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发展瓶颈 惠及区域人民
——以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教育改革为例
2016-04-11熊新华
□熊新华
破解发展瓶颈 惠及区域人民
——以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教育改革为例
□熊新华
历经十二年艰苦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江苏省盐城市潘黄镇前进小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一所村办小学摇身变为如今全省知名、全市一流的学校,成为社会称赞、人民满意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样板——盐城市第二小学。
一、走出办学困境:从“受制于人”到“先人一步”
走进盐城市第二小学,你看到的是精致优雅的校园,感受到的是浓厚的文化氛围,体悟到的是学校丰硕的办学成果。然而,十二年前,这里是一所城郊的村小——盐都区潘黄镇前进小学,学校共有6个班、17名教职工、201名学生。由于靠近主城区,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致使学生不断流失,学生数大幅下降,形势十分严峻。是坐等关门还是直面挑战?是就近提供优质教育方便群众,还是由群众“用脚投票”舍近求远择校?学校教职工的答案不言自明,但短期内强壮自身、走出困境,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在关系到这所学校生死存亡的关头,盐都区教育局作出决策:依靠改革,用教育改革来破题。
与其逆水行舟,不如顺水推舟。既然社会有需求,何不发挥近城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办家长认可的好学校呢?2004年秋,在区教育局和潘黄镇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在前进小学旧址上,盐城树人外国语实验学校正式成立,时任盐城市第二小学副校长徐正洲等同志成为首批“垦荒者”。创业之初,面对诸多困难,学校的师生员工没有退缩。没有资金,四处筹借,负债建校;没有宿舍,吃在教室,睡在工棚;师资不足,自主招聘,边教边带。就是在这样的困难情况下,短短三年时间,学校由城西南一间薄弱的村小变成了一所校舍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
根据盐城大市区的均衡教育资源布局调整要求,盐都区结合教育发展需要,树人外国语实验学校于2010年9月更名为盐城市第二小学(原盐城市第二小学变为市二小北校区,于2012年秋学期拆除搬迁),并领衔组建盐城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如今,盐城市第二小学已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共有215名教职工、3513名学生。该校领衔的教育集团已经拥有了8个成员校,并于今年携手乡镇学校,组建了4个区级层面的教学发展共同体,旨在破解均衡发展难题,创新共同发展模式,深化区域教学改革,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盐都区教育得到快速、高位的发展,教育改革彰显了开拓创新精神:率先推进精致教育,实行小班化教学、双语教学;率先推进特色建设,成立“四点半特色学校”;率先推进新课改,构建“三段五步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率先打造教研共同体,创新“相约星期六”校本研修方式,组建校级“名师工作室”……种种务实举措让学校走出困境,弯道变轨,迈向成功。
二、聚力专业成长:从“众人推车”到“四驱联动”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冷静分析目前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不说不动甚至说了也不动”的现象似乎成为某些教师的发展常态,甚至有教师戏谑自己是在“被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众人推车”的现象不能再延续下去了,为了唤醒教师内心自我成长的潜意识,变被动发展为主动成长,2011年,接任盐城市第二小学校长的李建国做了创新尝试,全力打造“四驱联动”的校本研修新模式:“相约星期六”、“名师工作室”、“1+1读书会”、“展课、练功、显艺”。
“相约星期六”活动将主旨定位为发展教师、提升教师、幸福教师。“课改心语”、“课改播报”、获奖感言、美文诵读、博文共享、质疑问难等活动内容每期基本固定,还有答辩式沙龙、专家讲学等活动,这些已被老师们津津乐道。
“名师工作室”是青年教师加速专业成长的孵化器。聘请校内市级业务骨干领衔成立“名师工作室”,涵盖各学科,重点是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团队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名师工作室”已成就3名特级教师、1名市级名教师、12名大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
“1+1读书会”是教师自我学习与反思的重要平台。学校建设了以“校园+家庭”、“教师+学生”、“家长+孩子”读书会为内容的书香社区联动机制,提出“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风气,让研究成为品质”的“书香教师”建设口号,倡导教师博览群书,做有高度的教师;勤于写作,做有厚度的教师。如此,一批书香教师脱颖而出:汪涓等四位教师相继出版个人专著;梅艳老师出版“知谦童话”系列和《猪小锅和狼小怪》系列丛书共20本,被评为江苏省小学“书香人物”。
