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现代文阅读
2016-04-11邹小千
□邹小千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现代文阅读
□邹小千
面对中学现代文阅读的弊端,教师应该在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之下,采取“多而快”、“巧且会”、“用以美”、“兴与习”的阅读策略,使莘莘学子较快地适应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需要,更快地“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现代文阅读;策略研究
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声名不佳,有人戏称之:“面目可憎”。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现代文阅读变得如此使人厌恶?原因不外乎肢解的讲析窒息了文本的生气,刻板的模式禁锢了课堂的灵性,纷繁的技术扰乱了思维的火花。而学生现代文的阅读现状也不容乐观。经过了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部分高三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依然不高:他们进入考前第一轮复习,阅读课外现代文时,仍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规范性地答题,在解答没有明显语言标志的文学作品内容的概括题时,不知从何下手。
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克服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让“面目可憎”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得以改观,变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使学生应该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归纳方法如下。
一、“多而快”吸收海量信息
“多”,有三层含义,一是大量地读,二是反复地读,三是高效地读。大量地读,指泛读,包括速度、浏览、海量的搜读,这有利于搜集信息,积累语料。反复地读,指精读,包括诵读、美读、深耕地研读,尤其对于“新课标”推荐的阅读篇目,要细嚼慢咽,仔细体会,甚至还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所读之书做笔记、摘要和卡片,将它们化为精神食粮。学习语言,无论是‘习得’还是‘学得’,都必须经过大量与反复的‘学’和‘习’才能有所‘得’,这个‘得’,就是体验、收获、体会、心得。”之所以说阅读教学的出路在于“海量的阅读刺激”,是因为阅读教学时课内的刺激太少,课内教师的喋喋不休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语文作为一种非知识性学科,其学习方式主要不应是外显型学习,而应是内隐型学习。内隐型学习不是靠讲解一些方法就能解决问题的,靠的是大量和反复地刺激,在反复实践中学习领悟。而高效地读,指的是阅读效率要高,不可拖沓,需集中精力专心阅读。这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深入理解所读文本。
“快”,指快速阅读。它是一种迅速有效、善于捕捉信息的扫描式的快读。快速阅读的能力不是一个孤立的能力,是理解、记忆、速度三个方面构成的阅读能力的整体。要获得这种能力,就必须要训练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并授以适当的方法技巧(如抓中心句和文章中表感情、态度的句子等)。训练步骤如下:第一,审明题干的限制因素,包括范围、方向、句式、句数和情境;第二,筛选相关的信息和材料,并按要求辨别;第三,找准两三个关键点;第四,把关键点换成自己的话;第五,把关键点按要求的句式、方式、字数和情境用自己的话组织起来,并加以调整贯通。
二、“巧且会”阅读多样文本
“巧”,指的是废弃愚笨的办法,选择一种能事半功倍地教会学生的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法,就是那种能够帮助最普通的教师教好最普通的学生的方法。要掌握这种教学法,策略有三:第一,从“无疑点”(指的是那些看似无疑,实则深藏着丰富内涵,一旦疏忽,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的部分)切入;第二,从“随意点”(是指文中那些看似漫不经心,随意为之,但仔细品来,却韵味无穷的部分)切入;第三,从“空白点”(是指文本中作者有意没有明说而意味无穷的部分)切入。
“会”,指阅读的熟练,形成一定的技能,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例文,教师教这些例文,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来培养学生能力。为此,教师就要讲规律,教方法,传习惯。比如:吉林大学鲁弘女士认为,“抓住‘关键词’是答好语文题(指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关键”。她以现代文为例加以阐释。对文学类阅读来说,“关键词”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示小说主题或散文主旨的关键句。要尽量利用这些关键词串联成句,形成答案。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来说,“关键词”是那些原文中出现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相关语句,学生要善于抓住这些点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归纳,进而得出答案。如此这般地训练,假以时日,学生阅读现代文时就会得心应手。
三、“用以美”适应学习需要
