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2016-04-11北京市民政局

社会政策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北京市养老老年人

北京市民政局

根据联合国的老龄化标准(即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超过7%),北京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对北京市的经济活动、需求结构、社会服务、医疗卫生等都会带来重要影响。中央和北京市委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此事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十三五”期间要抓好部署、落实。李克强总理要求,要围绕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抓紧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注重可操作性。对此,我市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既要发展养老事业,也要发展壮大养老产业,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必将同步发展,成为我市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本文将明确界定养老产业的概念及其特殊属性,分析养老产业面临形势和问题,对发展养老产业提出意见建议。

一、养老产业基本概念及其特殊性

(一)基本概念

养老产业主要指向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其衣、食、住、行、乐、医等各方面需求的行业,其行业涵盖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产业内容看,主要涵盖以下行业:①老年服务,包括老年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②老年用品,即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各种机械、器具、用品和食品等的制造和销售;③老年健康,即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疾病治疗、老年康复和护理等方面的服务;④养老金融,即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金融投资和理财产品;⑤养老地产,即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房地产开发和社区建设等;⑥老年旅游,即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旅游市场。

(二)养老产业的特殊性

1.对象的特殊性

养老产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表现为:首先,年龄跨度大,从60岁到上百岁,年龄跨度40-50年;其次,异质性强,主要表现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迥异,有身体健康无恙者,有久卧不能自理者,有家境殷实者,有家贫不能自立者;再次,需求复杂,既有基本生存层次的需求,又有较高的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需要涵盖设施、服务、物品等各方面;最后,消费具有特殊性,中老年人大都是家庭经济的主要负担者,很少盲目消费,中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也比较稳定,中老年人消费品市场长期稳定、变化甚微。

2.产业的综合性

养老产业的综合性由其群体的异质性及需求的多样性决定的。从基本需求看,老年人要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又包括了许多方面,如老有所养不仅需要政府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还需要市场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服务。因此,这一产业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涵盖三大产业的综合产业体系。

3.产业的微利性

由于养老产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以及服务和产品的准公共性特征,从事养老产业的企业在老龄市场的单项产品或单项服务中获得的平均利润率相对较小。虽然也有部分行业的老龄产品(如养老地产)具有超高利润,但是从总体上看,多数单项老龄产品和服务的利润率明显低于其他人群,尤其是养老服务业的投资大,投资回收周期长,投资回报率较低。

4.产业的福利性

养老产业的服务对象决定了养老产业并非一个完全私人性的行业,它具有“准公共品”性质,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政策扶。养老产业的市场化并不排斥养老产业的福利性与公共性。如有些养老产业公共设施就需要政府无偿提供,老龄人口中某些无养老能力的特殊群体也需要政府无偿提供养老服务。

二、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养老事业与产业同步发展,加大养老政策法规的创制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养老产业得到初步发展,形成产业雏形。

(一)福利政策初成体系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端于上个世纪90年代,0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先后出台《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在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之后,北京市率先做出回应,于2013年10月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要求把养老服务列入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相应配套落实文件《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本市养老机构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2014年12月,北京市质监局发布地方标准《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并于2015年3月1日起实施。2015年1月,北京市通过了《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标志着全国首部居家养老服务的地方法规颁布,现已启动实施。

(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从2000年开始,北京的部分区县开始试点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全市所有区县都已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特别是2010年《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实施以来,北京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始由试点到全面铺开。2014年和2015年,北京市政府投入约3.6亿元,撬动了社会直接投资30余亿元,建设150个街道乡镇级养老照料中心,覆盖120个街道、乡镇,服务老年人超过180万人。2016年,北京市将继续发挥养老照料中心功能,至少新建40个养老照料中心,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目前,北京建立了上千个养老(助残)餐桌和托老(残)所,向45万余名8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全年发放总额5.1亿元。

(三)机构养老建设全国领先

政府从资金、土地、税费、审批等方面加大扶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养老机构。连续多年每年开工建设1万张养老床位。截至2015年底,全市养老服务机构410所,床位总数达123230张,其中政府办养老服务机构214所,床位数42628张,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196所,床位数80602张。养老机构建设规范管理,现已制定养老服务相关地方标准8项,涉及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院内感染控制、医务室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老年人健康评估、健康档案、社会工作等方面内容。

