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文化与美术绘画教学的关联性研究初探
2016-04-10陈水长福建省长汀县水口中学
■文/陈水长 福建省长汀县水口中学
村落文化与美术绘画教学的关联性研究初探
■文/陈水长 福建省长汀县水口中学
客家人血脉里早已凝成漂泊的因子,家在何方?终于有一天汀江以母亲般的胸怀拥抱了这些中原人。汀江是福建四大河流之一、闽西的最大河流,长二百六十公里,发源于武夷山南麓宁化县,流经宁化、长汀、上杭、武平、永定五县,在永定县峰市直下广东大埔三河坝,与梅县、梅潭河会流后称韩江,过汕头注入南海,俗称“客家母亲河”。客家人随着时间的积淀在汀江两岸及各支流的小平地上不断地繁衍生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村落文化,这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是为了保住我们民族的根并更好地发展。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不管长大后漂泊在何方,都有一番故土难离的感受,从呱呱落地到懵懂少年,每一步走过的点点滴滴的足迹都曾经是那么美好,令人回味,从每年的春节返乡到县里举办的公祭“客家母亲河”的活动中可体现出这种情结所在。而初中美术绘画教学里如何把村落文化的情怀用图示的方式进行表达,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索应用的一个块面,图示的表达与文字表达一样重要,并且更直观具体,这种表达需要运用线条、色彩等语言,对土生土长的村落进行一番回顾,追寻那失落的记忆,转化成为有序的线条或色彩,曾经一方古老的村落映像入眼的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耕耘过的田地,赖以生存的土地,芬芳泥土的气息,蜿蜒曲折的门前的河,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绘画源泉。流走的是岁月,带去的是希望,看着天上翻动的云团,俯视平川丛生的草木,历历在目,人生最初的经验感受都来自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每个成长中的当地孩子面对着大自然的馈赠都有一个表达欲望的冲动,或拿起小石块在地上勾画一番,或用烧过的炭木在墙上描绘一会儿,留下的是童年最初对美的感受和表达。那么在初中美术绘画教学里关联到哪些村落文化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呢?下面就以熟悉的老家古村落陈屋村来叙述一些初步的感受。
一、村落的旧房子与门前的河的怀想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到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的是时代脉搏跳动,而缺失的是对过去岁月的怀想和凭吊,只有走进古旧的乡村,来到当年生于斯长于此的古旧房子面前,才会让人深刻认识到以前岁月的存在,那一座座明清围屋建筑的遗存,记录着曾经岁月的辉煌,粗大的柱子,紧合的榫头,精致的雕花木窗,青砖的墙与飘檐,层层叠叠地矗立在眼前,只是在边沿的残缺的断墙以及塌陷的屋瓦让人感受岁月的沧桑。生长于此的人会回想祖先曾经经历过几世繁荣、几番劫难的人生起伏变化的情景。在中学美术地方性课程编排上,村落的古旧遗迹应该是最原生态的绘画现实题材,应该抓紧时间整理成资料,可做学生绘画创作用。陈屋村落处在濯田河与汀江将交汇处偏上一点,美丽清澈的濯田河在此转了一个大弯,像一个向南倒放的字母T一样,滚滚流向东边的汀江,形成一个极大的冲积小平原,东边就像一个圆圆的太阳的为南安村落,西边像一弯新月的为陈屋村落,两岸树木青葱翠丽,姿态婆娑,风一吹,能听到沙沙的声音,仿佛一阵阵的掌声在欢迎客人的到来,20世纪80年代以前还能看到木船在备用,那时连接两地的是双块木板组成的长长的木桥,一到夏天两岸的孩子会在桥边玩打水仗或玩跳水活动,热闹非凡,是个天然的消暑地,河岸沙地上有时能捡到一些漂亮的贝壳和鹅卵石,可带回家装饰一下自己卧室。河岸的景色也是最原生态的绘画取景点,条件允许的话可带特长生进行写生训练活动,也可以拍些照片制成课件做上课绘画创作题材用。
