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的道德失范与重建

2016-04-11唐剑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道德

唐剑

(湖南警察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8)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的道德失范与重建

唐剑

(湖南警察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8)

当前,公安高校的公安专业学生中,出现的道德失范表现为:人生观、世界观扭曲、社会公德缺失、警务化管理落实不到位,违纪现象频发、学习风气差,考试舞弊现象时有发生、责任意识淡薄,不敢担当。道德规范的重建,应从以下入手: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严明的管理来促进道德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重塑大学生优良品质、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公安院校学生;道德;失范;重建

一、公安专业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人生观、世界观扭曲。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公安机关接受党的绝对领导,并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此来带动广大人民群众。但是,在社会大气候影响下,在商品经济大潮负面效应的冲击下,部分学生的三观出现了偏差,甚至发生了扭曲,具体表现在:

1.拜金主义、拜权主义盛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指导警察思想行为的最本质标准,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在部分学生身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现象滋生。把金钱、地位、权力当成辉煌人生的象征,追求的不是真善美,而是官场仕途;研究的不是名著经典,而是官场小说;陶冶的不是情操胸怀,而是官场生存法则。

2.入警动机不纯。入警动机的性质纯洁与否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入警行为是否真正具有先进性,入警后的表现是否积极向上。部分学生入警动机复杂多样,为人民服务的警察意识模糊:有的为了工作稳定、将来有较好的就业保障而入警;有的因为听从父母的劝导认为警察受到社会的尊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入警;有的人更是为了仕途而入警;很大部分同学认为警察有一定的权力,穿着制服比别人更有优越感等。

(二)社会公德缺失。

社会公德是社会的全体成员在社会交往和公共共同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公安院校的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治安维护者和社会公德建设的主体,从整体上看,现在公安专业学生具有了较强的公德观念,然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社会公德心令人担忧。他们缺乏忧国忧民的大局观,自私自利,无奉献精神;缺乏感恩意识,没有回馈社会、服务人民的好思想;缺乏文明礼貌意识,在生活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食堂、操场、教室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起哄;在学习中,任意剽窃他人劳动成果,上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在公共区乱写乱画;在社会中,随意践踏草坪,乱闯红灯等行为,可见部分同学社会公德意识极度淡薄。

(三)警务化管理落实不到位,违纪现象频发。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作为公安专业学生,严守纪律是我们道德的底线,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的特色,通过警务化管理,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使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习、训练、生活秩序能够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人民警察应警容严整、仪表端庄,警察的良好形象从着装开始,为此,公安部制定了《人民警察警容风纪管理办法》,学校也制定了警察着装管理规定。但校园里仍有不按规定着装的行为:警便混穿,着制服不穿皮鞋,在公开场合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歪戴帽子、穿拖鞋,男生蓄胡子女生留长发等等。

(四)学习风气差,考试舞弊现象时有发生。

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考上大学之后就可以松一口气,拿文凭是念大学的最终目的,对考试的认识不够充分,学习风气不浓,课堂上无精打采,平时学不学无所谓,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睡觉、上网聊天、打牌、逛街、谈恋爱、打游戏、做生意等方面。平时不努力,一到考试就抱有侥幸心理、虚荣心理,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五)责任意识淡薄,不敢担当。

公安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作为普通大学生的责任还肩负着作为警察将要承担的服务人民维护秩序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预备警官,应该有勇于担当的精神、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但是现状却令人担忧。理想信念淡薄,注重权力,不讲义务,逃避责任,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注重个性发展忽略自我奋斗,忽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服务性不强,看重个人得失,仅考虑个人需要不曾想到社会贡献。

二、造成公安专业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

在时下发展迅速的社会,公安专业学生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也随着社会潮流的变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既是以往热潮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延续,又集中反映了时代特征,其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传统文化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学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在完善道德、人格中起到了指引作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部分落后、腐朽、糟粕思想却成了阻碍社会进步、造成道德失范的理论支柱。传统文化中负面的思想其本意是批判,警示人们引以为戒,可很多同学在不加以辨别的情况下奉为行事指南,引用古之俗语言之凿凿,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有仇不报非君子”的狭隘,“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算计,“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愚昧等等。