(四)养老地产竞争日趋激烈

从2013年开始,养老设施用地纳入北京市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多年来桎梏着养老地产发展的“土地”瓶颈已被打开,已经出现了诸多养老地产公司和项目,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但是,从本质上看,养老地产属于地产行业,虽然有些项目也提供养老服务,但是服务对象非常有限,而且服务对象多为经济条件处于中高端的老年人,目前各地已纷纷将养老地产从政府支持的名单已划掉,民政部也明确表态养老地产不属于政府支持的产业。

(五)老年旅游市场出现井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市旅游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尤其是老年旅游增长迅猛。目前北京老年游客规模约2000万人次,规模较大。依托老年专业兴趣团体组队出游情况较多,如通过摄影协会、书画协会等团体组织出游。老年旅游出游方式多样,如结伴游、家庭游、自助游、团队游、高铁游等。老年旅游需求呈现个性化发展态势,文化游、生态游、红色之旅、温泉之旅等产品都深受老人喜爱。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老年旅游作为一个特别的旅游群体,不仅仅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占据着重大的份额,更是北京旅游淡季市场上的主力军。

(六)老年用品研发全国领先

在老年用品研发方面,北京具有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如在辅助器具方面,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是全国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的资源中心和服务中心,开展残疾人产品研发、质量监督等业务;国家康复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专业从事康复器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机构;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则以康复辅具产品研发、康复辅具行业技术标准拟定、康复辅具质量监督检验等见长;北京市假肢中心在产品研发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七)老年健康产业初具规模

在老年医疗方面,北京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如协和医院、北医三院等,其中包括市属三级医疗-北京市老年医院;在老年医疗科研方面,北京市集中了全国医疗最高学府,如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等;在健康管理方面,一些民营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集“医、教、研、养、康”五位一体的国内全健康产业链得到认可和扶持发展。

三、北京市养老产业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

(一)深度老龄化催生了巨大的养老产业刚性需求

目前,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接近280万人,且以每天400人、每年15万人左右的规模和年均6%的速度增长。据北京市民政局的预测,到2015年,北京市户籍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0万,占户籍人口的23%,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5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50万;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650万,相当于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刚性养老服务需求。

(二)首都人口结构调整创造了庞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伴随人口老龄化,我市人口结构发展重大变化,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微型家庭、空巢家庭和高龄家庭,直接导致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亟需相对比较发达的养老服务业作为支撑,这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2014年底,按15-59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北京市老年抚养系数为33.3%,比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按15-64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老年抚养系数为20.2%,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近年来,纯老年家庭数量也在持续增长,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户籍人口中纯老年人家庭人口48.6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6.4%,比上年减少0.2万人。

(三)经济结构调整助推了养老产业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

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首都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定位和目标,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在此背景下,首都的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将面临重要发展机遇,进入提质增效发展的新阶段。养老产业领域宽广,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产业,如老年照料、医疗护理、专项用品开发等,从广义上还带动着老年食品、金融保险、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房地产、教育、旅游等诸多产业的发展。由于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群体数量庞大且增长快,从而提出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使养老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商机,极具经济价值,发展潜力无穷。现有关调查显示,如果城市老年人的人均消费额为 6000 元,消费总额就达2700 亿元,占城市消费额的 10% 左右。目前北京已跻身高收入水平国家(地区)行列,积累了优化提升服务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整个城市居民生活服务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理念升级趋势不断明显,通过消费引领、创新驱动、市场主导、制度保障,以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力,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品质,已经变成重要共识。同时,中央进一步明确了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市也正在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养老产业属于提升保障民生、提升城市和谐宜居程度的重要内容,必将得到重视和扶持,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市将切实增强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的进程,进一步释放养老消费潜力,为首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四)老年人观念和经济条件变化奠定了养老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老年人自身养老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入住养老机构已经是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发展逐步渐变,老年人更加看重生活的品质,希望能够购买到更加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传统的由政府包办的养老福利事业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新一代老年人整体的经济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增长,养老保障是老年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近年来我市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直接带动老年人收入增长,刺激和扩大养老消费。无论从认识层面,还是政策层面,都已经达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需要推进养老服务体制改革,逐步推动养老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养老服务提供主体扩大为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及个人,从而使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养老服务中,养老服务逐渐转向市场,养老服务事业开始转变为养老产业。

