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国防动员法制建设

2016-04-11戚金霞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法制建设转变观念

戚金霞

(贵州民族大学 法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论新时期国防动员法制建设

戚金霞

(贵州民族大学 法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国防动员法规是国家顺利行使国防动员职能的基本法律依据,是激发公民踊跃参与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动员工作制度化的重要保证。为了全面履行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完成多样化的军事任务,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国防动员法律制度。新时期加强国防动员法规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宣传力度,培养法制意识;转变落后观念,树立法治理念;制定立法计划,加快立法步伐;完善执法机制,提升执行力度;强化司法职能,及时化解矛盾。

【关键词】国防动员;法制建设;转变观念;制定计划;完善机制;强化职能

在新时期施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背景下,国防动员工作涉及的范围将会更加广泛,对质量水平与反应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效地促进新时期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使用法规进行调控。完善的法律体系可以对国防动员体系中的机构、任务、目标、措施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进而有效保障国防动员能力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局面,国防动员工作与原来的工作相比亦有所变化。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依法治国将体现出新的特色和生机。因此,重新定位国防动员中的各项责任与义务是亟待解决的事情。可以看出,“新的定位必定可以推动国防动员法的进步和发展。”[1]78国防动员法制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越来越完善,那么相应地也为当国家面对各种冲突事件的时候,可以很好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理论支撑。

一、新时期国防动员法规的重要作用

1.国防动员法规是国家顺利行使国防动员职能的基本法律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可以看出,国防动员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来适应高度集中体制和计划经济的行政动员手段已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在新时期、新的社会环境下,“国防动员建设必须依法进行,发挥法律具有的稳定性、权利义务和责任明确性、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等特点。”[2]96世界各法治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国防动员立法,以提升自己的国防潜力、国防实力以及由国防潜力向国防实力转化的能力。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活动,包括国防动员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没有法律赋予的权力,没有法律确认的任务、职责和制度,动员工作就很难开展起来。因此,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顺利开展国防动员工作,在国防动员中实现国家对社会各方面统一领导和指挥的重要保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防动员法规从法律上确认各级政府和军事指挥机关领导、指挥国防动员的权力和职责,是国家行使动员职能的法律保障。其次,国防动员法规使各级权力机关凭借法律的高度权威,对动员工作实施顺畅、有效地领导和指挥。这是国家统一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国防动员的重要保障。再次,国防动员法规是监督和检查国家职能机关有效行使动员职能的法律保证。国防动员法规一经颁布就具有了高度的权威性,“任何阻碍和破坏国防动员的行为,各级机关在组织领导动员工作中的渎职、失职行为,都将受到惩罚。”[3]123

2.国防动员法规是激发公民踊跃参与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可以看出,世界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霸权主义、局部冲突依然存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的相互交织,威胁着我国的国防事业,使我国的国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须有效推进国防动员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做好应对,而国防动员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是否得到全体公民和各种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激发公民踊跃参与国防建设,当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依法实施快速动员。公民的支持、对国防动员的动力一般不会自然形成的,主要与战争的性质、政治动员的广度和深度相关,另外来自法律的规范与导向。国防动员法规作为国家法律规范的组成都分,代表着一种社会规范和导向。它规定国家在战时的职责,集体和公民在战时应当承担的义务和应遵守的规范,对国家各级机关、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全体公民不仅有很强的约束力,而且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引导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防动员法规不仅对国防动员主体的行为可以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而且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公民和组织的行为。”[4]89因此,引导人们明确自己在国防动员中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从而可以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大大提高支持和投身动员工作的积极性。可以看出,公民自觉的形成和社会组织自觉把国家安全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支持和参加国防动员的法制氛围,是有利于国防动员工作的顺利展开。

