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伦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评介

2016-04-11陈广亮

实事求是 2016年1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恩格斯伦理

陈广亮



家庭伦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评介

陈广亮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当代中国在家庭建设上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中国的家庭发展整体上仍处于由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蜕变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的家庭建设,是探究家庭建设的基础性和前沿性课题。南华大学张红艳教授的新著《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系统地和初步深入地以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切入当代中国家庭伦理思想的开创之作,具有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学理论研究的补白效用。

关键词:家庭伦理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评介

作为转向现代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如何实现由传统家庭蜕变成现代家庭是一国或地区建成现代社会的一个必要关节。当代中国在家庭建设上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中国的家庭发展整体上仍处于由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蜕变中,不仅根属传统家庭的婚姻包办、家庭专制等家庭问题并未彻底消弭,而且伴随向现代家庭的转型,家庭空巢、儿童留守、婚姻拜金、同性相恋等家庭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如何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的家庭建设,尤其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家庭伦理观从潜在的人文力角度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家庭建设,这是探究家庭建设的基础性和前沿性课题。南华大学张红艳教授的新著《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系统地和初步深入地以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切入当代中国家庭伦理思想的开创之作,具有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学理论研究的补白效用。

《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书共6章,30万余字。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科学、专业地廓清了家庭、家庭伦理的内涵,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形成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秉具的基本特点,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世界影响,最后就怎样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指引当代中国的家庭伦理建设,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就该书研究内容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第一,探究了家庭伦理的概念,分析、比较了家庭伦理范畴与社会伦理、家庭道德等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家庭伦理指称的是组成家庭的成员在爱情、婚姻、父母如何对待子女、子女如何赡养父母等方面遵守的行为规则。有家才会有基于家庭的道德文化。家是什么?它是怎样来的?张著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观坚持家庭就是人生产自身的组织,作为社会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家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基于家之上的家庭伦理就是“规定调整家庭人伦关系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根植于社会实践之中,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P36)它的实质是关于家庭关系的道德哲学。家庭伦理的历史演进大约经历了群婚制时代的萌芽、偶婚制时代的初步形成、一夫一妻制时代的正式形成。其中一夫一妻制时代的家庭伦理又经历了奴隶社会的等级家庭伦理、封建社会的宗法家庭伦理、资本主义的契约家庭伦理,进而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平等家庭伦理。就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而言,家庭伦理是社会伦理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社会伦理是家庭伦理的扩展与升华;家庭伦理规范的是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秩序,是从家庭单位上调整人的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譬如敬朋睦邻、尊长爱幼,因而它不仅是社会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实体”,是社会伦理的缩写,社会伦理则是家庭伦理的辐射和放大。家庭伦理与家庭道德既相互依存,家庭伦理是家庭道德的哲理化,家庭道德则是家庭伦理的世俗化,家庭伦理指导家庭道德,家庭道德丰富家庭伦理,也相互区别,家庭伦理是以哲学的视野规范家庭关系,具有方向指引和价值导向性,家庭道德则是调整家庭关系的具体行为规范,主要是思想教化和行为合范。

第二,详实地探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形成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秉具的基本特点。作为无产阶级家庭伦理思想反映的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其形成背景既有现实中马克思恩格斯本人自小所受的自由而人道的家庭文化熏陶、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批判、寻求对资本主义拜金性家庭伦理的替代思考,也有理论上对欧洲上古希腊古朴式家庭伦理、近代文艺复兴时人道主义家庭伦理、宗教改革运动时反禁欲的家庭伦理的批判性吸收,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倡导的家庭伦理(康德倡导的契约式家庭伦理、黑格尔“实体性”家庭伦理、费尔巴哈“人本论”家庭伦理)和空想社会主义推崇的家庭伦理(譬如圣西门的实业制下普遍幸福的家庭伦理、欧文的婚姻自主家庭伦理等)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就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形成过程而言,大约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丰富阶段。《论离婚法草案》和《启示录》分别代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萌芽阶段的认识。在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形成阶段,他们已经逐步意识到两性关系是人基于自然性的伦理要求,譬如马克思直陈到,“人对人的直接的、自然的关系是男人对妇女的关系。”[2](P184)男女爱情是人基于合理情欲的道德操守,家庭是社会有机体的细胞组织,“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后来,当需要的增长生产了新的社会关系而人口的增多又产生了新的需要的时候,这种家庭便成为从属关系了。”[2](P532)

在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成熟丰富阶段,他们则清楚地认识到,婚姻的实质是人在特定关系中的自由,结婚的道德条件是确保人在婚姻生活中解放,离婚的法律确定则体现了人之婚姻的伦理本质。就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形构家庭伦理的前提认识、家庭伦理的本质认识、家庭伦理的一般规律认识。社会生产内含的除物质生产外的人自身的生产、基于劳动实践和附属一定社会关系的人之本质、人对解放的终极价值诉求构成家庭伦理形成的前提;关于家庭伦理的本质,性爱与血缘造就家庭伦理的自然基础、责任和传承是家庭伦理的根本属性、自由与平等是家庭伦理的价值取向、经济关系是家庭伦理的重要基础;家庭伦理随生产方式发展而发展、随社会文明进步而进步、在传承与交流中创新则是家庭伦理动态存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秉具的基本特点则主要体现为主体性、实践性、批判性和科学性。