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思想运用不当势必造成道德的沦丧与下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演变成今天的老人摔倒不敢扶,到底是什么让扶一个摔倒的老人有如此多的道德顾忌,还要出台《老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社会道德的沦陷和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信任危机无不让人心寒。昆明事件8名恐怖分子(其中两名女性)在大庭广众之下砍死29人砍伤140多人,面对暴徒,成百上千的人只知道四处逃躲,散沙一般任人宰割,但凡有临危不惧的正义与勇气,有团结互助的意识,一同联合起来反抗,也不至于造成如此大的伤亡,这无不都是思想中的自私与懦弱的劣根性。

(二)现代教育的误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家庭环境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成才。在孩子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的形成中家庭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尤为强烈,这种心理导致家长们向孩子灌输社会中较流行的庸俗化、功利化思想,使得这部分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没有了集体思想与奉献精神,进校时“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就已经成型,对学校的正面教育不以为然。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生活上缺乏处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心理调节适应能力。

从家庭教育步入学校教育,道德教育的分量始终没有占据主导。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导致了对道德教育的忽视,盲目追求升学率导致对德育的放松。学校只注重强调知识的输入、成绩的提高、升学率的提升,很多中小学往往把提升学生成绩当成教育核心,把对孩子们基础道德教育的重担抛给大学。

(三)互联网等新媒介带来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革命性变革,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与互动、网络信息的广泛与丰富使给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其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引发了新的道德问题。不法分子可利用网络的自由,冲击传统的道德观念,披着民主、自由、平等的虚假外衣传播消极文化、不健康的价值观,迷惑一大批崇尚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热血青年。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与规范,内在道德信念一点一滴的被吞噬,导致道德感淡漠,甚至导致人格扭曲与犯罪。2012年发生在长沙的“9.18”平和堂事件,也正是不法分子在各大网络串联散步谣言,蛊惑在校大学生及社会热血青年,煽动一大批爱国志士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对平和堂进行打、砸、抢、烧,引发了抢商场贵重物品、砸同胞汽车、烧门店建筑的恶行。

网络对于个别干群冲突、警民矛盾、领导干部贪污腐化、以权谋私、败坏社会风气的现象予以充分曝光与没有节制的扩大,影响了公安专业学生职业的道德观形成。对不良现象的揭露对世人起到了一定的警世作用,然而过分关注和夸大劣迹,将公众注意力过多地引向权力和物质所滋生的腐败现象,对于学生的道德追求和道德行为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公安专业大学生长期沉浸在这种错误道德影响源的影响中,其中的一些不道德、不健康的观念和行为反复在学生身上得到强化,使得这些观念和行为随着学生的网络生活不断地向网络环境中迁移,于是便产生了社会道德和网络道德的各种失范行为。

(四)高校对公安专业学生道德教育的忽视。

公安专业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的局限性和就业渠道的单一性,逢进必考就业前景的不确定性给学生思想带来了冲击,形成了高考之前考大学,高考之后考公务员的格局,而忽视了品德、人格培养的“德育”教育。

就业困难是我国大学生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具体到公安院校,由于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制度逢进必考的改革,公安院校的“入校即入警”机会渺茫,部分公安专业学生毕业脱警服给公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学校教育侧重于引导学生怎样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警察。学生也往往从自身的直观取向中做出简单的判断,学习重心直指公务员考试,以考上公务员为首要任务,毕业生层层往下传递这种情绪,导致整个公安专业学生群体缺乏对学校安排的课程的兴趣,仅对与考公务员有用的课程下功夫,公安专业学生的整个知识结构陷入畸形之中。

