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个历史事件看马尔克斯创作《百年孤独》

2016-04-11陈磊于长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百年孤独内战马尔克斯

陈磊 于长胜

内容摘要: 马尔克斯在他的作品《百年孤独》中再现了光怪陆离的拉丁美洲大陆上人民的生活与境遇。全书一共二十章,涉及到哥伦比亚历史上两次真实的社会事件:首先是发生于19世纪的该国内战,贯穿在小说的第五至九章;其次是20世纪该国的香蕉园工人罢工及镇压罢工大屠杀,分布在小说的第十二至十五章。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与情感追求给小说中有关这两个事件的描述赋予了别样的光彩。

关键词: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 内战

一、引言

《百年孤独》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最为知名、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加勒比海沿岸的马孔多小镇为背景,通过记录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百年历史变迁,还原了拉丁美洲人民百年的生活以及背后的历史。个人与民族的孤独是小说的主旨,这种孤独源于同外界的隔绝以及自身的落后与愚昧。因此,生活在那里的人民总感觉自己在兜着圈过日子,没有波澜,没有变化。马尔克斯曾表示,布恩迪亚大家族的历史是整个拉丁美洲历史的再现、甚至翻版。

从情节发展来看,马孔多的历史汇聚了人类历史的不同形态:从诞生,到发展繁荣,衰落,最后消亡。在马孔多长达百年的变迁中,有两个事件贯穿其中,一是19世纪哥伦比亚自由党与保守党之战,二是哥伦比亚香蕉园工人大罢工以及镇压罢工大屠杀。这两段历史在小说中占用了大量描写,决定着故事的走向,为作品增添了沉甸甸的历史感。

二、19世纪哥伦比亚内战

马尔克斯曾表示,《百年孤独》里有一段对战事的描述,原型是19世纪的哥伦比亚内战,也称“千日战争”。第五章说自由派决意开战,但此时的奥雷里亚诺还不明白自由派为何物,也不清楚自由派和保守派有何区别。可当他发现保守派选举中作弊后表示“如果一定要当什么,我当自由派,……因为保守派净是些骗子”。奥雷里亚诺漫长的军旅生涯由此开始,直至第九章才结束。马尔克斯在小说中用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来描述这场内战,可见作家对该历史事件的重视程度极高。

(一)历史上的“千日战争”

哥伦比亚的两党制传统由来已久,1819年独立以后,自由党和保守党两个政治党派成立。有学者认为两个党派的形成是出于独立之初玻利瓦尔与桑坦德两人之间的矛盾:前者是军人,是保守主义的代表,后者是文人,被视为自由主义的先驱。保守党代表大庄园主的利益,专制色彩浓重;自由党代表的是工商业资产阶级,秉持民主原则。尽管两党都以高尚的立场自居,却出于各自利益,长期互相攻击,不惜发动战争。据哥伦比亚文学家奥尔古因统计,自1830年玻利瓦尔离开波哥大至19世纪末这七十年间,单是内战就爆发了27次。而始于1899年的“千日战争”就是其中时间最长、手段最残酷、后果最惨重的一场。

(二)童年记忆里的内战

马尔克斯儿时生活在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小镇,《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生活的马孔多小镇便是以阿拉卡塔卡作为原型,与作家一起生活的姨妈和妹妹分别是书中阿玛兰妲和丽贝卡的原型,而书中那些千奇百怪的神话则源自马尔克斯外祖母口述的故事。马尔克斯曾提到,不光是故事内容,就连《百年孤独》的描述方式也是模仿外祖母讲述神话的语气。小说里乌尔苏拉·伊瓜兰的名字也是取自这位叫特兰基丽娜·伊瓜兰的外祖母。然而,对作家影响最深的家人仍另有其人。此人是作家的外祖父,尼古拉斯·马尔克斯。外祖父曾在自由党的军队中服役,参加过19世纪的哥伦比亚内战。作家小时候,外祖父对他讲述了许多关于战争的逸事,包括自由派针对腐败专制的保守政权发起的武装斗争。马尔克斯将这段历史放进小说是因为深受外祖父的影响。

对于19世纪的内战,马尔克斯绝对毫无保留地支持自由派的立场。他表示,自由派虽然在内战中失败,但它所认定的民主是哥伦比亚历史开出的为数不多的良方。鲜明的政治倾向使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塑造出奥雷里亚诺上校这样一名受人民爱戴、受军人拥护的伟大的自由党人形象。不难发现,奥雷里亚诺上校拥有哥伦比亚历史上自由派人拉斐尔·乌里维将军的影子。

虽然作家的政治倾向非常明确,却不影响他秉持客观的态度。《百年孤独》里马孔多有史以来最好的统治者是保守派的蒙卡达将军,乌尔苏拉在蒙卡达将军受审时说:“他是我们马孔多有史以来最好的长官”。而作为自由党代理人的阿尔卡蒂奥却是一个十足的独裁者,他随意发号施令、滥杀无辜,就连他的祖母都对他说:“你是个杀人犯!”。事实上,关于19世纪内战马尔克斯所要说明的,并不是哪个党派更公正、更适合领导国家和人民,而是透过奥雷里亚诺上校这个传奇人物的一生,深入地探讨武装暴力、权力崇尚与发动战争的内在本质。

