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管理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2016-04-11谢宝富
谢宝富
【摘要】一些老少边穷地区贫穷落后的主因不在于自然条件恶劣而在于社会环境欠佳。实现老少边穷地区的长治久安,需要切实提高老少边穷地区干部待遇,吸引勇于担当、身段柔软、廉洁奉公的优秀人才投身治理的第一线。同时,还应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积极为老少边穷地区减负。
【关键词】老少边穷 干部管理 长治久安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干部管理只有因地制宜,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管理的成败不仅取决于管理制度设计是否严密,更取决于管理制度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适合管理对象。众所周知,老少边穷地区与普通地区差别显著。其干部管理,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把经济发展指标置于老少边穷地区干部考核的重要位置固然不错。不过,若把经济发展指标视作该地区干部考核的第一、甚至唯一标准,则大为不妥。
首先,时下流行的“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就可‘一俊遮百丑”式的干部评价方式,即使放在普通地区,也未必合适。有言道:“干部是‘菜籽命,撒在肥处便‘肥,落在瘦处便‘瘦”。①地方经济发展好坏取决于经济基础、交通、通讯、能源、自然、社会、人文等众多因素,并不仅仅取决于政府管理单方面因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未必意味着该地区领导干部“真没本事”或“真不作为”。否则,我们很难理解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在经济落后地区工作的干部一旦调到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后,就能把工作搞得风生水起,使本地经济很有起色。由此可见,那种不分经济发展条件,一味以GDP论英雄、甚至连开会都要以GDP增速来论领导座次的管理方式是粗暴、失当的。
其次,老少边穷地区的贫穷落后多有“牢固”性,如果国家不从根本上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或者该地区未遇重大发展转机,其贫穷落后的帽子很可能不是某一任甚至某几任领导所能轻易脱掉的。如若不考虑该地区区情的特殊性,不分青红皂白,一味以GDP论英雄,则很可能会激励该地区领导不切实际地大搞政绩工程,导致“一个书记一条新街”、“一届政府一个新区”、“一任的政绩,几任的包袱”。
把老少边穷地区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的改善作为干部管理绩效考核的首要标准
实际上,与其嫌老少边穷地区目前的GDP过于碍眼,不如认真反思一下该地区经济为何老是发展不起来的内在原因;与其把老少边穷地区GDP总量或增速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第一指标,不妨先把该地区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的改善作为干部管理绩效考核的首要标准。我们相信,一个地区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等的实质性改善,迟早会带来其GDP的相应提升。
而现实中也确有一批老少边穷地区之所以贫穷落后,主要原因不在于自然条件不好,而在于社会环境欠佳,以致于“守着大海没水吃”,空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却因官僚雁过拔毛、黑恶势力猖獗、治安环境恶劣等人为因素而让投资人望而却步。比如,南方某县气候条件极为适宜“候鸟”老人过冬,在现任领导的励精图治下,该县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也已大为改观,可是该县旅游地产、养老经济目前仍难有所起色。其主要原因不在于该县冬季气候不尽完美、交通依然有些闭塞,更不在于该县目前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情况不够标准,而在于该县过去官僚腐败无能、民众吸毒成风、黑恶势力猖獗、治安恶名在外等,让众多“候鸟”老人依然心有余悸,难以相信该地社会秩序真已变好,故而不敢贸然涉足。
实现老少边穷地区的长治久安,干部既要“强势做事”又要“低调做人”
毋庸讳言,老少边穷地区社会形势大多相对复杂、严峻,政府管理难免会涉及综治维稳、民族宗教甚至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管理难题和突发事件,领导干部有时难免要与地方黑恶势力、民族分裂主义者、极端恐怖分子等真刀真枪地一较高下。同时,老少边穷地区又多是封闭、保守、落后地区,文化伦理常有强烈的“内卷化”特征,民众办事多重血缘,讲亲情、乡情,不讲规则、法治,许多发达地区通行的管理方式、方法在该地区未必能行得通。所有这些都要求该地区领导干部既要“强势做事”——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又要“低调做人”——身段柔软,处事圆融,能与群众博感情、交朋友、融成一片;还能坚守底线,出淤泥而不染。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越是腐败盛行、办事不讲规则的地方,越要注意选拔廉能实在的人担任“一把手”;越是形势复杂严峻的地方,越要用心选拔“低调做人,强势做事”的人作为“掌舵人”。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才能激浊扬清,兴利除弊,逐步改变老少边穷地区积贫积弱面貌。“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实现老少边穷地区的长治久安,党和国家确有必要采取措施,切实提高老少边穷地区干部的政治待遇、物质待遇,以吸引越来越多勇于担当、身段柔软、廉洁奉公的优秀人才投身老少边穷地区治理的第一线。
当然,仅仅改善老少边穷地区干部待遇远远不够,还应尽可能地给其以较多资源,切实减轻其工作负担和压力。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转型期,产业、人才业已高度集聚的较发达城镇越来越像《西游记》里妖精手中的吸瓶,其吸引力有时大得连孙大圣都招架不住,老少边穷地区的人力、资金等资源又焉能抵挡得了?同时,在城乡二元社会和地方政府行政切块管理的体制下,较发达城镇对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务工经商人员又“不尽道义”。他们常常如同吃甘蔗一样在榨干外来务工人员的“汁水”(廉价使用其青壮年劳动力)后,毫不留情地将“蔗渣”(年老多病、失去劳动能力的务工者)扔回老少边穷地区。面对较发达城镇区的“魔力无边”与“不尽道义”,老少边穷地区不仅很难发展自己的产业经济,而且还要“伺候”较发达城镇吃“甘蔗”——尽力做好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教育及关爱工作,“帮助”其回收“蔗渣”——尽力做好失去务工能力的返乡人员的养老善后工作。这几乎是中国特殊城镇化背景下,所有老少边穷地区的共同宿命。因此,党和国家确有必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老少边穷地区政府有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做好本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较发达城镇确有必要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服务工作,以减少老少边穷地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逐步放开户籍限制,让更多老少边穷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就地落户定居,以便从根本上缓解老少边穷地区政府的负担和压力。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注释】
①谭用发:《要保护贫困落后地区千部的积极性》,《农业经济问题》,1994年第10期,第59页。
责编/刘瑞一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