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诚善”文化铸魂建最美乡村校园
——入围“齐鲁百名名校长”工程人选之路及感悟
2016-04-11杨其山
□杨其山
用“诚善”文化铸魂建最美乡村校园
——入围“齐鲁百名名校长”工程人选之路及感悟
□杨其山
2009年,当山东省教育厅公布首批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时,我就有一个愿景:入选齐鲁名校长。从走上讲台,至今已有26个春秋,终于实现初步目标:2015年4月27日,有幸走出郓城县,冲出菏泽市,在济南通过陈述答辩,从全省199名申报“齐鲁名校长”的中小学校长中脱颖而出,光荣入选“百名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
回顾26年的教学和治校实践,始终把用“诚善”文化铸魂、建“最美乡村校园”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到侯咽集中心校任职后,便在中心小学校园内,立起一块直径1.3米、厚60公分的圆形巨石,巨石两边分别刻有“诚”、“善”两个大字。诚善就是我们学校的灵魂,以“诚善”为根基,以“诚、善、智、雅”为基点,旨在培养学生“至诚、至善、智慧、儒雅”的人格和人品。如今,“诚善”之花积淀岁月印痕,绽放在校园里,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舒适与温暖。菏泽市委、市政府在郓城县召开菏泽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场会,根据市委“五个美建设”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又提出“乡村五美校园”建设规划,真正让校园布局协调美、校容整洁美、师表形象美、文明身心美、师生和谐美。
为了把侯咽集镇中心小学打造成郓城县最美学校,我们全校师生,努力谱写“三部曲”,即立魂、铸魂、强魂。
第一步曲:立魂
首先,要让师生明白学校确立的“诚善”校魂含义,以及对师生的要求分别是什么。为此,专门起草“诚善文化解读”:“诚”就是诚实、诚恳、诚信,这是对师生的基本要求。对老师而言,就是要做到:诚实地认识自己的不足,诚恳地向同事请教,以及对人、对事都能诚信以待。对工作尽职尽责,精心准备、精彩展示、精益求精;对学生尽心尽力,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负责,助学生成才;对同事诚挚诚恳,同事遇到困难,要诚恳地帮助,同事取得成绩,要诚挚地祝福。对学生来说,“诚”就是不欺骗老师,不欺骗家长,不欺骗同学,不欺骗自己,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承诺的事情不食言。“善”是指学校办学理念的价值取向,即“上善若水”。要求学校教育“言善行善”,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要求教师“善待学生”,且要“善始善终”。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善待每个学生,尊重、关爱、激励、发展每个学生,而且应做到:不仅仅要有“好的开端”,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尽善尽美”,不仅要为学生的现在负责,还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求学生“崇善好学”。首先要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就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踏实;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严谨自律;对自己的品行负责——善良高贵。其次要善待他人。待人态度要友善,跟人说话要温和,帮人做事要真诚。再次还要善待自然。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善待居住的环境。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够诗意地栖居。
第二步曲:铸魂
所谓“铸魂”,就是要把“诚善”文化在校园立体地呈现出来,并在理念、精神、环境、制度、行为,以及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环节,都要铸入“诚善”教育的元素,并具体化为“教肓是良心工作,办好一方教育,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带头做“诚善”大爱的典范。具体来说,就是当老师们的道德文化建设的引路人,做教师走向道德高地的推动人,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人。注意做到:以榜样带动老师(校长应该是老师的榜样)、以讲道理说服老师(校长应该有亲和力,和声细语)、以规范的制度约束老师(学校制度都要健全)。2015年暑假人生的路口出现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第一条路,在离县城30多华里的黄堆集中学,已经干了25年,到县城进教育局或驻城学校安排个职务,可以说顺理成章;第二条路,到离县城45华里、离家近100华里的侯咽集镇任中心校校长,再挑重但,重新打开新局面。