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大人国”理想的破灭
2016-04-11贾晓霞
贾晓霞
内容摘要:《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了周游四国的经历。斯威夫特运用幻想的手法对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进行了真实的描绘和深刻的揭露,并对英国政府和议会进行了有力地讽刺和无情地批判,继而在作品中表达了他改革社会的迫切要求和美好愿望。其中,“大人国”的经历正是作者这种思想和愿望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大人国 理想破灭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编织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泊丁奈格(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上半叶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以及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小说的第二卷主要描述格列佛乘“冒险号”商船继续他的冒险途中,由于去某个岛屿寻找淡水,误入了小说中所叙述的第二个国家——布罗泊丁奈格,即“大人国”。
在大人国,格列佛成了一个微型人,感觉自己卑微渺小,他用仰视的目光细致地观察着大人国的一切,以小见大。从指挥官到士兵都不需要任何薪饷和赏罚,就能自愿地参加定期军训,军队操练无可挑剔,纪律更是非常严明,军训的场面惊心动魄;大人国的公民崇尚道德,他们的生活非常节制,政治生活也很严肃;这里没有宗教,没有战争,因为他们没有邻国和内部分裂;他们实行的是理想化的君主政体,这里没有朝臣们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没有英国让人诧异的荒诞选官方式,更没有为了迎合君主的兴趣而出卖自己的玩弄权术之人;国王是深受人民爱戴和敬仰的雄才,他甘愿放弃绝对权力,贤明正直,对于臣民非常关怀,国王“把治理国家的知识范围划得很小,不外是些常识和理智、正义和仁慈、从速判决民事和刑事案件,以及不值得一提的一些简单事项。”所有这一切都让格列佛感到叹为观止,感到这似乎就是一个理想的国家。
大人国的统治方式显得相当的“仁慈”和“理智”。从表面上看,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理想政体,一个“理想国”,但要明确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理想”,是针对当时复古派的主张而言的。长期以来,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的执政体制一直被后人所称道,大人国可谓是高度还原了这种政治体制。
但是,斯威夫特也清醒的认识到了这种理想君主制的潜在危机。在大人国中,作者借格列佛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了在安定祥和表面背后涌动着的不安。而这种不安,恰恰体现出的是斯威夫特对君主专制这种政治体制的更为深入地思考。
大人国并非为了追求知识或培养多样性而存在,而是为了众所周知的、有共识的德性而存在的国民生活,从好的方面说,大人国国民是简单、高尚的人民。但是从人性的方面说,大人国国民的生活缺乏自由和多样性,显得没有感情,没有欲望,不是真实存在的。他们的简单也意味着盲区很多,他们的高尚品德同时也是因为不断地自我贬低。这里没有政治科学,只有道德、历史、诗歌和数学,他们认为,有这些学科就足够了。在大人国,一切都与其国民标准相联系,一切人的学习和行动都根据这一标准被接受或拒绝。
国王在博学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极度傲慢的心。在他的眼中,像格列佛这样的“小人儿”居然还拥有治理国家和权衡利弊的智慧,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尽管格列佛在国王面前是一个身形渺小的存在,尽管这种代表着罗马帝国繁盛时期的管理体制十分受到后人的推崇,但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黄金体制”,却在一个傲慢国王的领导之下很难让人感觉到美好。虽然在小说中对这个国家中臣民的生存状况没有过多的描述,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斯威夫特或戏谑或严肃的陈述中发现一些端倪。这样一个仁慈又贤德的国王,统治的如此稳固的国家,用文化禁锢着自己的国民,而且还没有邻国的威胁,那为何还要全民皆兵呢?原来,“多少年代以来,他们也犯了许多其他政府所犯的一个通病:贵族争权,人民争自由,君主则要绝对的专制。无论王国的法律把这三方调协的多么好,总有一方有时会出现破坏法律,这样就酿成了不止一次的内战。”这种由内战的教训而订立起来的制度不得不说是一种秩序上的远见,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即便是在这样相对开明的政治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倾轧和斗争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斯威夫特一直都在探索寻找合适的政体和制度,对大人国的肯定与否定,包含着朴素的启蒙主义的社会原则和价值观。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选择相对理智和仁慈的君主来治理国家是不是就能解决集权制的弊端的问题并作出了回答。可见,大人国远远还不是格列佛旅行的尽头,为了心中的理想国度,他还需要不断的寻找和冒险。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