三、北京市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虽然养老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但是总体来看,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处于发展初期,养老产业规模偏小、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少、养老服务水平总体不高,养老产业扶持政策还不健全,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

(一)产业形态欠整合

由于我们对养老产业的边界没有进行清晰界定,养老行业设置、发展标准和数据统计等基础要件都不健全。养老产业缺乏领头羊,细分市场中的企业规模偏小,行业兼并重组现象不多,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普遍;相对针对其他年龄群的投资机构,老年产业领域的投资者少,而且规模较小,缺乏持续扩张的鲜明战略;相对其他人群的行业形态分布,养老产业跨度大,从服务到产品甚至到房地产,无所不包,养老产业缺乏内在强有力的纽带将其联系起来,不仅形散,而且神散。

(二)产业政策未形成合力

养老产业领域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既包括生产领域,又包括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等各个环节,涉及财政、工商、计委、国税、地税、物价、银行、民政、老龄委、劳动与社会保障等许多部门。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各部门的政策不仅没有形成合力,甚至相互抵消;重视和发展养老产业,但是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缺少具体配套的政策。在具体的政策设计中偏重于养老事业,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市场力量的忽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还未得到充分体现;政策策设计中对市场的约束过多,尤其对市场组织的不公平待遇,造成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后难以赢利的局面。

(三)产业定位不明晰

目前养老产业处于经营分散、服务和产品单一、层次不高的状态,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卫生方面提供服务,缺少高科技产品和高质量的品牌产品,难以适应高水平竞争。以养老地产为例,由于定位不准和规范引导不到位,多地均把养老地产做为发展重点。在抑制住房投机政策的高压下,一些公司进入养老地产领域,导致养老地产的爆发式增长。

(四)市场化发育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养老产业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虽然政府每年对养老事业的投入有所增加, 但是人口养老化和老年人需求增长的比例要大于养老产业资金投入的增长比例,这就造成了养老产业资金上存在严重缺口。无论是老年服务还是老年产品,均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同时又存在供应相对过剩与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老年人的许多需求并没有促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发展,没有转化成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动力,老年人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即使是在已有一定发展的养老产业领域,养老产业的供需双方之间仍然存在巨大脱节,企业提供的老年用品与服务不符合老年人的需要,不仅老年人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商家也因此获利甚微。

(五)细分市场发展不均衡

当前,根据北京市人口养老化的宏观形势做出的判断,缺少市场细分和对老年人需求的具体调查分析,造成许多产品和服务模式雷同,缺少特色。从客户群体看,针对高端群体的养老产业发展较为充分,尤其在养老金融和养老地产方面,其客户群体主要是高端人士。在这些领域,以大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而为中产阶级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则以小企业和小机构为主。从产业领域看,北京市的养老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养老服务、养老地产、老年旅游等少数几个领域,而需求量巨大的老年用品市场开发不足。

四、促进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的总体建议

当前,北京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发展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亟需加快发展养老产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需求,不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科学确定养老产业发展目标

我国养老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然北京市养老产业处于全国前列,但是产值规模仍然偏小。基于这种现实,宜分阶段制定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养老产业发展滞后于老年人口快速发展和巨大老年消费群体需求的现状得到初步扭转;参与主体多样,养老产业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市场为主体、政策为依托的养老产业发展机制初步形成;养老产业在市场准入、运营、退出等环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管理灵活的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初步形成养老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智慧养老初具规模;在国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形成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产业特色开始显现、资源配置较为优化、发展相对均衡、行业协同发展的局面。

(二)大力发展北京特色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领域广。《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明确指出了养老服务业涉及的领域包括老年生活照料、老年产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娱乐、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七大领域,与养老服务的产业关联比较密切的产业包括了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虽然这些领域对于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些领域不宜产业化,有些领域的产业化发展条件还不成熟,所以上述领域并非均应做为养老产业的重点支持领域。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产业效率、老年人的收入与消费等因素,应当优先发展以下六大领域。

