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2016-04-11王中慧姜婧
王中慧 姜婧
班级管理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最基层管理。它既是教育教学管理方针的落脚点,又是教育教学管理艺术的生发点。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针只有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才能落地生根,有效的班级管理经过实践的打磨才会孕育出可贵的教育教学管理艺术。伴随着时代的变革与社会的发展,突发事件的处理成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一种常态,探讨、研究其处理艺术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必然使命。
一、班级管理中外部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班级管理中外部相关突发事件是指由非班级内部成员引发,但却成为班级内部成员关注焦点并明显影响其思想行为选择取向的突发事件。班级管理实践中,这类突发事件因不涉及班级内部学生责任问题,不属于班级管理工作的硬性指标范畴而常常容易被忽略,久而久之往往会导致学生滋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心理,思维上缺乏开阔视野陷入低狭困境,从根本上制约了我们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此类突发事件,班级管理者必须要根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惰性心理,充分认识到这类突发事件的科学处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迫切性与必要性,高度重视这类突发事件潜在的重要教育价值,积极思考探寻其处理艺术。
2013年12月20日,学院的一名男生于中午休息时间,驾驶燃油助力车外出,行驶至学院附近的路口时,因躲避快速行驶的大货车自己撞到了路灯杆上,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身亡。事故发生后,班主任、系主任、院领导都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及学生家中探望、慰问,对学生家属的遭遇和情感表示了最大程度的理解,向遇事学生家长表达了积极协商解决问题的诚意,希望其亲属与学院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依据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事故认定结论,克制、冷静地进行沟通协商,合情、合理、合法地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然而,该男生“亲属”视学院积极态度、诚意于不顾,在交通管理部门还没有作出事故认定结论的情况下,向学院出具处理意见书,要求学院承担70%的赔偿费,共计430538.5元;多次组织年轻力壮的“亲属们”聚集在学院大门口打出白色横幅:“学院管理混乱害死人命,领导嬉皮笑脸不闻不问”,严重影响了学院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与社会声誉。
面对班级学生的好奇及其对学院“不负责任”的误解,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引导:首先,充分利用给学生授课的便利条件第一时间将事故真相作了说明,告知学生相关媒体提供的法律咨询热线,建议学生打热线电话咨询或向法学授课老师请教,也可利用已学到的法律知识自行思考、讨论——学院在这一事故中究竟担负什么责任,如何处理为好。借助客观渠道,使学生对事故处理拥有相对理性的认识,增强依法维权意识,既消除了学生自己对学院“不负责任”的误解,又可以通过学生的有效传播,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一突发事件对学院社会声誉的负向影响。其次,出于校园交通安全考虑,学院三令五申,禁止学生骑燃油助力车类交通工具入校,而该生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终酿苦果。借此事实引导学生思考学院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增加学生对学院约束性管理措施的理解,消除学生对学院限制性管理的抵触情绪,提高学生自觉遵守学院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主动性、积极性。再次,作为老师,作为校友,倡议师生共同为这个年轻生命的不幸陨落默哀一分钟,借助身边惨痛的案例事实,培育学生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精神底蕴。
在遇到类似于此的突发事件时,班级管理者必须具有危机公关意识,第一时间从相关渠道获取全面、真实、可靠的事件信息,分析预测事件的进展,制定比较筛选出相对理想的处理方案并及时予以实施。
2014年9月下旬,全系新生宿舍调整按照既定循环方案执行过程中,外班级男生宿舍一名成员拒不配合,导致多个宿舍的调整一度受阻,十几名男生搬着公寓用品在楼道内等候,后经相关人员大力协调方得以完成预案。当天晚上班内学生聊起此事多有愤愤不平之意——一是原本在4号公寓楼的一男生整体宿舍被毫无理由地单独调到3号公寓楼,与本班级宿舍群生生分开;二是宿舍调整搬迁过程中又遭遇上述意外波折。
