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思想的哲学意蕴

2016-04-11高兴成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十八大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高兴成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250014)



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思想的哲学意蕴

高兴成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250014)

摘要:科学发展观从提出到“重要指导方针”,到“根本指导方针”,到“重大战略思想”,再到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彰显出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循序渐进的前行方式、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哲学意蕴。深刻认识其哲学意蕴,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俱进,深化、拓展、提升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充分发挥其理论的指导作用,意义。

关键词:十八大;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哲学意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成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从提出到成为“重要指导方针”,到“根本指导方针”,到“重大战略思想”,再到“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彰显出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循序渐进的前行方式、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哲学意蕴。深刻认识其哲学意蕴,对于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轨迹

科学发展观自提出以后,紧扣时代主题,化解现实矛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完善发展,最终成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03年的“非典”疫情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深刻反思。针对当前形势,党首次提出了“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首次在中央会议上提及。2004年5月,党中央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发挥“指导作用”。2005 年10月,党中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1]2006年12月,科学发展观又被作为“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2]在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从“指导作用”到“重要指导思想”,到“根本指导方针”,再到“重大战略思想”,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指导作用的确立和理论系统化的形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3]实践在发展,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也在深入。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4]科学发展观最终形成了从一般发展理论到党的指导思想的华丽跃迁。

二、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哲学思想

科学发展观从提出到完善,从重大方针到重大战略,再到党的指导思想,在层层递进、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体现了鲜明的哲学意蕴,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循序渐进的前行方式、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一)从结果上看,闪现着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

“发展的实质内容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是新代替旧的过程。”[5]275发展作为宇宙万物的重要属性,也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的形成过程中。从最初的提出到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从对科学发展观的朦胧认识,到成为指导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有了华丽的跃迁,有了重大的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

发展和继承是统一的,发展是继承基础之上的发展,继承也是在发展中的继承。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演进过程,就是其内容不断完善充实、指导作用日渐显现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继承的是哲学基础、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与方法;发展的则是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实践的有机契合度及其在实践中的地位作用。

科学发展观从提出之初就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坚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及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在对待社会问题上,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问题所主张的历史观与主体性统一、社会认识论和社会价值观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的历史辩证法。无论发展到哪一阶段,无论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如何显著,无论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如何提高,科学发展观所赖以存在的哲学根基从未改变和动摇。科学发展观始终如一地按照世界的客观存在把握世界,“科学”二字,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按照事物固有的内在客观规律指导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深入贯彻落实的过程,就是哲学方法日益显现作用的过程。

在继承的过程中,科学发展观也在不断丰富,与实践的契合度越来越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显著。科学发展观从提出到深化、提升、拓展,是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是不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的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高度理论自觉,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实践自觉。从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到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的深刻论述,到十六届四中全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再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到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到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战略思想,到十八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超越了科学发展观仅仅是“起指导作用”的有限性,“使科学发展观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上升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6]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4]科学发展观成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精神实质的推动使然,也是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鲜活体现。

因此,与时俱进不仅表现在科学发展观本身内容的与时俱进上,而且在其发展轨迹中和理论地位上也闪耀着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

(二)从过程中看,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前行方式

任何事物都有其过程,都在过程中存在。从结果来看,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从提出到确立为指导思想质的飞跃;从其过程来讲,则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前进方式。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而是经过了数次的量变,最终达到质变。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辩证的发展观,深刻的辩证本性是它最根本的哲学特征,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是一种辩证否定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3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大胆创新,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实践发展无止境,理论认识不停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磅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是由浅到深,逐渐深化。2003年9月,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但并没有提出以人为本。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7]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8]十七大报告对其作了高度概括和凝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9]一次次的总结提炼,一次次的深入,一次次的发展,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化拓展。

人民对于理论是否认可只能由实践成效来回答。科学发展观自提出后,科学回答和有效解决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得到了全国广大人民的拥护和认可。因此虽然全党对科学发展观高度认同,但党中央依然谨慎,没有把科学发展观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从理论的视角看人民对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和地位有一个缓慢认识和逐渐接受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十七大只是指出了“科学发展观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并没有明确其理论地位,没有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表述上并列”。[10]

科学发展观在不断破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中日益丰富完善,持续凝练提升,到十八大最终被确定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至此,科学发展观从初步提出,经过数次的量变,循序渐进,完成了质的飞跃。

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作用越来越显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逐渐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的本质属性没变,但是其理论内容不断丰富,理论地位持续提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完善过程中变与不变、量变与质变、渐进与飞跃、连续与间断的统一”。[5]284

(三)从内涵来看,蕴含着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思想的过程就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产生于实践,并且指导实践,同时实践也证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就在双方循环推动、彼此牵引的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受到人民的青睐,最终上升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4]