1.加快发展养老金融产业

北京市具有建设金融中心的优势:北京是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交往中心,具有建设金融中心城市的政治优势;北京是中央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国家金融管理机构所在地,具有信息优势;银行、证券、保险大型金融机构总部聚集在北京,种类齐全,具有发展的总部优势;大型企业聚集在北京,中国的136家中央企业有102家在北京,具有总部经济优势;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3%,具有发展金融中心的经济结构优势;北京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超过20万金融从业人员,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人才优势;北京有一大批高收入老年群体,他们对养老金融的需求较为迫切。因而北京发展养老金融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

2.扩大老年康复辅具研发

据预测,当前中国老年人用品市场份额已超过3000亿元的市场,到2020年,市场份额将上升至2万亿元。而目前中国所有老年用品生产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尚不足1000亿元,满足需求相差甚远,市场存在严重缺失。因此,北京市应将老年用品做为重点支持领域。老年产品用品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涉及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等;而且老年产品用品涉及到产品研发、制造、销售、适配等众多产业链。结合北京市的优势,宜将老年用品的重点定位于老年生活辅助用品的研发和制造。

3.健全完善社会养老服务

目前我市老龄化程度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呈现高龄化发展趋势,失能老年人已超过40万人。要鼓励探索开展政策性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对老年人享受照护服务做出制度化的设计和安排。社区和居家是老年人养老的优先选择,养老服务应向居家及社区养老倾斜,把重点转向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要整合资源,建设市级指导、区级统筹、街乡镇落实、社区参与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4.做大老年健康服务产业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对健康服务和健康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引导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老年健康产业也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领域,我市在老年健康产业领域具有竞争性优势,表现为:老年医疗设施完善、老年医疗机构和科室全国领先、老年健康人才储备充足。应将老年健康产业列为北京市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领域,通过发展老年健康产业链,辐射影响更多的附属产业,例如生物制药、保险金融、科技信息等,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产业集群区域,使老年健康产业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5.加快发展老年旅游

随着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及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比较讲究吃、穿、住的质量,而且有很多人把旅游当成老年生活的重要部分。开拓老年旅游市场,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在充实、愉快的状态下安度晚年。北京市具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市民生活水平较高,对旅游的需求高,目前老年旅游正呈现井喷态势,发展老年旅游顺理成章。结合北京市的特色,老年旅游应与文化、医疗、教育、农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加强融合,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老年旅游市场。

6.推进老年宜居住房改造

为改善北京市民的居住条件,北京市在上个世纪80年代大量建设了一批住宅,这些住宅多是六层及以下的板楼,不带电梯。住房面积不大且结构不合理。当年入住这些楼房的人多已退休,部分老年人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状态。由于缺乏障碍设施改造,这些人很难走出家门。目前,北京市已开始对一些老旧小区进行无障碍改造,收效很好,但是多数小区还未动工,入场潜力巨大。因此老年宜居住房改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加大养老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养老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议重点围绕产业发展所亟需的资金、人才、土地、行业管理的基础要求,健全扶持政策,推动养老产业加快发展。

1.健全金融扶持政策

这种扶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设立养老产业引导基金,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其中政府出资来源于财政和彩票公益金,基金主要致力于养老产品开发、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养老护理培训、养老产业园试点等;(2)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券,支持重点养老产业领域发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上市融资;(3)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门槛,利用财政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有效信贷投入;(4)逐步加大银行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高贷款覆盖面,加大对小微养老服务机构的信贷支持,延长贷款期限,保持贷款余额的合理增长;(5)充分利用支持服务业、保险业等行业发展的各类财政资金,探索采取建立产业基金、PPP等模式,支持发展面向大众的养老产业,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6)通过中央基建投资等现有资金渠道,对社会急需、项目发展前景好的养老项目予以适当扶持。

2.健全土地扶持政策

土地扶持政策可以包括如下内容:(1)将养老产业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在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上,按照需要原则,优先保障养老用地合理需求;(2)划拨国有土地或者集体土地,支持养老产业重点领域,在住宅用地供应的规划和建设条件中,增设具有养老服务功能的医疗、保健、康复等内容;(3)改造老旧社区,留出养老服务用地,营造公平环境,不分性质采取相同土地使用政策;(4)对养老产业用地,鼓励租赁方式供地,或采取划拨以及招、拍、挂出让方式供应用地,鼓励改造闲置用房,优先保障养老产业用地,与新建养老设施享有同等政策保障;(5)对利用存量划拨建设用地从事养老设施建设、在住宅小区内增加养老功能设施的,在供地方式、地价、年期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6)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所属度假村、培训中心、招待所、疗养院等转型为养老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

