评价方法。因此,笔者试图构建一个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评价体系,邀请图书馆用户参与评价,以此作为提高学习共享空间服务质量的主要手段。
2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的赋予
对于学习共享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笔者认为应该围绕空间构建的实体环境、虚拟环境、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几大方面设置指标体系。按照这一原则,笔者共设置了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0项(见表1)。
指标权重的设计则采用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提出的层次分析法[7],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各级指标的设置充分咨询了20多位图书馆界相关专家的意见,指标权重的确定则采用萨蒂教授的1-9标度法,即同一类目下的指标两两比较,同样重要标度为1,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或极端重要分别标度为3,5,7,9,两指标标度之间的折衷标度为2,4,6,8,反之则以倒数的形式表示,经过逻辑一致性判断,确定指标权重。具体计算过程则采用yaahp软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构建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指标体系结构模型;第二步对各级指标进行重要性的比较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第三步计算权重。按此步骤计算出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各项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评价指标及权重设置
2.2评价指标分值的计算
评价指标和相关权重确立之后,进行指标体系的计算。假设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总分值为S,各一级指标的得分值为Si,各二级指标的实际测评分值为Sij,则有:S=SiWi, Si=SijWij,其中n为相应指标个数。计算出评价指标体系总分值后,可根据事先拟定的评分等级(如85~100分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5~74分为一般,65分以下为较差),确定该学习共享空间最终的评价等级。通过评价,分析学习共享空间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作为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的依据。
3 学习共享空间服务效果评价: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3.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指标体系设置完成之后,笔者开始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用户满意度评价调查。本调查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院系等信息。第二部分是被调查者对学习共享空间服务质量的评价,这一评价包括实体环境、虚拟环境、服务质量、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5个方面。调查问卷共分为4栏,其中第1栏是一级指标的陈述,第2栏是二级指标及其描述,第3栏是被调查者对学习空间服务期望值的程度,第4栏是被调查者对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实际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评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即非常满意为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调查问卷设计完毕之后,笔者选择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进行测评。
2014年5月,笔者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参考咨询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网络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200份,其中回收187份,回收问卷皆属有效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达到了93.5%以上。
3.2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笔者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具体如表2、表3及图1所示。
表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共享空间服务质量评价统计
表3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共享空间服务质量评价数据统计结果
图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共享空间服务质量评价分析
由表2、表3及图1可知,该校用户在利用学习共享空间的期望值均在4.5以上,而实际感受值却在2-3之间,实际感受值和期望值存在较大的差距。由统计结果可知,在该校用户的使用评价中,期望值和实际感受值差距最大的是对虚拟环境的评价,差距的平均值达到了2.63,说明目前该馆的学习共享空间在虚拟环境的提供方面是令用户最不满意的。特别是第5项指标——“空间内各类数字资源、网络课程、知识库、在线培训课程丰富,能够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这一项,用户的期望值和实际感受到的服务值之间差距达到了3,说明数字化环境下各类虚拟学习资源对于用户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该馆的虚拟环境建设却远远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样的差距也体现在第8条和第9条方面,差距值达到了2.75,这将是该馆在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改进方面最为应该努力的方向。
期望值和实际值差距排名第二的是实体环境。具体来看,用户对于指标1和指标2的期望值均为5,可见用户对于学习共享空间实体环境的区域分工、现代化配置及环境布置等方面非常在意,但在实际感受到的服务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对于用户而言,实体环境是决定学习共享空间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从评价结果来看,用户认为第19条“读者沟通和反馈渠道畅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很快得到回复”方面,该馆做得比较好,但在制度的完备程度、管理文化和服务精神方面还有继续改进的空间。
不过,令人惊喜的是,用户对于该馆学习共享空间的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还是较为认可的。尤其对于人员素质的指标评价,期望值与实际感受值之间的差距值只有1,说明该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工作人员素质较高,能够较好地服务该馆用户。而对于服务质量这一最核心的评价环节,用户认为该馆做得也较为令人满意,特别是对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和“通过学习、交流与协作,个人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这两个核心指标,读者的评价较高,说明该馆的学习共享空间能够体现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支持其进行协同与创新研究。
3.3根据指标权重进行计算与总体评价
数据评价与分析完成之后,笔者根据该校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结合表1的权重进行总体评价,通过用户对各指标评价的分数,乘以指标权重值,得出该指标的得分,再将各项指标的得分求和得到这些指标的加权和,即为该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实际评价总分。计算公式如下:
经过计算,最后分数为3.08分。也就是说,按照李克特5级量表的评价,该馆用户对其学习共享空间的评价为“一般”,这一分数如果转化为我们较为习惯的百分制,则为60.1分,处于刚及格的水平。
对于这一评价,笔者认为作为一所高职院校,该馆的学习共享空间实际上还处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层次,没能真正体现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内涵。通过用户的评价我们也可以看到,用户对其期望值和实际感受到的服务值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这将成为该馆在学习共享空间服务提升方面继续改进的方向和重点。
4 结语
学习共享空间作为图书馆应对泛在知识环境的一种重要的服务创新手段,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而在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过程中,必须重视评价手段的运用。笔者通过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为例进行测评,希望通过评价能够及时了解该馆用户的实际需求以及对于空间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以此作为提升学习共享空间服务质量的主要依据。
然而,在针对评价指标进行的调查问卷的设置过程中,由于笔者没有充分地向用户解释学习共享空间的意义和内涵,致使部分用户对于这一概念没有充分地理解,导致最终的打分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精确度,这是笔者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朱小梅.打造用户学习中心: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1):83-86.
[2]兰艳花.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3]兰艳花.国外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实践特征分析——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为例[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3):58-62.
[4]刘景宇.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LC)构建思路分析[J].图书馆,2011(8):108-110.
[5]任树怀,盛兴军.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20-26.
[6]王迪,司莉.“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4(1):22-26.
[7]陆萍.在高校图书馆评估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J].现代情报,2005(5):36-38.
[8]Wolfe J A,Naylor T,Drueke J.The role of the academic reference librarian in the learning commons.Reference & User Services,2010(2):108-113.
[9]David V,Carol K.To climbing excellence: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Learning Commons.Knowledge Quest,2014(4):1-10.
赵苹女,1981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收稿日期:(2015-11-04;责编:姚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