“展课、练功、显艺”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展课”是以聚焦重点、难点、薄弱点为研究主题,“练功”与“显艺”则找准质量的“损耗点”,使之成为质量的“增长点”,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势推进课堂改革,以“展”作引领,以“赛”促提优,学校先后有53名教师在省、市、区基本功或优质课竞赛中获奖。
三、凸显文化内涵:从“华丽转身”到“美丽嬗变”
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必然会遭遇“高原滞留”现象,如何突破是个考验。有着乡村基因的盐城市第二小学采取的策略是——以接地气的文化创新谋求发展。
遵循“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的育人宗旨,学校每年确定不同的文化主题,让学校始终保持“在路上”的发展态势。2011年定位为“课改”年,学校构建了“三段五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承办全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活动,课改活动引起《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的关注与报道。2012年定位为“精致”年,创造“精、实、活”的管理文化,凝聚“向心、向上、向善”的力量,成为首次盐城市小学教育内涵建设现场推进会的活动现场。2013年定位为“书香”年,诵古文读经典,又承办了盐城市小学生课外阅读现场推进会。2014年的定位是“家园”年,开展“众人划桨开大船”,“家和万事兴”的活动内容,《德育报》头版报道了学校“家园文化”的做法。2015年的定位是“大气”年,大气校园有建树,创建中国书法特色学校,携手高校共建科学实践基地;大气教师有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开题论证;大气学生有舞台,艺术节、民俗节、体育节、科技节精彩纷呈。2016年定位为“新教育实验”年。全区于2015年全面启动新教育实验,2016年7月,盐都区与山东诸城正式签约加盟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区内各学校积极响应,立足校情开展系列行动,积极探索教改新路径。在此背景下,盐城市第二小学构建新课堂屡创佳绩,四位教师在全国和省现场赛课中获得大奖;《悦读流痕》《一身好品质》等校本教材正式出版;家校合作共建受到好评。
瞄准教育梦想,盐城市第二小学积极践行“用爱做教育,以美育新人”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创刊于1984年、世纪老人冰心亲笔题写报名的《小号手报》,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组稿、审稿、编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记载了孩子们的成长经历。学校开展“爱、礼、善、勤、责、信”六字德育,化“无形”于“有形”、“有情”。开展“小号手”自主教育,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成为生动现实,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小主人”、“小能人”。建成的“小号手”音乐院、书画院、文学院、科技院、健体院、法学院等六院,下设20多个社团,积极开展“我是小能人”系列活动,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今天的盐城市第二小学发展已经成为盐都区教育的一个窗口、一个样本。在公平、均衡、跨越理念引领下,盐都区把推进优质教育全覆盖作为目标,加盟新教育实验,成立教育集团,构建“1+X”教学发展共同体,设立区学科中心,组建特色项目课程基地等,先后被表彰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特殊教育先进区;江苏省首批、苏北唯一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普及高中教育先进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区等等,赢得荣誉满满。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如今盐都区教育正在高位运行,在看到潘黄镇前进小学“美丽嬗变”的时候,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快速发展共生的“甜蜜烦恼”,如生数多、班级多、班额大的问题;骨干教师尚不能完全满足家长需求的问题;内涵建设还需要处理好接地气与上层次、全覆盖的问题;发展带来新的办学质量校际落差问题等等。“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盐都教育人将直面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破解难题:通过学区划分、新建学校,降下学额;通过深化校本研修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促进各校齐头并进;通过改进考核助推思维补短板、加速内涵提升等等。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勇敢前行,去创新与筑梦,让广大师生尽情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者: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刘斌]
G471.2
B
1673-9949(2016)12-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