3.国防动员法规是实现动员工作制度化的重要保证。“法规的功能之一就是使纷繁的动员工作制度化。”[5]184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和严格的立法程序形成的国防动员法规,体现了国防动员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很强的约束力。因此,要使复杂的国防动员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借助于动员法规的规范作用。有了动员法规并认真按照法规的要求去做,就能够大大减少和避免工作上的忙乱与失策,提高动员效率,保证各项动员任务按既定计划顺利完成。把国防动员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动员工作关系的必然趋势。如何看待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单纯依靠行政、教育的方法已不完全适应,还必须依靠法律手段保证其实施,才能把各项动员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我国国防动员法规建设的现状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就十分重视动员体制的建设,曾先后颁布实施多种动员法律,例如1932年10月13日颁布的《关于战争紧急动员令》。建国以后,在总结以往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动员法律,主要有:195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尤其是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国防动员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此外,国家还制定、颁布新的国防动员法的条例、动员的要求以及动员的组织实施程序和方法等,为国防动员的法律保障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和有力的支撑。可以看出,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动员法体系还不够完善,立法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虽然《国防动员法》已经颁布,但是其只是在总体上对国防动员进行了诸多原则性的规定,存在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还不够明确,对职能部门如何做好国防动员工作缺乏具体法规规定等问题。具体来说,我国现行的国防动员法律体系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诸多国防动员法规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执行细则,不便于实际操作。我国现有的国防动员法规过于原则,影响实际操作;而与国防动员法规关系最密切的经济法规中,都没有动员法的内容,有的甚至与国防动员法要求相抵触,如公司法,交通、建筑、城市规划等行业法规。

2.部分国防动员法规不适应现代军事信息化。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主要是针对单一的战争行动制定和颁布的,但是近代我国的国防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而之前所颁布的法规已不适应多样化军事行动对动员工作的需要,面对全新的军事现代化的局面很多是需要调整和修改的。因为动员法规的滞后,使得行政命令缺乏应有的法律保证,导致国防动员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快速高效和高度灵敏。

三、新时期加强国防动员法规建设的建议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军队、企事业单位的共同职责。只有国家武装力量、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全体公民都严格遵守国防动员法规,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上,依法推进国防与军队改革,才能更好地履行国防动员法规所规定的国防义务,才能在平时做好动员准备,战时积极实施动员,保障战争需要,赢得战争胜利。为此,应着重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1.加强宣传力度,培养法制意识。深入宣传是保证国防动员法规施行的前提和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对国防动员法规的内容及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国防动员法规的贯彻施行。对于国防动员法规的宣传工作要重视,在宣传的时候可以结合国家开展的全民普法教育,运用广播、影视、报刊、报告会等各种媒体和手段,特别是对法制宣传片的运用推广,在对人们的法制意识的培养上起到一定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宣传片比较直观易懂,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宣传片容易激起人们的兴趣,特别是在题材和录制方面可以融入一些真实性的材料。因此,广泛深入地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做好宣传普法工作,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此来提升人们遵守动员法规的自觉性,依照动员法规办事。只有做到平时准备常抓不懈,战时需要才能召之即来。

2.转变落后观念,树立法治理念。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环境,使人们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法与观念,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更新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要克服“重视动员基础建设、忽视动员能力培养”的思想。长期以来,提及国防动员准备工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战略物资储备、军工生产线等国防动员基础建设,忽视了国防动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忽视了国防动员法规的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保障战争需要,必须依靠法规等手段规范部门(行业)、企业和个人在国防动员活动中的行为,满足战争需求。其次,要克服“以权代法”的观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行政命令是调控国民经济活动最重要的手段,长期以来,以“权”代“法”现象尤为突出,以至人们的法制观念十分淡薄,认识不到法制的重要性。但是,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离开了法律保障,国防动员准备与实施将难以进行。

3.制定立法计划,加快立法步伐。国防动员立法工作是我国国防动员工作走向法治的首要问题。近几年,国防动员的立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颁布了一些涉及国防动员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条令条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国防动员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确立了法律依据。但是,与信息化条件下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尽快改变国防动员工作法规不健全的状况,增强国防动员法规的适用性。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建立健全国防动员组织机构的同时,要有计划地成立从事国防动员法规建设的专门机构。二是制定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国防动员法定程序。作为国防动员的法定程序,必须反映国防动员的特点规律,这是取得国防动员效果最优化的必要环节和步骤,违反了就会影响国防动员的效果,甚至出现偏差。特别是对于涉及到国防动员有关原则和重大问题的程序规定,必须严格规范,不能过于灵活。但是对于那些不影响大局的具体的工作程序则应简单明了,否则会束缚人们的创造性。三是要加快国防动员立法步伐,逐步形成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需要相适应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国民国防动员法规体系,使之更具有整合功能。而要实现国防动员的法制化,必须区分轻重缓急,制定颁布相关的国防动员专门的法规,如武装力量动员、政治动员、经济动员等,把人民武装、经济、人民防空、交通战备、民船、科技、信息和政治等方面的动员规划列入立法范畴,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攻关,尽快出台,满足急用,并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有关法规内容。各地应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抓紧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地方性国防动员法规,如实施细则、实施办法等,在制定立法计划的同时也为国防动员法的完善与革新提供依据与支持。