第三,概略地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世界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出现,不仅对西方发达国家弱化基督教家庭伦理禁锢、兴起女性主义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有重要的思想支撑作用,而且宏观引领了苏维埃俄国消除封建的宗法制家庭伦理、倡兴有爱情的家庭伦理、开启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建设,并且,对亚非拉的印度、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摧毁落后的封建家庭伦理束缚、建设现代家庭伦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也有积极的思想启示作用。譬如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成立的巴西共产党一经诞生,即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宣传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等马克思倡导的现代家庭伦理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家庭伦理建设影响上,它间接地熏染了中国家庭伦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向,为中国化的毛泽东家庭伦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伦理思想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先天思想养分。

第四,给出了作者关于怎样以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服务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的现实建议。针对当代中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家庭伦理建设上遭遇的一些伦理困境问题,譬如由情感和亲情淡化引致的家庭人伦关系边缘化、自由主义致使家庭伦理价值异化、极端个人主义导致家庭道德责任淡化,作者认为其症结一是社会政治变革掀翻了传统家庭伦理却尚未全方位、系统有步骤地建构起现代家庭伦理;二是家庭道德观念波动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阵痛;三源于家庭伦理建设受到改革开放中外家庭伦理文化空前激荡影响;四是地方政府推动社会发展时重经济进步轻道德伦理合范建设。继续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的新型家庭伦理建设,其一,以培养高尚的爱情观和婚姻家庭观、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塑造高尚的家庭伦理道德;其二,以树立正确的家庭利益观、树立正确的家庭诚信观、树立正确的家庭幸福观确保家庭价值观合乎社会主义家庭伦理价值取向;其三,以“新三纲”(人纲为社会主义道德自律、亲纲是以重视家庭亲情为准则,家纲则是以和谐家庭建设为价值趋向)扬弃“旧三钢”(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以“新五常”(天人相合、家国相连、夫妻相和、亲亲相扶、朋友和善)扬弃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伦理建设的价值尊则。

诚如作者所言,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对家庭伦理问题的关注即是中外理论界的重要课题,但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人类才真正系统、科学地把握到家庭伦理的存在前提、本质、发展规律等要素。在鉴于迄今国内外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系统性、深入式探究的论著相对颇少背景下,该书在选题的理论新颖度与现实意义上、在解读的系统与深度上、在中国化指引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的实践应用上等,都凸显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第一,选题前沿,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强。家庭伦理问题,虽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但由于国外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偏见,国内学界的不少同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没有一部研究家庭伦理问题的专著,开展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研究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这就使得截至目前在国家新闻出版署CIP数据统计中,尚未发现有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专著出版。就中国知网关于马克思或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文章数据统计而言,迄今也仅有10篇,并且多以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宏观、泛泛解读为主,系统深入地展开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探究书籍则基本上没有。张红艳教授系统、深入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阐释,不仅具有理论补白价值,在当代中国家庭伦理转型建设现实遭遇不少诸如互换配偶、网婚、重婚、家庭空巢、父母与子女亲情淡薄等家庭伦理问题时,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伦理思想尤其是其当代价值,更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第二,解读严谨、系统、有深度。在布局上,张红艳教授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探究,首先对探究的核心范畴家庭伦理进行了概念界定,接着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形成家庭伦理思想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具体、全面地剖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秉具的基本特点,概略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对现代世界家庭伦理建设的影响,最后就当代中国家庭伦理转型建设中遭遇到的一些困境,给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一些具体建议,研究体例非常严谨、系统。在探究进度上,初步具体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内容区分为了家庭伦理之基础论、家庭伦理之本质论、家庭伦理之规律论等三个组成部分,又具有一定的深度。

第三,在中国化应用、解决当代中国家庭伦理转型建设困局上有一定的意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探究,并不是把它变为一种历史的考据学,也不仅仅是用以对现代世界的家庭伦理建设现状给以合理的理论解释,而是关键的拿来理论切合实际地指引当代中国的家庭伦理建设。该书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探究,并没有止步在准确、科学、严谨的学术解读上,而是根本地把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探究,服务在对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的形成困境科学阐释、服务在助力当代中国实现国家的家庭伦理建设顺利转型上,因而该书对当代中国家庭伦理观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尽管张红艳教授的著作在许多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笔者在拜读过程中,也发现本书在部分章节内容、在部分标题语言的组织上,还可以有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研究的空间。譬如张著的第五章,如能就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对西方发达国家、对苏俄、对亚非拉的印度埃及巴西的影响给以更加深化、细致的分析、探究,就将使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世界影响更加直观、深刻。

[参考文献]

[1]张红艳.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哈丽云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4641.2016.01.02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恩格斯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