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公民意识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以新疆5县1区调查情况为例

2016-04-11李建军

实事求是 2016年1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现状调查问题分析

李建军



新疆公民意识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以新疆5县1区调查情况为例

李建军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新疆的公民意识建设关乎新疆的社会稳定和国家政治安全。课题组选取了新疆的吉木乃县、尼勒克县、伽师县、英吉沙县、皮山县等5个县和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作为调研地点,进行了为期9个月(2014年3月~12月)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大多数干部群众对公民身份有很好的认知,对国家和中华民族也有高度的认同感,但也存在着公民意识教育基础薄弱,观念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等问题。新疆加强公民意识培育意义重大,需要党和政府从制度、法律等方面进行构建和培养。

关键词:新疆 公民意识 现状调查 问题分析

新疆的公民意识建设关乎新疆的社会稳定和国家政治安全。为了解新疆公民意识现状,2014年3~12月,《新疆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问题研究》项目课题组一行9人选取了新疆吉木乃县、尼勒克县、伽师县、英吉沙县、皮山县和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等5县1区作为调查地点,分别对其所辖的60个乡镇的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发放问卷1 630份,回收1 555份,回收率为95.3%,问卷有效率为100%。个别访谈245例,其中汉族86例,少数民族159例。在调查样本的民族构成中,汉族占18%,哈萨克族占16.4%,回族占4%,维吾尔族占44.3%,乌孜别克族占7.3%,柯尔克孜族占4.2%,蒙古族占5.8%,东乡族和达斡尔族所占比例小于0.5%。本次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新疆公民意识的现状。

一、当前新疆公民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1.公民意识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就是个人对自己公民身份的认知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干部群众对公民身份有很好的认知,对国家和中华民族也有高度的认同感,但也有个别同志的思想认识模糊,或者由于文化水平或民族宗教因素所限制,具有个人的狭隘民族意识。如问及“在外国人面前您对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感到?”有2.4%的人选择“自卑”,8.8%的人选择“无所谓,没感觉”。又如:“假如您身处异国他乡,面对外国人士的询问您对自己的身份排序是?”有12%的人选择将民族身份排在第一位。

2.政治常识和国家基本知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干部群众由于思想认识不足以及平时的学习和关注不够,对相关知识信息知之甚少,甚至是不愿意去学习、了解。如问及:“我国的政体是什么?”有19.2%的人选择了错误的选项。又如:“您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制度吗?”有7.4%的人选择“不关自己的事,无关紧要”,2.6%的人选择“没有听说过”。再如:“我国的第一艘航母是什么号?哪一日交付海军的?”有69.8%的人选择了错误的答案。

3.公民道德建设成果是衡量公民意识培养程度的首要前提。社会公德教育是公民意识培育的一项基础内容。没有巩固的社会道德建设,真正的公民意识培育就无从谈起。在调查中,有少部分干部群众因为家庭教育、成长环境、个人素质等因素影响而产生不清晰、不正确的道德观念。如问及:“谈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您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做的?”有16%的人选择“偶尔会有不遵守标准的行为出现”,6.7%的人选择“不是很在意”。又如:“在电影院和会议场合您每次都会主动把手机调静音或关机吗?”有21.6%的人选择“记得就弄,不记得就算了”,5.2%的人选择“不是很在意”。

4.平等意识、独立人格及理性爱国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有了维护社会平等的意识,公民之间互惠关系、自我管理以及政治平等的发展程度就越高。”[1]着力培养具有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普通公民,为发展市场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社会基础。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干部群众还没有形成平等、互助、参与、理性的思想品格。如问及:您对“平等意识”、“独立人格”有所了解吗?还有18.8%的人选择“不是很了解”。

二、新疆公民意识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本次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新疆公民意识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1.公民意识淡漠,公民意识建设的社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我国缺少关于公民社会研究经验和实践探索,20世纪初公民概念才开始在我国出现和传播。新中国成立后,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国家和学术界都没有重视进行民主和法制建设,也没有全面系统地开展公民教育。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慎之教授曾经说过:“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2]在新疆这样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意识建设水平更是相对落后。比如,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部分群众还有很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权利与义务意识、公德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时间观念极度缺乏。在访谈的45人中,当问及您对“公民意识”这个词语是如何理解的?有13人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个词语,更不知是什么意思。而13人中有5人是机关干部,3人是国有企业职工。其他受访者对国家意识、公民权利义务意识、平等意识等存在片面的、不完全准确的理解和判断。公民意识的淡漠和公民社会发展程度严重不足既有历史遗留等客观原因,也有制度、体制欠缺等主观原因。没有清晰、系统的公民意识教育体制,公民意识教育是不可能深入、持久、全面地开展下去的,公民的公民意识认知程度自然无法提高。

