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实验中学“适合教育” 办学理念的实践

2016-04-11董国平

中小学校长 2016年12期
关键词:育人活动学校

□董国平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实验中学“适合教育” 办学理念的实践

□董国平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实验中学是全市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泰安市教学创新学校。近年来,学校以“适合教育”为办学核心理念,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师生幸福成长,实现了办学质量和品牌形象的提升。

一、明确“适合教育”办学理念,践行“适合教育”的平台路径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和方向标。学校基于教育规律与办学传统,整合提炼了“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即“办适合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其内涵是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成长的教育。要尊重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以多元的目标、丰富的课程、灵活的方法和个性化的评价为手段,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充分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

理念追求只有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和教育实践,才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对此,学校着力“适合教育”的落地转化和实施,通过立足实际、综合前瞻的系统化思考,提出并践行了“适合教育”的路径与策略,即从基础性、综合性、指向性育人目标的提出到“四型”教师队伍建设;从“适合教育”理念下的多元化、选择性课程开发到“以学为主·四步八环”生本课堂模式的探索;从有效德育的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推行到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砥砺攀登卡”评价制度的建构,实现了目标内容、活动载体、队伍保障、路径策略的立体化操作体系,构筑起适合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的成长平台和运行机制。

二、树立契合教育本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育人目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由此可见,从全球领域和国家层面聚焦到学校教育、人才培养和人的发展,其根本目的和指向就是培养核心素养、奠基幸福人生。基于此,学校明确提出学生的培养目标,即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简称“四会”),并梳理提炼出突出“文明、守规、诚信、感恩、爱心、责任、合作、交往、自信、乐学、实践、创新、生命、生活”等核心要素的系列子目标。应该说,“四会”育人目标所培养达成的行为品格、能力素养是青少年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支柱,是每个学生着眼当下、适应未来、立足社会、成才成功、奠基美好幸福人生的基本条件和保证,与素质教育目标、立德树人要求、“适合教育”理念及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吻合一致的。在此基础上,学校紧紧围绕育人目标,积极开展“适合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课程建设、课堂改进和德育创新、评价改革等教育教学实践。

三、实施队伍建设“五项工程”,为践行“适合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践行“适合教育”的关键和支撑。因此,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本领,建立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扎实开展“师德建设工程”。坚持学习教育、树立典型和规范管理相结合,通过组织举办“立师德、正师风、树师表、强师能”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践行师德承诺、争做师德表率”宣誓签名、签订年度师德责任书和师德承诺书、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等项活动,建立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相结合的师德师风评议考核制度与监督机制,严格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促进了广大教师“以良知、责任和爱心教书育人”理念的树立和践行。

二是深入实施“观念更新工程”、“研修提升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和“青蓝成长工程”。大力开展“阅读滋养生命,书香伴我成长”全员读书行动,通过推荐共读文章、校长赠书、每人订阅一份教育刊物、举办“读书论坛”、“读书节”师生共读、评选“双十佳”读书教师等形式,让读书成为每名教师的工作必需和良好习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师研修培训,坚持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校本研修与远程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大名优骨干教师的培养提升力度,制定实施“四个一”计划,即每学期至少讲一节校内公开课、主持一项课题研究、进行一次论坛交流、“结对帮扶”一名青年教师。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教研教改先锋辐射作用,促进了骨干教师的提升。大力实施青年教师“n+1”培养计划,通过开展青年教师岗位培训和校本研修,组织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素养大赛”、论坛交流活动、汇报研讨课活动,让每位青年教师每月至少上1节汇报课,每学期至少听课40节,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建设多元化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践行“适合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适当整合国家课程,开发设计校本课程,规范开展活动课程,构建起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康快乐成长的三大课程体系,即学科文化类、自主选修类和活动实践类,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的课程模式。

一是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引导教师立足教情、生情和学情,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问题,通过选择、改编、调整、补充、拓展等方式,对教材和课程内容进行二度开发和整合,使之生本化、校本化。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不降低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将地方课程相关内容融入国家课程实施中,实现了把环境教育与地理、生物两个学科整合,把传统文化与语文、历史两个学科整合,把人生规划与思想品德和“班会共享”德育课程整合。

二是推进学校课程特色化。制定实施《泰山实验中学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利用学校的传统优势,充分挖掘教师的爱好与特长,突出“学科拓展、人文素养、泰山文化、综合实践、文体艺术、科技创新”等门类,积极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选修课程。目前,学校开发了8个类别4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如学科拓展类的趣味数学、生活中的化学等;人文与社会类的法制讲堂、世界真奇妙、考古中国等。学生依据个人兴趣,打破班级界线,自由选择参加活动项目,实现“自主选课”、“走读上课”。学校将校本选修课程纳入课程表规范管理,在隔周周二的第7、8节课进行,并加强规划活动设计,实行巡课监管,进行考核评价和成果展示。近三年举办的三届校本选修课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受到广大师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是坚持学生活动课程化。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校”的核心要素,也是践行“适合教育”的重要体现,每个学生的兴趣潜能和个性特长只有在多彩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展现。学校树立“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大课程观,围绕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探索将学生的文化活动纳入课程化管理,这些课程包括:新生入校课程(开发实施“扬帆远航,登高必自”新生入校校本课程系列);国旗下讲话课程(体现培养目标,突出主题化、规范化、系列化);主题教育课程(如“我自豪、我能行”系列活动,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等);主题“班会共享”课程;大课间活动课程;社团活动课程;校园“四大节日”——活动课程(即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校外社会实践体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离校课程(编写毕业离校校本课程)——“山登极顶我为峰”等等。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管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五、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构“以学为主·四步八环”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适合教育”,必然要遵循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个性发展的原则,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调整改变课堂结构和教与学的关系,凸显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价值和才智潜能,学校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探索构建“以学为主·四步八环”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其具体实施的流程为:入课定标(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学互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达标小结(达标反馈,归纳小结)。在各个步骤中,设定实施要领和目的要求。