公安专业学生因其职业性质的特殊性,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应当在警务技术技能学习锻炼之上,而因就业因素的影响,让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将基本定位集中在能否通过公务员考试、顺利进入警察队伍上,培养模式的偏差让部分大学生过于偏向智育而忽视德育,对于所要具有的思想、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标准认知不明确,为人民服务意识也有待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政治、文学、哲学、经济缺乏浓厚兴趣,导致思路闭塞、视野局限、见解肤浅,这进一步妨碍了学生自身树立高远的理想和抱负。

(五)追责机制的不完善。

公安专业的学生是纪律部队的先锋军,用制度来形成纪律,用纪律来规范言行,用举止来体现道德素养。警校管理不缺制度缺落实,不缺执行缺力度。特别是对于违纪学生,人性化管理和严肃处理之中徘徊犹疑,惩处力度不明晰,对于职责过失象征性的小惩大诫,找关系、开后门的现象已逐步触及到学校这块净土。对于讲纪律讲制度的队伍,如果有错不纠、有过不罚,势必滋生学生的侥幸心理,扰乱严格的管理作风,造成道德素养的下滑。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中国式过马路”就是追责机制不完善的体现,人们没有最起码的安全意识、没有敬畏心理、更没有遵章守纪的概念,一副“无所谓”、“反正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心理。而在新加坡繁华的街头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红灯亮了,即便是街道上没有任何的车辆通过,人们走到此,都会自觉地在炎炎烈日下等上几分钟,待绿灯时才横过马路,似乎这成为了新加坡人的一种日常习惯。这座国际上远近闻名的“处罚之城”,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序、清洁、干净、文明,这都是他们的“处罚文化”所带来的正面效应。连最细小的人为过失都要给予经济上的处罚或肉体上的惩罚,如“朝车外乱扔垃圾,罚款6000新元;不许在公共场所嚼口香糖,乱扔口香糖和其他不易清扫的废物,罚款1000新元;破坏公共财物,罚款5000新元”。处罚文化大大提高了个人的自觉性,如果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有这种完善的处罚体系形成了追责意识,处处都会留下文明的足迹。

(六)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为人师表,自身的言行举止就是品德高尚的化身,而实际中,教师队伍的诸多问题也是学生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一是师资数量问题。公安院校的师资力量是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训练要求的,以湖南警察学院原四大队为例,349名学生七个区队只有四名指导员,其中两名还要担负大队长、教导员职责。学生在日常行为养成、生活训练管理上最要依赖指导员的关注与管理,指导员的超量工作负荷势必会影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二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警校学生的教育中政治素质的培养是第一位,如何强化警察职业所需要的忠诚意识、奉献意识、协作意识等是重点,而部分教师学术水平高于政治修养,忙于自我的论文发表、项目建设、职称评定,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培养、甚至在课堂上讲怪话、发牢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三是教育系统机制重学偏德。道德教育不只是工作部门自身的小循环,而应该形成全员参与的大循环。从学校的组织结构上来看,各部门都有严格分工,人们习惯于认为道德教育是德育部门的事,于是就出现了教书、科研、服务不育人的现象。

三、公安专业学生道德规范的重建

道德观念是警察更好为人民服务的基点和灵魂,它决定和影响着警察的行为方式。要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治理好道德失范,关键在于教育。只有抓好道德教育,提高思想境界,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道德失范现象发生。针对失范的原因分析,试列举以下途径以达到道德重建的目的。

(一)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经过历史的涤荡与沉积,也铸就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透出的完整、和谐、智慧的灵光,对于道德迷失的公安专业学生,无疑也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感召。客观对待先人提出的理论和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正能量。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的积极部分对于培养公安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忠为国的思想有助于培养“立警为公”的思想意识;重民爱民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公安专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思想有助于培养秉公执法、清正廉明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有助于培养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也是立身之道。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势必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势必要坚持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势必要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公安院校学生作为公安队伍明日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将来走向社会、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牢固树立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法律的思想,具有甘于奉献、团结协作、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以严明的管理来促进道德建设。