二、村落的山、潭、寺庙及祖堂
家乡村落的山四季常青,位置在西边和南边,西南边的腊石顶是为全镇最高峰,突兀的山顶像一个巨大的佛像头挺立在丛山之上,从上往下看,四处的山峦起伏,像几条巨龙一样往四周蜿蜒开来,山水树木葱郁,以松树最多,其中腊石顶西南边有一棵千年老松,树蔸粗大,两三人才能抱过来,树顶的枝条遒劲有力,向四周蔓延开来,形成巨大蘑菇状,挺立在山坳边,像一把天然的伞,走过路过本地的村民都会在此歇脚聊天,天长日久人们尊称这棵为人遮凉老树为“百公老人”。此处再往南边走500米左右,在一个爬坡的坳边有一棵巨大的千年杉树,树蔸也很大,两人才能抱过,主干挺拔高大,形成一个巨大的锥状体,挺立在南边,走过路过的人也爱在此处逗留片刻,和风习习十分惬意,人们称此处为“杉树坳”。野外写生这些都是很好的创作材料。家乡的濯田河在L形的盆地上,家乡的河流到此处转了一个弯,由南滚滚流向东边与汀江河汇合,转弯处有个潭名为眸子角,潭水清澈见底,如同碧蓝的眼睛般,美丽而闪烁。潭上有一个突兀的崖石,坐在其上可倾听溪水叮当的声音。再往上的山坳间有一座寺庙,名为东祝寺,里面有观音、弥勒及如来等佛像,雕刻精美,形象可爱。每年香火不断,特别是年节时更是热闹非凡,祈福的、还愿的络绎不绝。在村中还有三处人们祈福的小庙,正南边有公王菩萨、中东边有沙公菩萨、西北边有杨太伯公菩萨,此三处如同一个正三角形绕在村边护卫着村民。在村中有城背塘、三角塘、下檐塘,从西南向东北连缀展开,如碧绿的飘带镶在村中间,北边几座祖堂一字排开,每年的八月半、正月半都有祭祀活动,热闹非凡。翻过腊石顶这座山后,还有一个寺庙叫中园寺,听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经到过此处,所以至今在腊石顶下的有一段路还被命名为“天子地”。在美术的创作里可以搜集当地民俗活动及宗教活动等场景,联系地方实际表现一些当地民众的生存状态以及祈祷平安的画面,七年级用线条、色彩来表达,八年级可用尝试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来表达,逐步运用绘画形式来表现这些山石树木水草屋宇的特征、用图像还原生活的真实,拓宽绘画表现力。
三、村落的美食和民俗活动
家乡村落里的美食,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把猪肉切块再配点地瓜粉炒一下或油炸后,在水里煮,就做成可口的汆猪肉。水捞过的五花肉蘸糖在滚烫的油锅焖上片刻就成了红烧肉。糯米用饭甑蒸熟后配上酒曲放到一个陶缸里压平,中间留个槽,盖上棉被,一周后香甜的客家酒酿就酿成了。糯米蒸后用老式的方法,以两人脚踏方式带动木杵对准石臼一下一下捶打,就能做出柔韧度很好的糍粑。米与豆子磨成浆用圆形勺子把浆放油锅里炸成一个个香喷喷的油饼。磨成粉的米与苎麻的叶子可制成苎粞,做成一条条状的样子放油里炸或蒸熟,磨成粉的米与煮熟的芋子掺和油炸成芋子粞,磨成粉的米与煮熟的地瓜掺和油炸成番薯粞,红薯或白薯用陶器沙耙手工刷成浆状,用油煎成薯饼或油炸水煮成薯丸子,柔软滑嫩香,挺可口的。米磨成浆用簸箕蒸薄薄的一层成为簸箕板,米浆与干净的草木灰滤出水混合可蒸出含碱味的灰锅板。家乡常见的风俗食物有:三角豆腐饺,绉纱肉,豆腐丸,黄米饭,漫圆子,米粿,婆粞(炸米粉类,还包括芋子粞,楮叶粞),芋子丝,煎薯板(土名也叫煎薯粞),芋子板,(蒸)酒饭,番薯头(很早以前的,现在没人吃了),藏番薯,萝卜虎(也叫萝卜子,萝卜腌制的),腌菜,豆腐易(也叫豆腐乳),婆豆腐(炸豆腐),婆猪肉(炸猪肉),婆豆子(炸黄豆),婆芳豆(炸花生)……总之客家的美食因陋就简,信手拈来,种类多便于操作,反映了客家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客家美食,种类繁多,制作技艺精湛,独具地方特色:咸鲜辛辣,原汁原味;主题新颖,构思严谨;造型脱俗,色调和谐;雕工精细,图案清晰。