3.健全财税支持政策

财税支持政策的内容可以包括:(1)协调相关部门,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前置审批,加快审批进度;(2)制定优惠政策,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为老服务机构、家庭服务企业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对养老机构并购、分立等过程中发生的资产、土地使用权转移行为免征收营业税,对适老性环境改造项目、老年人住宅改造项目所获得的收入减征营业税。对于医疗卫生系统改善基层医疗服务、直接服务于老年人的相关医疗收入免征营业税;(3)企业和个人向养老服务机构捐赠的所得税抵扣中,引入跨年度递延抵扣。对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实行递延纳税,税前列支健康保险保费,在被保险人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赡养老年人的独生子女其个人所得税在全国统一的基本扣除标准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对列入老年用品目录的产品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对月销售额低于5万的机构或企业,免征增值税。对月营业额低于5万的机构或企业,免征营业税;(4)完善政府购买为老服务目录和办法等相关制度,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力度,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管理。

4.健全人才培养政策

人才培养政策可包括如下方面:(1)落实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为养老服务人才搭建学历提升与职称晋升的发展平台,使其有较为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2)免除学生学习老年护理课程的学费,采用“半工半读”的方式,获得生活补贴;(3)强化与在京高校的合作,加强养老产业高端管理人才培养;(4)鼓励学校开发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支持青年教师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护理技术;(5)加大理论研究人才的支持力度,结合实践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立相关课题,鼓励青年理论工作者进入到养老产业理论研究领域。

5.健全行业扶持政策

这主要是指:简化工商注册,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前置审批,加快审批进度;制定优惠政策,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相关部门要列出负面清单,限期完成清理整顿;相关部门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列出重点支持领域和企业,明确孵化支持政策。

(四)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北京市养老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不仅市场主体在探索和寻找赢利模式,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养老产业的顶层设计,改革管理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1.科学编制养老产业规划

要在开展养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盘考虑、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制定养老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在保障措施中,要明确政府在资金投入,监督管理,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养老,加强养老机构建设,落实社会融资、税费、土地供应、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等方面的责任和要求。结合京津冀一体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三地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共同推进区域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制定养老产业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确保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北京优势,确立养老服务、老年用品、老年健康服务、养老金融服务、老年休闲旅游为重点发展领域,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养老产业;编制重点领域养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养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合理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养老产业发展,形成分工合理、定位清晰、多层次的养老产业功能区。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首先要成立养老产业协调机构。养老产业涉及的领域广、部门多,需要在市政府层面建立协调机构,统筹规划养老产业的发展;协调机构由主管养老事业的副市长任组成,成员包括教育、住房和城乡建设、旅游、财政、民政、发改、规划、国土资源、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社会建设等部门;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老年龄产业工作。

3.建立统计监测指标和考核体系

建立和健全养老产业发展评价与监测指标体系,科学、准确、及时反映养老服务发展状况,跟踪掌握产业发展的总体规模、行业结构、经济效益等基础数据;明确各部门在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主体责任和任务目标,建立部门养老服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将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纳入社会评价体系;建立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社会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将涉老企业信用纳入信用管理平台;健全政府扶持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估制度,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监管办法,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和设施建设规范化。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这要求行业协会做到如下几点:研究制定养老产业“行规行约”并监督执行,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参与制定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向政府部门提出有关产业政策、经济立法等建议;受政府委托,参与养老产业重大投资、开发项目的前期论证;经政府部门批准,在相关部门业务指导下参与制定、修订、评定涉老服务机构、生产企业的相关标准,参与行业服务和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养老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支持协会开展行业统计、行业调查、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价格协调和公信证明等工作;支持行业协会开展养老产业领域的行业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5.强化行业监督管理

强化特殊领域养老产业的资格认证,规范市场运作,具体工作方向和内容包括:加强对养老产业服务机构尤其是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监管,实行规范严格的质量检查或抽查制度;加大对财政补贴监管力度,通过联网、公示、收入系统核对等方式,加强对政府补贴资金使用的监管;强化对政府投资举办或者接受政府补助的企业或机构财务状况的审计监督,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整合相关评估标准,建立统一的需求评估标准和第三方评估机制。

猜你喜欢

北京市养老老年人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