为了平衡学生们的情绪,笔者首先征询了班内曾“搬着公寓用品在楼道内等候”过的同学们的感受,他们纷纷表示:对外班级这位拒不配合的同学存有抱怨之心。由此又引导同学们想象:我们如果因为对宿舍调整方案不满而在执行过程中不予合作,将会引起更大的混乱,将会有更多的同学“搬着公寓用品在楼道内等候”。这一突发事件启示我们,如果自己是制订宿舍调整方案的管理者,一定事先详细调查,掌握全部相关资料,仔细比较分析,拿出整体上让学生省时省力、分布合理的宿舍调整方案,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时的每一点疏忽都会给部属带来不同程度的麻烦!而作为特定组织的部属人员,一旦管理层下达了执行指令,就理应全力配合,否则,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给组织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处理类似于此的突发事件,班级管理者必须具有自觉换位思考意识,设身处地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情绪反应,以此为切入点,从管理全局角度分析情理,指出利弊,权衡管理过程中的方寸得失,明确不同职位的责任担当,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二、班级管理中内部突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班级管理中内部突发事件是指由班级内部成员引发,明显影响引发者自身或班内更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选择取向的突发事件。班级管理实践中,这类突发事件因涉及到班级内部学生责任问题,属于班级管理工作的硬性指标范畴而历来倍受重视。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较长一段时期内的高职院校学生都是社会转型期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所占比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较浓,在校期间与他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加大,引发突发事件的概率明显升高。因此,对于此类突发事件,班级管理者务必要杜绝凭经验办事就能万事大吉的既有定势心理,牢牢树立从零起步的思想意识,自觉学习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的新理论,认真搜集、分析班级学生思想信息,积极应对班级内部突发事件。
2014年9月14日,班内一名刚刚报到3天的女生,因不适应学校的宿舍人际环境,临近晚就寝熄灯时独自一人离开学校,住进了外面的酒店。得知这一信息,已经回到家中的笔者立刻通过电话联系获悉了该生所住酒店的具体位置,即刻带上工作证与身份证,动员刚读初一的儿子随同笔者赶到这家酒店,向酒店服务人员出示携带的证件后,请服务人员查询学生所住的房间,并通过酒店的内线电话邀学生到一楼大堂见面,简要介绍后,儿子礼貌地问了声“姐姐好”,笔者开门见山,对学生的情绪波动与行为选择表示了理解,告知学生学校很快会调整新生宿舍,届时一定能回到本班的整体宿舍,第二天的早操可以暂时请假,并叮嘱学生要特别注意安全。学生当即表示:自己一定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第二天的早操也一定会按时到位,请老师放心!
这一突发事件得到圆满处理的关键在于巧妙借用了第三方的催化作用——儿子牺牲正常休息时间陪同笔者到酒店与学生晤面,不但能有效避免酒店工作人员可能会产生误解而导致的尴尬,而且更容易让远离家乡的学生感受到亲切与温暖,于心灵深处化解隔阂与冲突,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一突发事件的负面发展方向。
2014年国庆长假结束后,班内一名学生突然提出转专业的要求。根据学院的统一部署,笔者已经在新生报到后的第一个班会上传达了转专业的相关政策:航空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合作办学定向就业专业,办学性质、职责分工、就业去向等问题再次一一讲明后,有转专业意愿的同学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书面申请予以办理。而这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并未提出相关申请。据此,笔者答复该生:规定期限已过,恐难以如愿。学生说,他可以找领导帮忙,试试看。几番周折后,该生因不能转专业最终选择了退学。针对众多学生对这一事实的不理解,笔者面向全班同学作了如下引导:我读书的时候,常有人说:“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我工作之后,又常听人说:“现在是一个拼爹的时代”。的确,拥有一个“好爸爸”有时确实可以为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极大的便利,但有时却因为儿女的不肖,“好爸爸”也只能望“子”兴叹,空怀惆怅,尤其是在当今“权利被关进笼子里的时代”,制度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我们不否认,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但我们更无法否认,这是一个愈来愈制度化的时代!作为老师,我真诚地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年华,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自己的“好爸爸”减轻负担,让他们少些辛劳,少些惆怅,光明正大、开开心心地助力儿女的成长与发展!
这一事件的突发,是单一的“拼爹意识”在学生灵魂深处根深蒂固的显现,是“拼爹时代”遭遇“制度化时代”相互博弈的结果,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班级管理者处理类似突发事件,必须抓住事件冲突的本质所在,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引领学生的思想成长。
突发事件作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常态,有其自身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只有在实践中认识、把握住这些普遍性与特殊性,班级管理者才能科学处理好突发事件,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端技能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