4.完善执法机制,提升执行力度。“执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法律实施的最终后果。”[6]4要保证国防动员法规得到贯彻实施,就必须加强执法工作,完善和强化执法机制。事实表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所带来的问题,远远大于无法可依所带来的问题。它一方面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防动员工作的混乱。法治化的国防动员乃是一种依法而动的执法行为,既可能存在执法不力的情况,也可能存在执法侵权现象。而问题在于,国防动员法规行政执法由谁负责急需明确,因为执法主体的明确性是法律得到有效落实的前提条件,国家在设立各级国防动员机构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另外,要赋予国防动员相关执法机构明确的法律权限,使其有法可依,按权施法。尤其是对于行政执法机构来说,要赋予其明确的执法权限,使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处理国防动员的各项工作,树立良好的法制权威,做到说话有人听,命令能迅速执行,确保各项国防动员工作的落实。

5.强化司法职能,及时化解矛盾。司法是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本质上是一种护法活动。相对独立的司法机构对维护法律的尊严,保证法律法规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防动员领域司法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国防动员法规的严格贯彻,保证动员法规全面顺利的实施。而在长期只重视行政手段解决国防动员领域的矛盾与纠纷的传统下,导致司法职能没有在国防动员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司法工作是保证动员法规贯彻落实的重要方面。一方面,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在发生有关国防动员事宜的纠纷时,相关部门在运用行政手段处理问题的同时,也应在调解工作没有效果的情况下适时引导当事人利用司法手段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最高法院应进一步完备国防动员法方面的司法解释工作,以便较好地指导各级法院的司法工作,从而公正及时地解决纠纷。因此,可以看出,强化司法职能对国防动员法规的实施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四、结 语

同所有的法律制度一样,国防动员法规需要严格执行检查,才能确保有效的监督。但是,我国的国防动员法相对来说起步没有那么早,在管理上与模式运行上还比较单一。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并且在我国已经进入依法治国的时代中,而之前一些陈旧的法规显得有些不适应也是正常的现象。那么对我国的国防动员法规建设怎样适应新的现代化军事与依法治国的国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不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在战争年代,都应当对国防动员法给予应有的重视是必然的事情。近年来,我国各个领域都进入信息化时代,军事领域中高科技的运用和焕然一新的国防现代化军营,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作战的手段,并且加快了国防动员法规的革新。为此,国防动员法规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对国防动员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上。我国已进入依法治国的时代,国防动员法势必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为我国的国防事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力.战争动员学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2]谭冬生.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战争动员分册[Z].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

[3]吴子勇.战争动员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4]陆海明,钱寿根.军事法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

[5]余子明.国防法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6]周涛.加强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国防,2009(4).

(责任编辑王爱玲)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Law of the New Era

QI Jinxia

(Law School, Guizhou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The defense mobiliz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the legal basis on which the nation smoothly perform the function of the defense mobilization. It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mobilization system and it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inspire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fully fulfill the historical mission in the new period and accomplish a diverse array of military tasks, China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of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defense mobiliz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new period, we can commence from the following: strengthen propaganda, cultivate legal consciousness, change the backward ideas, set up the concept of the law, formulate the legislative plan and speed up the pace of legislation. And we will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law enforcement, enhance enforcement,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nd dissolve the contradiction in a timely manner.

Key words:defense mobilization; legal construction; change ideas; make plans; improve the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functions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26(2016)01-0082-04

【作者简介】戚金霞(1984-),女,河南驻马店人,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法律逻辑、逻辑史。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基于格值逻辑的自动推理方法研究”( 黔科合丁字LKB[2012]02 号)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09-20

DOI: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1.020

猜你喜欢

法制建设转变观念
市场竞争下的道德与法制建设
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及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培养创新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揭开人情交往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