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发展中的链式效应

2016-04-11□吴

中小学校长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信息化教学模式

□吴 爽

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发展中的链式效应

□吴 爽

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碰撞,正在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育走向。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更新,更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我校抓住机遇、迎合趋势,独创教与学“二平台、八环节”的应用模式,撬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从而在学校发展中产生链式效应。

效应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教育信息化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首先表现为改变对传统学校观、教学观和师生观的认识。互联网促使学校、图书馆与各种信息资源联系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资源库,并导致在不同角度为众多优秀教师提供多元化的知识素材和教学指导。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适合的时间、地点,利用网络设施,自由地选择学习资源,按照自己学习方式,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个性化学习,这就导致原本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材施教,具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我校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打造智慧课堂提供了上述这样的平台。

学校首先从改造、提升学校硬件与软件的信息技术设施开始,升级校园网络环境,目前已达千兆光纤到桌面,并引进较高配置的电脑,保证每位教师、每个教室都能实现互联、互通,基本上实现“三通两平台”的框架搭建与初步应用,形成相对完善的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同时加强与高校、软件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和技术资源,并购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服务。目前学校正在使用的应用软件有东师理想智慧教育软件、“慧学云”智能交互平台、错题管家、批改网、翼课网、数字智慧校园系统等。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教师在课堂上将会有更多精力,关注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而更多的是提供学习资源的链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思维引领,师生将在更为开放与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思维碰撞”。这样,教师就由知识讲解者、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个性品格与创造性等能力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最终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获取者。

效应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转变了教师的观念,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学行为的改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信息技术在基础领域知识呈现上的重大突破。在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中,除了用文字和图形等传统知识呈现方式之外,更多地可以用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呈现方式。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加快理解教学内容的速度,而且还可以加深所学内容的印象。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学方法由原来的老师所进行归纳和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和建构生成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智慧课堂构建中,我校与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签订“智慧教育示范校”项目,30余名种子教师接受为期一年的面对面培训和听评课指导。为了使培训更具实效性,我校牢牢把握如下“三注重”原则:一是注重培训的针对性。由于不同课程使用的教学手段与技术存在差异,不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存在不一致,因此在每次培训之前,学校首先详细地了解每位老师的情况,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开展培训。二是注重培训的多样化。结合现场讲授、远程教学和学习观摩等手段,探寻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实际效率。三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动弥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并注重教学理论的培训,努力避免出现由于过分强调技术而忽视教学规律的情形。

在上述“三注重”原则的指导下,我校选取对翻转课堂有兴趣的骨干教师,成立“翻转课堂小组”。为了激励教师进行研究和探索,学校大胆尝试,在评优评先等方面对首先试水的老师进行政策倾斜,并以“师带徒”方式,以点带面、全面辐射。学校组织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老师,成立“微课录制小组”,东北师大学科研人员通过网络实施远程指导,微课小组成员很快就成为微课制作方面的行家里手,并利用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等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技术培训,这样老师只要想学,就不会受制于技术,从而让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制作教学微视频,要求教师系统把握学科的“知识图谱”,才能确保制作的微视频能服务于学科整体教学需求,而上述过程就是教师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提升的过程。

学校采用“以活动促应用”方式,在全校范围举行每位教师一节“智慧课堂展示课”的活动。通过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让教师主动认识活动、走进活动,最后成长为学校活动的牵头人和组织者;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到教育技术使用,再到案例分析、论文撰写,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可以在活动中找到锤炼自己专项特长的地方。在智慧课堂构建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多媒体不仅仅是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更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既是学生感知的对象,又是学生认知的手段,而学生一旦主动参与认知过程,自主学习也将逐渐成为现实。

效应三: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当传统课堂学习方式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之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将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之内,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知识的探索欲,并使自己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教育信息化将带来教育的终身化、社会化和生活化。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积极探索电子书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与创新,而电子书包的应用首先从建立学生的电子阅读习惯开始,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方式。学生习惯于阅读纸质的文章,而电子设备在传统课堂上局限于PPT和多媒体电脑的使用。电子书包实现学生运用电子设备,浏览数字化信息。比如,可以借助先进的媒体,学习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互联网上获得的知识比课本上的更丰富、更及时、更先进,并且还可以依据兴趣和爱好,选择更广泛的学习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电子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打破学生纸质阅读的原有习惯,更好地进行数字化和个性化学习。

在电子书包的移动设备终端下,学生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并发现课堂学习中的疑惑点,进而查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或通过与教师在线互动,让接下来的学习更加顺利。而当学习自主权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时,学习的个性化又会反过来促使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因此,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教师和学校与其被动地等待挑战,不如主动地抓住机遇。

效应四:改变传统教学过程

教育信息化赋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更丰富的创造空间,每个教师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选择和设计最符合学情的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样,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不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并组织、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依据学生自己的掌握程度,反复观看微课,或针对同一知识点,了解不同的观点或方法,或通过链接,查阅更深入、更广泛的背景资料。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使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的教也相应处在被动的状态,而我校独创的教与学“二平台、八环节”模式,则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二平台”是指“高效新课堂”和“阅卷易”——“两大”教与学的网络服务平台。借助“高效新课堂”,形成“微课助学”、“合作互学”、“重点导学”和“评价促学”等“四环节”,实现如下方面的教学特征:一是教学起点弹性化。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设置弹性化的教学起点,实施个性化教学。二是学习进程个性化。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取适合自己层次的练习,实现课堂学习的个性化。三是教师指导具体化。依据数据反馈,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让课堂练习和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四是课后学习兴趣化。系统设置闯关练习和奖励积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阅卷易”平台,形成课后自学巩固的“四环节”,即“精准命题”、“科学诊断”、“深度分析”和“巩固提升”,从而实现如下方面的教学特征:一是试题命制精准化。每道题配备的考点分析,让教师深度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试卷的命制。二是问题诊断具体化。学生可以清楚地找出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帮助自己及时查漏补缺。三是查漏补缺个性化。每题配备巩固练习,学生学习之后再依据个人弱点,完成配套的补充练习,进行巩固训练,并进一步地检验成效,从而清理知识死角,解决知识漏洞。四是知识构建系统化。追踪学生日常及模拟考试等相关学习数据,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和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学业水平。

上述“两大”平台具有显著的独创性、创新性和针对性特征,全校师生每人一个账户,实现在线网络学习和教育教学资源云共享、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通过平台大数据的支撑,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铺路、搭桥。在“二平台、八环节”教学模式的推进过程中,通过对学习过程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发现学生学习行为的模式与特点,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学生也可以通过数据,从原有依赖教师的评价与指导,发展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数据化分析,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和个性化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地提升自主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那么上述模式又为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哪些变化呢?概括地来讲,集中体现在如下方面: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以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拓展;给学生以条件,让他们自己去求证;给学生以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答;给学生以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抓住。在上述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始于学习兴趣,老师在学生“能学”基础上,启迪学生“想学”,教会学生“会学”,引导学生“乐学”,从而实现从知识的传授发展到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与核心。

学校在着力促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同时,关注在云端的校园空间展示独特的校园文化。教育信息化不仅使师生能感受到实体的课堂文化和校园文化,还能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感受到云端的校园空间,以及通过物联网技术,把虚实空间交织在一起,给师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这也是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学校文化建设的崭新内容。

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使得教育远超传统的意义,信息化也给教育带来全新的概念及其内涵。深刻认识与理解教育信息化及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抢占这一制高点,对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内容和传统教学手段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提高教育科技含量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必将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巨大动力。

(作者: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十八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严加红]

G43

B

1673-9949(2016)12-0027-03

猜你喜欢

个性化信息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