“用”,指那些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对听、说、读、写、思有帮助的知识、技巧和规律性的东西。章熊先生认为,现代文阅读能力应该包括:第一,认识和筛选能力,包括理性筛选和检索性筛选;第二,阐释能力,对具体材料加以抽象、概括或使抽象、概括的语句具体化,正确地把握文句的隐含信息;第三,组合和调整能力,把阅读所获取的信息纳入自己的原有的知识系统;第四,扩展能力,对作品的是非得失优劣加以评判。如果学生全部掌握了上述能力,就可以说他们初步适应了现代信息社会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初步具备了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凭借此能力和素养,出校门前,他们可以轻松完成高考现代文阅读,取得高分;出校门后,他们更易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
“美”,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现代文文本的内容,体会语文独特的语言美、内涵美,思想上得到美的熏陶。如学习《荷塘月色》,可以欣赏其文字的典雅,通感和比喻的妙用,感情的真挚表达,理解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还可以透过这些美的表面,了解到朱自清幻想走“第三条道路”的心路历程。而这恰好与他后来的“拍案而起、不食嗟来之食”的骨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共同反映了一个正直的、爱国的知识分子,在思想境界上“凤凰涅槃”般的华丽转身,更加清晰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朝着光明走来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内涵美,也对朱自清有了新的认识,思想上得到了提高。
通过阅读,(学生会)发现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大自然之美。因为在语文的天地里,有对秦砖汉瓦的向往,有对唐诗宋词的热爱,有对《红楼梦》的痴情,有对《西游记》的迷恋,有大江东去的气势,有怒发冲冠的豪情,有大漠孤烟直的雄浑,有小桥流水的清醇。学生如果能够通过现代文的阅读,体会到这些,那么,我们可以说,那种美的熏陶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他们,使他们的语文素养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四、“兴与习”化成学生素养
“兴”,指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文的兴趣。梁漱溟先生说过:“兴趣就是生命,剥夺一个人的兴趣等于剥夺他的生命,鼓舞一个人的兴趣便是增强他的生命。一个人要认清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兴趣”。“非到引起兴趣和注意,我不去读它。我之好学是到了‘真’好才去‘学’的”。培育语文核心素养,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阅读兴趣和发展的眼光。
“习”,指的是培养学生现代文的阅读习惯。我们知道,习惯是长期养成而且不易改变的行为,要使学生爱上现代文阅读并乐此不疲,教师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好习惯,需要克服“由不习惯”到“很习惯”过程中的困难。而要达此目的,就得开始选些浅易的有趣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以此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成就感,然后阅读难度渐次加深,再辅之以精妙的介绍语文尤其是现代文内容的美文,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语文尤其是现代文阅读。最后,还要让学生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学生学习现代文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现代社会“互联网+”、“云计算”等横空出世后,各种信息较之过去是以几何级数增加,在信息如野马如尘埃般滚滚涌来之时,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对现代文阅读“多而快”、“巧且会”、“用以美”、“兴与习”的教学方法期盼就呼之欲出了。“多而快”吸收信息,适应社会之需要;“巧且会”形成能力;“用以美”从形而下上升到形而上,提高人的品位;“兴与习”巩固上述其他素养并成为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以上所有因素就构成了高中阶段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内容的语文核心素养。如果我们能够切实抓好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前述现代文教学的种种弊端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得以革除。
[1][5]周庆元,黎利云.中学语文教育要“返璞归真”[J].中国教育学刊,2014(1):71-72.
[2]胡立根.试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智能差”困境及其出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3(6):84.
[3]张志公.语文学科的现代化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81(3):14-21.
[4]邹小千.中学现代文阅读能力浅谈[J].现代语文,2014(4):36.
[6][8]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16.
[7]魏邦良,梁漱溟.自学是一片向上心[J].高中生,2015(25):45.
(作者:重庆市开州区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燕兰]
G424
B
1673-9949(2016)12-00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