“以学为主·四步八环”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为主”是课堂教学秉承的理念,突出体现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体人格和主动作用。以学习为主宰,让自学、互学、展学、导学等活动贯穿于课堂全过程;“四步八环”是课堂实施的策略、方法和流程,两者相辅相成。“以学为主”理念统领指引“四步八环”流程的有效操作,“四步八环”的实施,则是“以学为主、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地转化和践行。它从调整教学关系、改革课堂结构、变革教学方式入手,把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改变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以先讲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凸显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

持续深入的课改探索和实践,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和成果,学校课堂教学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教与学的方式得到很大改变,教学效益不断提升,教师也在深入扎实的课改中磨炼成长。近年来,学校有5名教师分获省优质课一、二等奖,15人获市优质课、创新课一等奖,22人获区优质课和创新课一等奖。

六、围绕育人目标,构建主题化、层次化、系列化德育课程体系

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是关键。近年来,学校着力德育创新,推进有效德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积极构建紧扣“四会”育人目标要求和初中生最基础、最核心品德要求的实践活动体系,着力通过六大途径予以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品格素养的形成,学风、校风有效提升。

一是主题班会教育引导。班主任全员参与,精心制作和实施贯穿四个年级、围绕四大主题(“四会”育人目标)、紧扣核心要素的八十课时的“班会共享”课件资源,上传学校网站共享。学校严格班会课管理,制定下发每学期班会课课时计划方案,建立了班会课程实施巡课监管制度、班会课后学生反思制度和班会课展示评比制度,纳入班主任考核评价,确保每名班主任认真扎实上好周一的班会教育课,让学生受到全面而系统的德育教育。

二是学科课程结合渗透。充分发挥思品课和其他各学科课标所赋予的课程德育功能,落实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

三是主题活动实践体验。结合主题教育内容组织开展德育活动课程,包括国旗下讲话、校园文明使者、“四德”少年评选、课前一支歌、每天一警句活动;“节日纪念日专题教育”、十四岁青春奠基仪式;“文明礼仪教育月”、“法制教育周”、“安全教育周”、心理健康教育周等。2016年,学校启动每月一次的“德馨大讲堂”活动,面向全校遴选德能双馨的主讲教师,组成讲师团。同时,配合“德馨大讲堂”活动,成立了初一至初三年级60人的学生“微善社”团队组织,秉承“积小善,成大德”的宗旨,营造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遵纪守法、见贤思齐”的文化氛围和文明之风,促进了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亮点。

四是校园文化熏陶感染。本着“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学校重点营造“泰山主旋律文化、育人目标主题教育文化、爱国主义核心文化、个性特色班级文化”等四大校园文化,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环境氛围之中,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中改变提升、发展成长。

五是全员育人“导师制”个体帮扶。学校既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共性发展,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别,实施因人因需施教,重点针对后进困难学生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制定了《关于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方案》,提出“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指导思想,要求导师实行“四导”,即思想上引导、学业上指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导师与学生一对一、面对面进行帮扶。为做好这项工作,学校确定了导师的具体职责任务、工作途径和考核评价办法。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改变了过去班级管理、教育学生由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做法,把任课教师也推向了前台,由过去单纯的“学业教师”转变为现在的“人生成长导师”,转变了角色定位,明晰了所有教师“人生成长导师”的角色,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凝聚了教育者的共同智慧和力量,使教书育人双重职责真正落到了实处,“人人是导师,个个受关爱”,亲密、牢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是“砥砺攀登卡”评价保障。鉴于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缺学生成长进步体验且评价主体单一的弊端,学校积极探索构建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法,希望能够完整地体现学生的成长,将过程性、即时性和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在“砥砺攀登卡”评价制度中,学校突出彰显泰山文化,昭示“攀登”精神,践行学校校训(“登高必自”)。学校设计印制了精美的积分卡和“一天门卡、中天门卡、升仙坊卡、南天门卡”四个层级的“攀登卡”,根据操作要求,只要在德智体美劳卫等其中某一方面取得成绩、表现突出,得到班主任、任课教师、级部、学校的认可,学生即可积分获得“攀登卡”。通过不断积分换取的“攀登卡”,犹如泰山盘道上的景点,要想领略泰山风光、一览众山小,必起步一天门、越过中天门、攀至升仙坊、登上南天门。学校设计的四个层级的“攀登卡”,是把登泰山的几个重要节点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寓意着学生成长的状态,寄予成长的期望(每个层级卡片上均有寄语)。“寸卡育人”,小小积分“攀登卡”让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发展成长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有了动力,学生获得一张张积分卡,如同登上泰山的一个个阶梯,只要坚持不懈努力进取,就能品尝登高带来的喜悦,成功带来的幸福。学校还设置了《砥砺攀登书》和成长记录袋,将积分得卡和获得的标志性成果等及时记录和存档,并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与“评优树先”挂钩,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快乐成长。

泰山实验中学探索践行“适合教育”,推进内涵个性发展,实现了师生的幸福成长和学校工作的创新突破,成为区域内办学水平高、教育质量优、育人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思考和探索实践,进一步丰富提升“适合教育”的内涵,扎实做好践行文章,切实走出一条将理念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改革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适合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学习、个性发展、幸福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实验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刘斌]

G40-012

B

1673-9949(2016)12-0063-04

猜你喜欢

育人活动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六小”活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活动随手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