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1]科学发展观是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新理论,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不断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中日益丰富和完善。同时,十六大以来的十多年,既是经济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的过程,也是科学发展观形成完整、完善并指导实践发展的过程,也是其接受实践检验和人民群众评价的过程。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战胜了艰难险阻,经受住了风险检验。21世纪的前十几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突飞猛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考验。如何在应对艰难险阻中找到一条科学有效的道路,考验着党和全国人民。此时,科学发展观在2003年提出后,在实践的贯彻落实中取得显著成效,其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逐渐显现,日益被全国人民所接受。在十七大上,不少代表建议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慎重指出,“一个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总是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得到了全党同志的认同,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但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提出的时间毕竟不长,还需要继续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12]因此,十七大仅仅把科学发展观定位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这十年来,党在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准确判断、科学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经济发展持续高速高质,军事实力、科技实力以及文化软实力都得到了迅速地提升,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强大的真理力量,因此,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明确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三、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思想哲学意蕴的现实启示

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过程中蕴含的发展思维、量变质变思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对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

(一)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身的指导思想。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党需要不同的指导思想,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13]党的指导思想的作用重大,不能随便改动,只能在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党代会的重要使命就是全面总结上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经验,明确重大战略思想,确立为新的指导思想,确保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偕行,永葆鲜活持久的生命活力。从党发展历史来看,党的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先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完成了党代会的重大使命。十六大以来的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新情况,呈现出新特点,迫切需要党的指导思想紧跟时代脉搏。历史的车轮驶到党的十八大,大会审时度势,顺从全体党员意愿,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圆满履行了会议的职责,延续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从党的指导思想的演进过程中可以发现,历史发展阶段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党的指导思想反映着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践不断发展,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要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努力推进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二)提升、深化、拓展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提升、深化、拓展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是其成为指导思想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已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贯彻到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这要求我们更加准确、深刻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需要拓展、深化、提升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把对科学发展观的把握提高到更高水平,真正体现其理论地位。

当前,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已有长足发展,但以十八大的理论视野和思维高度来看,目前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备,需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去作出新的更大努力,需要进行一系列具有创见性,富于突破性的研究。

要深化论证科学发展观一系列内容和观点。证实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以“科学”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对“科学性”予以充分说明,使之充分展示,给予“科学性”以坚固的理论支撑。要充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容,深入研究有关“发展”、有关“科学发展”的理论观点和理论判断,进一步强化探索、提炼成果,进一步总结经验、凝聚共识,凝练出更多更新的理论观点或理论判断。要积极作为,主动推进,依靠扎扎实实的研究和锲而不舍的探索,促进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尽快建立与完善起来。要着力解决科学发展观从理念向现实转化的诸多理论问题需要,对观念转换、方法要求、转化条件、实现机制、推进过程、途径步骤、操作逻辑、运用程序等问题,需要作出理论阐释。要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国际影响、世界意义,使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日臻完善。

通过拓展、深化、提升科学发展观的研究,进一步揭示科学发展观更深邃的理论意蕴,展现更宽阔的理论境界,寻找更坚实的理论支撑,构筑更牢固的理论堡垒,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深入人心的普遍性共识,上升为人们深信不疑的真理性认识,衍化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动准则;使科学发展观指导并渗透到国家发展战略及各项体制机制之中,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并不断扩大世界影响的过程中,对世界发展和人类历史作出应有的思想贡献。[14]

(三)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产生于实践,发展于实践,成熟于实践,经过实践的检验,最终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需要实践这片沃土来发挥理论的功能,更需要实践这个载体来验证自己的成效。

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因此,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扎实有效地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清形势是推进发展的前提。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就辉煌,但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的人均发展水平仍然很低,特别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社会发展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节点。

这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和尊重规律,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理解社会。要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坚实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要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的研究,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065.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讲话. [N].人民日报,2006-12-13.

[3]张峰.如何从新的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论党的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J].人民论坛,2012:24-27.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5]高清海.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石仲泉.科学发展观:一个新的指导思想[J].前线,2012(12):119-122.

[7]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4-09-20.

[8]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5-10-12.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10]祝福恩.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是党的理论自信. [N].黑龙江日报,2012-11-26.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

[12]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学习活页文选第33期)[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7:16.

[13]庞元正.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J].理论参考,2012(9):44-46.

[14]商志晓.论科学发展观蕴含的深度理论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2):83-87.

编辑:刘宁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238(2016)03-0031-05

DOI:10.3969/J.ISSN.2095-7238.2016.03.006

收稿日期:2015-10-20

作者简介:高兴成(1980-)男,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十八大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发展探讨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研究综述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
浅谈《管子》的作战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