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细微处显“坚持”
——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纪律组织策略

2016-04-10罗兰福建省明溪县实验小学

少儿美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坚持课堂纪律奖惩

■文/罗兰 福建省明溪县实验小学

于细微处显“坚持”
——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纪律组织策略

■文/罗兰 福建省明溪县实验小学

课堂纪律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尝试,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依据,总结出组织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纪律的“三坚持”。详细阐述了容易被忽略的课前准备、如何落到实处的倾听习惯和颇有争议的奖惩手段。

小学美术 课堂纪律 坚持 课前准备 倾听奖惩

新课改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勇于展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个性更加突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入学年龄低,自律性差,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还较弱,这些情况有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美术课堂管理,而课堂纪律是课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保证,是教师组织的体现。

那么,如何组织好低年级课堂纪律呢?下面谈谈我在多年的低年级美术教学实践中组织课堂纪律的“三坚持”。

一、坚持做好课前准备

美术课有别于其他课,是需要学生准备工具材料动手的实践课。学生未准备相关学具,可能会在课前、课中辗转求借,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秩序,造成恶性循环,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有什么方法能让学生备齐学具,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就算未备齐也能先安心上课?

1.调整通知时间

通过多次调查,学生未能备齐学具的原因之一:有一些需要开学初就开始慢慢搜集的材料,到了课前才临时通知,学生来不及准备。原因之二:常规做法在美术课结束时通知下节课的学具,而美术课一周两节,间隔时间长,有的班周一上完到了周五才上,大部分学生早就忘了学具是什么。

经过尝试改变以往的常规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每学期开学第一课,浏览全书,区分出需要平时搜集材料的课程,并启发学生尽可能地搜集随处可见的废旧材料,强调要从今天就开始做搜集工作。实践中发现,学生会准备很多令人惊喜的材料,并对这些课有着强烈的期待感。

二是调整通知学具的时间,提前一天通知学具。每班选一名学生负责提醒工作——提前一天将要用的美术学具写在黑板一角。其他学生通过看通知,基本上能及时带齐相关学具。

2.调整求助方法

调整通知时间后,能基本保证学生带齐学具。而个别学生依然未带时,教师不恰当的处理有可能影响师生上课情绪,无法快速进入课堂状态。既无法解决问题,又让学生忐忑不安,有可能在课中寻找各种机会借学具,甚至发生争抢,影响课堂秩序。

如何解决个别学生未带学具的问题呢?

首先,教师应摆正心态。学生未带学具有各种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应该持有一颗宽容的心,着眼于帮助学生解决未带学具的困境。所以,在课前因未带学具而训斥学生是不必要的,不如在课中安排时间让他借,保证学生先安心听完课。

其次,在课中怎么借呢?要把握几点:教师不应出面替学生借,让学生学会承担,自己开口借;提醒学生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要求学生借东西时不吵闹,不影响课堂秩序;注意观察,防止学生“借”上瘾。

比如:请未带的学生依次到讲台前向全班同学大声询问:“请问谁能借我xx?”愿意借的同学安静地举手。这样既教会了他如何正确地寻求帮助,又维持了课堂纪律,同时这种公开求助的方法无形中鞭策他下次最好要自行备齐工具。

3.调整摆放方式

美术课课前常规流程是为了检查学具,课前让学生将学具摆放在桌面上。我在实践中发现,课前摆放的学具,到了课中常常成了学生的玩具,容易转移学生注意力。

因此,课前学具准备情况了解完之后,我要求学生将桌面上所有东西放进抽屉。及时对桌面整理工作做得又快又好的孩子进行口头表扬:“表扬第一位、表扬第二位……”用这样正面暗示的方法侧面提醒还在吵闹的学生,保证了全体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

坚持做好课前准备,这些行为要求就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由此,遵守纪律的要求变得简单具体易行,从而让课堂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坚持培养课中倾听

每位学生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但是大家都各自顾着自由表达,又有谁在倾听呢?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倾听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真思考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引导孩子学会安静地听、认真地听,明白“倾听”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只有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双向交流思考的机会。

教师总是在扮演讲述者,常常忘了自己更应该是一名耐心的倾听者。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应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引导。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师都应沉下心来、走近学生,甚至是贴耳恭听学生的表述,给予学生莫大的受重视感,也树立了榜样。在培养倾听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不重复发言。教师重复学生的发言,会让学生习惯只倾听教师,而不倾听同伴的回答。学生重复他人的发言,说明该生没有听清发言人说的话,倾听做得不到位。

其二,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教师应做到每一次能认真安静地听完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被倾听的满足感,引导学生学会等待,尊重发言者。特别是当他人说的内容自己知道时,不急着插嘴,而应在别人说完后再举手补充,或是当他人说得不够流畅时,请耐心等待,因为等待就是对他人极大的鼓励!

其三,不漠视学生的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一次比一次更注意倾听。

学会倾听的方法,并落实到课堂上的每一次倾听,长此以往,班级学生的倾听习惯一定会有所改善,这是组织好课堂纪律强而有力的保证。

三、坚持做到理性奖惩

从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来看,奖励与惩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强化,滥用奖励与惩罚都会产生负效应。因此,奖励与惩罚的根本问题是合理使用的问题,非理性的奖惩源于教师的权威心态、急功近利心态、报复心态和消极无奈心态。奖惩的非理性使用是受教师个人情绪支配的行为。因此教师应综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事实依据,结合情境的要求,适当地使用奖惩。

1.奖励有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精神上的奖励更能起到自我激励的效果。不建议频繁使用物质奖励,这会让学生对物质的期望越来越高,甚至演变成没有达到他满意的物质奖励就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让奖励成为一个惊喜,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创造惊喜,如收发画本、书本,可以请课前准备做得又快又好的、上课能做到耐心倾听的、美术技能有进步的……用这些容易做到的具体学习要求来激励学生,易于操作,学生参与度高,形成组织课堂纪律的一大利器。

2.惩罚VS帮助

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有需要深究的问题,有可能是因为个体差异,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比起抱怨,教师更需要的是解决问题;比起惩罚,孩子更需要的是获得帮助。

曾经有一位学生次次不带学具,向同学借的纸也从不还,直到有一天,没有人愿意借他。孩子总是解释爸爸不愿意为他买学具,而我询问家长后才得知,是因为孩子总是说不清楚要买些什么,所以就没有买,这样的原因让人出乎意料。与孩子探讨后发现,可以选择用纸记录学具告知家长的方法。背后的问题找到了,“问题”孩子也就再没此类问题!

都说事出有因,我们关注的是“事”还是“因”?帮助,而且是有的放矢,这才是教师应该做的事。

纪律,靠的不是三令五申,而是靠知识与人格魅力下的高度自觉。纪律就是对规则的认同和对规则的行为化。通过教师的理性思考,从纪律入手,适时将一些一般性的要求固定下来,形成规则,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规则具体细微却严格监督执行,就能让孩子读懂你的“坚持”,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还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

《论中小学教育中奖励与惩罚的合理使用——理论模型与实践对策》 王呈祥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3期2003.6

猜你喜欢

坚持课堂纪律奖惩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关注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率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政策与商法研究坚持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会
平凡的伟大的执着
基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两学一做”重在知行合一,贵在坚持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