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经济学思考
2016-04-11黄毓哲钟利民
黄毓哲,钟利民
(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南昌市330003;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市330013)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经济学思考
黄毓哲1,钟利民2
(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南昌市330003;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市33001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来源于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构想及其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直接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当代经济学的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特别是关于“经济转型发展、市场导向内生驱动和不以简单GDP增长论英雄”等内容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理论,是我国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坚阶段的指导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的治国理政新布局,我们要认真贯彻“四个全面”,协调、稳步、精确地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关键词: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思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有关“中国梦”理论的重要内容,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或在各种会议上,或在调研途中,或在有些文件的批示中,都做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列最新论述,这些最新论述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执着追求,表达了我国人民的经济诉求,表明了我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列经济学思考。
一、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经济理论溯源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继承了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第二代领导集体有关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又直接来源于我们党以往对小康社会的恢宏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同时它的产生又根植于中华文明的积极成果中。
(一)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秉承了中华传统的“小康”文明成果
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东方特色的概念,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最早出现“小康”词句是在《诗经》中,它是这样记载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1]它的意思是说,老百姓已经很劳累了,希望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国富民强,四方安稳。这是我国最早的“小康”词句的文字记载。而“小康”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的发展模式,最早要见于《礼经》一书中孔子的“小康”观点。孔子认为“小康”社会是一个礼仪纲纪,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关系分明,奉行礼制的天下。随后,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不断继承并发展孔子的小康社会思想。如西汉时期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出现了对“大同”社会的描述。宋代洪迈《夷坚志》中有“久困于穷,冀以小康”,[2]来表达人们对心目中美好社会的向往。清代康有为著《大同书》,以新的视角阐述“小康”“大同”的概念,在他的书中,他把人类社会设计为“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三个历史演变阶段,[3]其中“升平世”就是他论述的“小康”社会。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吸取近代西方社会主义的某些观点后,又以三民主义为基础,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他认为,“将来世界上总有和平之望,总有大同之一日,此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4]从上述中国小康社会思想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思想家们对未来社会的设计和想象,“小康”“大同”社会总是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富足密切联系。限于当时客观条件,这种社会理想没能,也不可能实现。但这些“小康”“大同”思想,却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小康”社会思想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也成为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积极文明成果。
(二)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经济发展战略设想是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取得国家政权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直摸索着强国富民的发展建设道路。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要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设想。1954年,周恩来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1964年,周恩来遵照毛泽东“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精神,提出了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按两步走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构想,即在1980年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然后,再用20年的时间,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这种经济发展战略设想及其他们的实践,使我国迅速摆脱了一穷二白的落后状况,并初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我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邓小平“小康社会”构想及其实践是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直接来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我党第一个提出“小康社会”的领导人。他在第一代领导集体实施经济发展战略设想的基础上,论述了“小康”概念和提出了“小康社会”构想。1979年他讲,“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只是一个小康的国家”。[5]他还认为:“到本世纪末(即20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达到一千美元,算个小康水平”。[6]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要“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7]后来,邓小平较多地从经济数据的角度来论述“小康”的问题,他讲,“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8]于此同时,党的十二大也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力争实现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从那时起,我们党就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奔小康”的奋斗过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9]后来,江泽民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及其实践和胡锦涛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活动,都是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和实践依据。
二、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主要经济方面的内容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主要体现在十八大报告中,体现在他的系列讲话中,其主要经济方面的内容有: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系统目标,最突显的是钢性经济指标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而经济指标方面,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0]这是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最突显的经济目标,最钢性的经济任务。
(二)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联系,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30日讲到,“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11]同时习近平还讲到,“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12]可见,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容之一。
(三)与世界发展、外国团结协作相联系,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需要中国的参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世界都产生着影响。正如习近平在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讲的那样,“当前,中国人民已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拉美和加勒比各国人民也在为实现团结协作、发展振兴的拉美梦而努力。共同的梦想和共同的追求,将中拉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13]
(四)与“边、少、老”地区同步发展相联系,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14]他在考察福建时又讲,“福建山区多、老区多……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15]从上述系列讲话中,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是“全面的小康”、“整体的小康”和“全民族的小康”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时又讲到,“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16]
(五)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联来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讲,“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17]“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18]“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难以顺利实现。”[19]这些都说明,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心系群众、心系民生、心中始终惦念人民群众的根本福祉。
总之,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对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系列目标确定的原则,从统计学角度,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归纳了6个方面16个子项。其中经济方面有4个子项指标,与经济建设密切相联系的政治方面有2个子项指标,文化方面有2个子项指标,社会方面有3个子项指标,环境方面有3个子项指标,制度方面有2个子项指标。这些指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容的量化,是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定性定量,是定量分析的重要内容。
三、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经济学涵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有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讲话,蕴含重要的经济学涵义,也是当代科学经济理论朴素、生动、具体的中国式表达。他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经济学涵义主要有:
(一)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的最新内容
当代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在市场经济领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就是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没有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就不能达到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0]