《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社会与政治所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客观写照。马尔克斯的写作手法非凡,他反映这些社会与政治的现实并不通过详尽描写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甚至没有关于任何一场战役的细节描述,一切都只是云淡风轻地几笔带过。作家将他对现实的印象与理解集中于作品的精神之中,巧妙地结合关于战争的反思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间接地影射战争的残暴实质。

三、20世纪初香蕉园工人罢工

哥伦比亚20世纪初的香蕉园工人大罢工及其引发的流血事件是《百年孤独》触及到的另外一个历史事件,贯穿第十二至十五章。美国人赫伯特带大量美国人来到马孔多,香蕉种植热潮由此展开。镇压香蕉园罢工工人的大屠杀发生之后,马孔多上空降下一场旷日持久的滂沱大雨,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连绵不绝。雨中一切都荒废,香蕉种植热潮也至此结束。雨后的马孔多又回到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最初建立它时的样子。马孔多的溃败正是从这个事件开始。

(一)历史上的镇压罢工大屠杀

哥伦比亚独立以后,长期混乱的政治局面不但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给帝国主义的渗透与干涉提供了可趁之机。独立之初,美国的势力就已渗入哥伦比亚,在成功策动巴拿马独立之后,美国开始对哥伦比亚进行大规模投资,控制了该国许多重要企业,紧接着又盯上农业和矿业。到1956年,美国投资已经占所有外国公司在哥伦比亚投资总额的一半,哥伦比亚的主要经济命脉基本掌握在美国垄断资本手上。而农村地区,637个大地主所占土地比75万个土地所有者名下的土地还多。所以,在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封建地主的双重压迫下,哥伦比亚劳动人民开始反抗。1928年,“联合果品公司”所辖香蕉种植园的工人举行罢工,参与的工人达3万以上。自由党人、总统阿瓦迪亚·门德斯用武力血腥镇压了这次罢工,被屠杀的罢工群众达1500人。

(二)儿时见闻唤起文人意识

镇压香蕉园工人罢工大屠杀是历史的悲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马尔克斯的写作生涯。据马尔克斯所说,他小时候从外祖父那里听来镇压罢工的流血惨案,当时就知道这桩历史的罪孽会为自己日后的长篇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萨尔迪瓦尔在《马尔克斯传》中写道:马尔克斯的弟弟路易斯·恩里克透露,作家主动将出生年份改成了大屠杀发生当年,提醒自己谨记历史。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读者以为马尔克斯出生于1928年,而他的实际出生年份却是1927年。仅从修改出生日期一事就可以看出大屠杀对作家的人生影响颇深。

对大屠杀造成的具体死亡人数,各家说法。萨尔迪瓦尔指出:“这场罢工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官方在离奇的统计中所变的戏法:政府只承认9人死亡。而目击者和幸存者一直在说有数百人……”。可见真正的历史被掩盖了,这种回避历史、欺骗群众的可耻行为在《百年孤独》中被多次提起:“一度簇拥在布恩迪亚上校身边的那些黑衣律师如今已经老迈,改为香蕉公司效力,他们以魔法般的手段将那些控诉变为无效”。

马尔克斯通过作品揭开历史真相的面纱,道破蒙骗百姓的谎话,再现了一场官方弄虚作假的闹剧,让人民看穿官方伪造历史的行径。正如萨尔迪瓦尔所言,“作家一如既往,正确地把现实的谎言与夸张变为虚构的真实,因为《百年孤独》的出现重新掀开了哥伦比亚历史上最羞愧的一页及其虚假的统计”。马尔克斯本人也曾说过:“在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我发现总有一种摧毁既定之观念、建立崭新之制度的趋势。总之,是改善人们生活的趋势”。马尔克斯所指正是文学创作介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特殊作用。这种特殊作用,作家所言中的职能,便是拨开谎言的迷雾、唤醒沉睡的历史、发出文人的声音。

四、结语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布恩迪亚一家的缩影,形象地描绘出拉美大陆上人民的生活,融汇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小说近一半的篇幅与哥伦比亚历史上的两次政治事件有关: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斗争,引发“千日战争”; “联合果品公司”香蕉园工人反抗压迫、举行罢工,被当局残酷镇压。童年的记忆、儿时的见闻、家人的影响让马尔克斯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文人意识,使他勇于在作品中直面历史。马尔克斯不偏不倚、发人深省的笔触引导读者拨开迷雾、越过陷阱、领会历史的真实面目,《百年孤独》因此而为一部意义深远的文学佳作。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百年孤独内战马尔克斯
叙利亚内战大事件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叙事研究
基于高中生视角解读《百年孤独》
戍边老兵魏德友:在无人区坚守“百年孤独”
两个人的“百年孤独”
童话中的真实——重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族长的秋天》中译本首次面世
陈忠实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接受
美国内战的国际法实践及其启示
马克思论美国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