2.法治观念淡漠、政治认知能力欠缺。法治观念不强、法治思维不彰、法治能力不足,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一大制约因素。本次调查表明,新疆各地区的干部群众公民意识还相对缺乏。主要表现在,公民法律意识的淡漠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认识的模糊及政治认知能力欠缺。具体来看,一方面,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迷恋“权力至上”;“拍脑袋就干,掐腰子就上”以及“大包大揽”依然是惯用的决策方式。从不善法治、不会法治、不敢法治到将“依法治国”理念融入具化执政行为之中,还存在不小差距;另一方面,部分干部群众宪法知识不足,法治观念淡漠,同时缺乏对宪法及其他法律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在社会生活中就无法以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为标准和界限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此外,由于政治认知能力的欠缺,部分干部群众对待国内外一些大事不能保持宽容、理性、责任和对话的态度。衡量一国之强弱,民之德行很重要。这里所讲的“德行”是包括法律维权、道德约束、权利使用、义务承担、政治认知、理性意识、契约意识等为构成要素的精神。

3.公民意识教育基础薄弱,观念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在现代社会中,要培养公民意识,使公民形成参与政治活动的欲望,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履行公民的政治义务,一定范围、一定水平的教育普及,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3]西北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内地和沿海地区比较落后,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就更加滞后。另外,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中比较重视理工科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相对较弱,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是公民意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的欠缺在新疆表现的尤为明显。如问及“在您的记忆中您在学生时代学校是否经常开展新疆‘三史’等课程和民族团结、见义勇为及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的宣讲活动?有51.2%的人选择“开展过,但次数不多”,有11.2%的人选择“很少开展”。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观念教育,更需要实践。而现实中很多地区的公民意识教育大多流于形式、脱离于现实生活。如问及“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参加过志愿者、支教、无偿献血,为贫困地区和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募捐等诸如此类的社会公益活动?”有19.2%的选择“很少有参加”,13.6%的人选择“没有参加过”。没有实践,公民意识就失去了内在动力,民主制度也就缺乏检验。若没有民主的实践,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就无法真正提高,“可以说,公民是在实践中学习当公民的”。[3]

三、加强新疆公民意识建设的几点建议

新疆加强公民意识培育意义重大。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把握新疆公民意识建设工作,是认识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认清全局,更要服务全局。

1.大力保障和逐步改善民生,奠定公民意识建设的物质基础。公民意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密切相关,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很难想象在长期封闭落后的条件下,人民群众可以超越生计之忧而产生成熟的公民意识。在新疆,人民群众的生活难题还比较多,思想意识受到生活状态的制约,公民意识缺乏产生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所以,要培育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必须首先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过上稳定的生活。

2.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发展群众性公民文化教育,加强公民意识建设的文化支撑。公民文化是公民对其自身价值的认识与反映,它表现为公民以主人翁的主体角色意识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学习并遵守国家的宪法及法律、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尊重他人的独立人格、主张自由选择和严格自律,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公民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主建设和民主进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若公民在未成年时没有受到良好的基础性教育,是文盲或者半文盲,那么成年之后就很难形成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没有鲜明的思想,对待社会生活和政治参与活动就缺乏开明、自由、灵活的观念,从而导致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足。这种现象在政治、经济、文化均欠发达的地区比较普遍。

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所限,新疆公民文化教育工作起点低,时间短,历史欠账和遗留问题较多。在调研中很多受访者明确表示:在学生时代家庭及学校没有专门、系统、连续地传授过法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新形势下,新疆应下大气力开展公民文化建设工作,要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使各族群众享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政策和法治宣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构筑各民族共有文化和精神家园。

3.创新公民意识教育形式和方法,构建公民意识培育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本次调查过程中凸显出来的公民意识建设问题,其症结和实质在于从中央到地方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和制度规章去保障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施,没有在实际工作中把公民意识宣传普及到广大普通群众中去。而没有制度化的培育工作方法、程序及组织机构,公民意识的内在功能就发挥不出来,就会直接影响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水平,不利于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繁荣稳定。这是除了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之外,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公民意识培育工作起步也较晚,起点较低,其培育途径和方法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也较为单一、老化。创新培育途径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学习借鉴先进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做法。例如新加坡中小学校中公民意识教育的方法:文化传递法、价值澄清法、道德认知发展法;在日常生活中则以详尽而又颇具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这些途径和方法对我国创新公民意识培养路径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从根本上讲,公民意识的建设还需要党和政府从制度、法律等方面进行构建和培养。当前,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减政放权,政府权力“瘦身”,职能定位更清晰;建立权力清单,清晰划定行政权力范围,激发市场活力;依法治官、依法治权,加强制度反腐,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和法治的思维规范权力运行,清洁党的肌体,提升执政能力。要制定符合实际、贴近群众、便于推行的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将公民意识教育普及到每一位公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有关部门应该深入调研基层实际情况,逐步推动公民意识培育的相关立法工作,使公民意识培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参考文献]

[1]唐双荣.论民族地区公民意识建设.黑河学刊[J].2012(06).

[2]李慎之.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改革[J].1999(03).

[3]红梅.增强民族地区群众公民意识的途径浅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2009(12).

责任编辑:哈丽云

中图分类号:D67.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4641.2016.01.14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项目)《新疆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问题研究》(编号:14XZZ015)和新疆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新疆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问题研究》(编号:13CZZ039)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现状调查问题分析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建构主义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