在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内容中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第一,关于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思想。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一直十分突出。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他一再强调要尊重经济规律,保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经济的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增长速度和怎样实现这样的增长速度的问题。这些为破解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这一长期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第二,关于市场导向内生驱动的新思想。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和限制明显增多,经济增速也由原来的长时间的两位数下降到7%~8%左右,并且下滑的压力一直在加大。面对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21]为此,我们要做到保持定力不刺激,深化改革促转型,扩大内需保增长,让中国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正确轨道上自主修复内生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导向内生增长的经济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有着直接而现实的指导意义。第三,关于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新思想。GDP数据是反映经济增长、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之一,它在经济活动中广泛使用并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地方把GDP的增长数据与干部的政绩简单挂钩,进而有些地方出现弄虚作假,发生毁坏环境等严重后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科学态度,提出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提干部、看发展了。而是要既看GDP,又要看“绿色”发展;既要看全面工作,又要看干部作风;既要看经济增长数量和速度,更要看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些思想丰富了经济核算的科学内容,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核算的理性回归,为我国真实的经济核算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也弘扬了干部为民务实的优良作风。
(二)包含着丰富的计量经济学的内容
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以运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对经济变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为主要手段研究的学科。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是经济指标。早在邓小平阐述“小康问题”时就提出在2000年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经济数量目标。这是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而提出的“小康”经济量化目标。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也包含着系列的具体经济指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人均GDP达到31400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基尼城乡居民收入比要低于2.8:1,系数在0.3~0.4之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要低于6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恩格尔系数小于40%,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平方米,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16%,单位GDP能耗低于0.84吨标准煤/万元,环境质量指数等于100%,常用耕地面积保持在红线(18亿万公顷)以上并实现动态平衡,等等。这些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经济指标。在计量经济学范畴内,这些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经济指标都是必要的基础性的数据内容。
(三)包含着丰富的“农村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农村经济学、百姓经济学,特别是“穷人”经济学的内容。从目前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现状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或难点在农村,在边远山区,在少数革命老区,在落后地区的农村“老乡”中。因为边远农村、“老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上的7000万人需要脱贫。据201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大致需要5.8年。而农村的“全面小康”与“全部脱贫”还不是一回事。脱贫着重看收入,看的是温饱;全面小康则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综合指标。所以,习近平在视察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时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2]习近平总书记还一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23]从习近平视察多地农村、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时表达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来看,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了解“穷人”。这些内容都是农村经济学、百姓经济学、“穷人”经济学中的内容之一。这些内容充分说明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对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向更明确,心情更急迫,语气更坚定,其深邃的思想理论更接地气。
四、打好“攻坚战”,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定性阶段”的论断。两年多的建设实践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受后世界金融危机时代的影响,但我国的经济仍以每年7%左右速度增长,经济总量仍为世界第二,现正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特别是农村发展比较缓慢,社会体制不够完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明显,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最近系列讲话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小康社会在2020年的全面建成。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及时建成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竭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讲:“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改革”。[24]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领域,首先是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其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是保障基本收入增加的必要条件。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的全面小康目标,就要理顺现有收入分配关系,治理好现在的收入分配秩序,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然后是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的居民收入、农村的基础设施、对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城市相比,差距还非常明显。这些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为此,要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城镇和乡村协调发展,共同达到小康。一句话,就是要深化改革,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及时建成。
(二)抓住发展不放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
到2020年我国的GDP总量要达到35.76万亿人民币(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人均GDP要达到2.83万元人民币(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还有一系列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指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义,抓住发展不放松,不懈怠,不争论,不折腾。在剩下五年的时间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保持经济平稳地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科学制订和实施“十三五”规划,认清“攻坚阶段”的“短板”,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2020年只有五年多时间了,这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又是我国的“十三五”时期。对当前经济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特别要认清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在边远山区,在少数民族地区,在解决农民这些“短板”问题。为解决这些短板问题,一定要拿出真正管用的硬措施,一件一件地落实,苦干加巧干,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做到精准脱贫致富,精准弥补“短板”,以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四)认真落实“四个全面”要求,协调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我国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中,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国理政新思路、新布局。在这“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近在咫尺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持续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有力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其它“三个全面”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作风保证。这“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新布局,我们要认真贯彻“四个全面”的新要求、新韬略,协调稳步地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另外三个全面的工作,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550.
[2]洪迈.《夷坚志》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0:717.
[3]康有为.《大同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9.
[4]《孙中山文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25.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7—238.
[6]同上,1994:259.
[7]同上,1994:64.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6.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56.
[10]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EB/OL].http://news. sina.com.cn/o/2015-03-04/111331566312.shtml,2014-5-15.
[11]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5 -03 -04/ 111331566312.shtml,2013-12-30.
[12]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5 -03 -04/111331566312.shtml,2014 -6-5.
[13]习近平.在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EB/OL].http://news.hexun.com/2015-01-08/ 172190935.html,2015-1-8.
[14]习近平.在福建调研的讲话[EB/OL].http://news. sina.com.cn/o/2015-03-04/111331566312.shtml,2014-11-1.
[15]习近平.考察福建纪行[EB/OL].http://news.sina. com.cn/o/2015-03-04/111331566312.shtml,2014-10-30.
[16]习近平.会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侧记[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5-03-04/11133 1566312.shtml,2015-1-19.
[17]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EB/OL].http://news. sina.com.cn/o/2015-03-04/111331566312.shtml,2014-12-13.
[18]习近平.会见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http://news.sina.com.cn/o/ 2015-03-04/111331566312.shtml,2013-8-3l.
[19]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5-03-04/11133 1566312.shtml,2013-10-21.
[20]习近平.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时的讲话[EB/ OL].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725/ 031116233246.shtml,2013-7-23.
[21]习近平.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225/c39183 9-26275123.html,2014-11-30.
[22]习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的讲话[EB/ OL].http://news.sina.com.cn/o/2015-03-04/111331566312. shtml,2012-12-29.
[23]习近平.在福建、江苏、贡山民族自治县等地的讲话[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5-03-04/111331566 312.shtml,2014-11-1~2,2015-1-19~21.
[24]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4/0329/c64094 -247 70826.html,2014-3-27.
编辑:鹿风芍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238(2016)03-0084-06
DOI:10.3969/J.ISSN.2095-7238.2016.03.016
收稿日期:2015-09-30
作者简介:黄毓哲(1956-),女,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钟利民(1956-),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