县教育局提出这道选择题,随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条路。在上任还不到一个月时间,跑遍全镇28所学校,并在其中十四所完全小学召开十四场家长会,听会学生及家长达1.2万余人,在每场长达三小时的家长会报告中,尽管自己累得声音嘶哑、汗流满面,但面对家长们认真听会的表情,从未停止过自己的报告,14场报告在侯咽集镇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全镇300名教师、7万多学生和家长树立起“诚善”的典范。县教育局也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县推广。为了把“铸魂”落到实处,把使命意识和担当情怀扛在肩上,尽管学校离家近百华里,为不耽误上班,每天坚持早晨四点起床、早餐,六点多就赶到学校,做到雷打不动的“四个坚持”:一是早上第一个站在校门迎接老师和学生进校门;二是每天巡查一遍课间操;三是每天听老师一节课;每周参加一次老师的教研活动。
第三步曲:强魂
“诚善”文化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发展和提升,并把“强魂”落实到创建“最美学校”的全过程:到侯咽集中心校刚一上任,便决心把中心小学打造成“最美学校”。但中心小学的状况并不容乐观。这座建于1936年的学校,历经80年风雨沧桑,满目疮痍:院墙倒塌、猪羊乱跑、荒草疯长、垃圾遍地。于是带领全校师生,重砌院墙、拔除荒草、捡拾垃圾,新铺上塑胶跑道,使全校面貌焕然一新。为达到目标,主持制定“中心小学最美教师”、“中心小学最美诚善学生”、“中心小学最美家长”、“中心小学最美孝心少年”评选办法。按照评选办法规定的条件,首批40多名“中心小学最美教师”、“中心小学最美诚善学生”、“中心小学最美家长”、“中心小学最美孝心少年”脱颖而出。为了在学生中开展喜闻乐见的“诚善”教育,先后在黄堆集中学、侯咽集中心小学积极开展“四德”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学生唱“四德”歌、讲“四德”故事、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做孝德人、诚德人、仁德人、爱德人,并把黄堆集中学学生做“四德”人的感人事迹,制作成一个5分钟的“四德歌MV”视频(亲自吹笛子伴奏),放到网上,点击量目前已达数十万。为了加强养成教育,在中心小学实行“每日少先队员执勤、坚持每日放学一诗歌”活动。
同时,通过中心校校报、中心小学校报、宣传栏、电视台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先进人物事迹。为了让每一位师生塑造“诚善”的美好心灵,学校实行诚善积分卡,建立“诚善”银行,班级建立“诚善”分行。为了检验同学们的道德水平,学校还建立“诚善”超市。学校为每个学生设立诚善“小脚印”档案盒。“小脚印”是记录学生在小学阶段成长的足迹,收集、记录学生自己、家长、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比如学业成绩、优秀作业、活动记录、发表作品、获得荣誉,记录自己学习活动的照片等。为了弘扬“诚善”文化,在学校二楼走廊、青少年活动室,设立两块“微笑墙”,展示300多名最美同学、最美孝心少年,以及在各方面有特点同学天真烂漫的笑脸,用孩子们向日葵花般的微笑,感染老师、同学,感染整个校园。
另外,还把创建最美校园工作重心,放到“智雅”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智雅”课堂着力在如下方面培育学生:兴趣的培养、行为的养成、智力的开启、思维的训练、文雅自信的展示。在教学工作的指导上,确立“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互动为主攻、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据此归纳提炼“六字”教学思路:导、疑、思、展、练、拓,即导入新课、发现疑难、思维碰撞、问题梳理、训练达标、迁移提升。
中心小学用“爱国诚善”做舟、“艺术智雅”做帆的最美“大船”,已经粗具雏形。为了做好“强魂”工程,还大力开展艺术和阳光体育活动: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组织中心小学成立30多个艺术社团,积极打造艺术校园。每周二下午,整个学校热闹非凡,全体学生都做自己喜爱的艺术活动。“曹州堆秀”、“花鸟写字”、“面人雕塑”、“剪纸”、“绘画”、“书法”、“器乐合奏”等几十个艺术社团同时活动,在这里学生的智慧之花得以充分绽放。特色阳光体育是在中心小学打造的另一亮点。每到大课间及课外活动时间,院子里、操场上,热闹非凡。打花棍,精妙绝伦;黄河战鼓,激情浩荡;灯笼舞,天真活泼;独轮车,技艺高超;呼啦圈,阵容庞大;抖空竹,气势恢宏。全体同学或载歌载舞、或吹拉弹唱,整个校园成为幸福的海洋。每一个学生都在尽情地伸展生命的枝杈,拥抱自由的梦想,奏响一曲曲幸福的乐章。
加强学校“诚善”文化建设,让学校有了“灵魂”。有“灵魂”的学校,才能照亮学生的未来,才能照亮民族的未来。
(作者: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镇中心校校长)
[责任编辑:严加红]
G472.2
C
1673-9949(2016)09-0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