一是坚定政治信仰,把牢德育大关。以“四忠”、“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湖南公安工作精神”、“校风校训”、“入警宣誓”等为主要思政内容,通过开展思政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忠诚教育,夯实从警思想基础。通过观看公安题材电影、开展与警察失败案例、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等相关的主题班会、时事政治学习、开设优秀民警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职业道德。

二是纪律塑德,用纪律作风保证德行操守。通过学习《学生手册》、《警务化管理实施细则》、《学生管理规定》、“三项纪律”等警纪警规、校纪校规,警察行为规范和“四严”要求。通过定期警容风纪检查、生活制度、请销假制度、奖惩制度的落实等措施,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力争把公安学生培养成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公正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惩恶行,强治理,树正风。坚持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坚持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管理,规范特定环境下的道德行为准则,严格杜绝一切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建立对失德违法行为的惩戒机制,对失德的学生,必须依校规校纪严肃处理;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通过一系列制度手段,让道德失范的个体了解到道德重塑的重要性。

(三)丰富校园文化建设,重塑大学生优良品质。

警察文化能催生更大的战斗力,培养公安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应该以警察意识的培养为核心,开展主题班会、思政教育、时事政治学习等教育活动、以警务技能的强化、警察心理的调适、集体思想与奉献精神的培养等为主题的技能竞赛,调动学生的自身素质建设。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节等第二课堂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发展的作用。公安院校还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功能,从警察精神文化的不同侧面,构建与完善环境育人的陶冶机制,塑造公安院校学生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还可以通过开展系列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及思想创新性。还可以借助榜样的示范、优秀民警来校做讲座让学生了解到职业的神圣和光荣,树立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影响力,联系实际、生动活泼、注重序列、灵活多样的要求开展教育活动。

(四)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力度。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和保证”。要加强公安院校道德教育管理,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使道德教育与警务化管理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打破“大锅饭”现象,政策上向专职学生管理干部倾斜,提升指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学生管理队伍中来。建立科学考核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考核细则,既要管好队伍又不能管死队伍,保障学生管理队伍的平稳有序发展的同时又充满活力,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二是要加强学管干部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干部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管理知识;不仅要学习管理方法,还要学习管理艺术,使自己成为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专家。完善队伍素质建设,定期对学管队伍进行各项专业培训,打造一只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顽强、道德高尚的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队伍。

三是要建立学校和基层一线的交流机制。公安院校培养的是未来警察队伍的接班人,则势必要了解当前基层一线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加入这支警察队伍有什么要求。建立学校和基层一线的交流机制目的是让学校和基层一线接轨,学校和基层一线多沟通多交流,一线需要什么,我们就教给学生什么,这样就使得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全面,从而帮助同学们毕业之后迅速适应角色的转换,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文件纲领,对培养爱国情操、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主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吸引他们自觉参与,更好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利用新闻、宣传、出版、文艺等方式坚持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主旋律,宣传“八荣八耻”,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观,挖掘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各类网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给在公安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导向作用。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艺术团体和文化部门大力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利用节假日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定期组织公安专业学生集体参观各类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安部门坚持不懈的开展“扫黄”、“打非”,净化网络环境和文化市场,给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1]关文军.加强公安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公安教育,2000,(9).

[2]岳 磊.公安院校警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董晓薇,赵诗钟.公安院校应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政法学刊,2008,(2).

[4]孙传文,操维琦.道德失范的根源及其重构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08,(9).

[5]唐亚豪.道德教育:大学的重要责任[J].教育探索,2005,(3).

[6]唐嘉瑛.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归因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

[7]张滨乡.公安院校校园文明建设的整体性思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8]刘 晨.网络文化对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6).

(责任编辑:李宗侯)

D035.15

:A

:1674-5612(2016)05-0136-06

2016-03-25

唐 剑,(1975-),男,湖南浏阳人,湖南警察学院交通管理系学生大队教导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