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养牛之道”看学校管理
2016-04-11孙娜
■孙娜
由“养牛之道”看学校管理
■孙娜
一位老农正在喂牛。奇怪的是,他直接把草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有路人间:“老人家,你为什么不把草料放到地上让牛吃呢?”老农说:“这种草质量不好,放在地上,牛不屑一顾;但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到的屋檐下,它就会使劲去吃,直到把全部草吃个精光。”
读完这则故事,笔者不得不佩服老农的智慧。为了能让牛始终对草料保持强烈的食欲,老农不是简单地将草料放到地上,而是将其放到牛勉强可以够到的屋檐下。因为草料放到地上,牛不费力气就可以吃到,所以牛对草料就会兴趣索然、不屑一顾;将草料放到牛勉强可以够到的屋檐下,虽然草料还是那个草料,但牛必须要伸长脖子才能勉强吃到,为了能获得足够的养分,牛就必须要拼命地吞食这来之不易的草料,所以牛对草料的兴趣自然会大大不同。同样道理,校长要想让教师在工作中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校长就必须对教师进行有效地激励,让教师始终对自己所从事地工作保持强烈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教师的潜能焕发出来,个个都奋勇争优。
校长要为每个教师制定具体、恰当而非高不可攀的目标。有证据表明,为教师设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通常会使教师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但是,这里的目标并不是没有条件限制、随便制定的,而是必须从教师的实际出发,要把学校的要求和教师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并且目标的设定也不是放置在地上和槽头的“草料”,只需埋头就能轻松“嚼食”得了;而是要像树上的“苹果”那样,你站在树下是摘不到的,但只要跳起来就能“够得着”、“摘得到”。这样目标才会有激励作用,才会使教师产生压力,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时,当教师完成阶段目标取得阶段成果时,校长还应该及时地把阶段成果反馈给教师,这样可以让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否够,是否还需更加努力,进而促使教师更好的进入工作状态,奋力向前。
校长要学会成就教师,让其从内心爱上本职工作。需求是工作的动力和引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得到爱和尊重,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欣赏,得到社会积极与肯定的评价。所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要想让自己的教师多做贡献,就必须要学会满足教师的内心需求,要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巧妙搭设各种舞台,给每个教师展现才能、发展才能的机会。这样学校每个教师都会在工作中感受到领导的关怀、并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每个教师在体会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必然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反之,如果校长不能满足教师的这种成长需求,那么教师必然会离你而去,因为谁也不愿意在不能使自己成长的领导手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