长期以来,长汀人把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结合,继承与发扬相辅相成,烹调出风味独特的“地方菜”“客家菜”,并自成一种系列。红娘酒,长汀名酒,酒色美丽,红中呈绿色荧光,味香甜,浓度低,本村的清朝名士黎士弘的《闽酒曲》中有诗句描写:“谁为狡狯试丹砂,却令红娘字酒家。怪得女郎新解事,随心乱插两三花。”“食在长汀”的赞语已被越来越多前来观光旅游的海内外游客所公认。作为学校美术角度考虑,应设立一个雕塑与综合实践手工制作教室,让学生尝试发现、继承当地的一些美食操作流程,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的能力,提高美的造型能力。
在村落里客家的民俗活动主要体现在打醮和节庆活动中,春节,大年初一,大家在家里等着小朋友和亲戚朋友来拜年,年轻人现在一般都去玩,家里人不用干其他的活,连地都不能扫(有说法的),是一年中最清闲的一天。四月八:以前的四月八很热闹的,特别是十年前的时候,抬菩萨、放铳、吹鼓手、唱戏、看电影等,家家请大桌,特别热闹。端午节:五月初四,提前一天过,特色食品是溜水板(即笼床糈,又名簸箕糈)。七月节:七月十四,糍粑节,以前经常打糍粑。中秋节:八月十四过,提前一天过,大家团团圆圆,这天可以照月华,月饼也叫月华饼,另外还一个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扑三岁姑。八月十九打醮:八月十七日到二十一日,这几天村里以前特别热闹,是陈屋村的一个重大节日,抬菩萨、唱戏、放电影等。其他好事节日有:办作福,打斗五,尝新婆,办联舍……每年的八月中旬或正月,村中的祖堂前人山人海,许多人来祖堂前祈福还愿,燃放烟花,祖堂前有一个大坪地,此时经常有请戏班子来演戏,热闹非凡。丰富的村落民俗活动为学生的绘画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材料,课前要认真做好图片的整理和收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七年级进行活动场景的线条描绘及表现,八年级可适当地运用中国画的笔墨的造型来表现场景,体会用笔的轻重缓急、用墨的浓淡干湿,融进生活的人物活动画面及适当的屋宇场地的表现,体现地域特色和当地文化景观。
四、村落农耕的生活与文化
人类自原始社会出现农耕后,世代的劳动人民在各自的村落里繁衍生息。陈屋村落位于长汀县濯田镇境内汀江与濯田河汇合处的沿江小平原上。本村主姓陈氏来自汀州县城的陈氏,大概在唐代后期,有母子两人长途跋涉到此繁衍生息。据当地史志及姓氏族谱记载,陈屋客家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年代较早。相传历史以来曾住过陈、黄、邓、段、邱、黎、何、马、李、戴、严、赖、王等十多种姓氏居民。人口鼎盛时期,居户多达上千。历经千年沧桑,由于主姓陈氏人口剧增,现只居住少量的邱、黎、段姓及主姓陈氏居民外,其余各姓居民早已陆续外迁。至今,村内大片农田地底仍深埋着为数不少的断垣残墙基石。陈屋村历来民风古朴,人才辈出,崇尚文化,尊师重教成风。明清年间,全村学子获取举人以上功名者达数十人之多。明末清初,村内黎氏兄弟士弘与士毅博学能文,投拜宁化名师李元仲门下。后考取功名,士弘升任常州知府及山西布政使参政等官,在任期间,执法严厉,锄豪强,纠贪贿,卓有政声。士弘之子致远,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金榜题名高中进士,雍正年间,官至大理寺卿及吏部侍郎。陈屋村水系畅通,航运发达,舟船可直通上杭及广粤一带;土地肥沃,沿河两岸良田千亩,传统农业发达;人口聚居,现存古居多为明清所建,清一色青砖瓦房,厅堂结构,建筑考究,古香古朴,宽敞明亮,而且大部分至今保存完好。清康熙年间,朝廷为褒奖黎士弘在山西为官期间六次亲临现场治理黄河有功,曾赐“黄麻六金”御匾一块。斗转星移,随着时代变迁,陈屋村居民外迁甚多,但至今居住人口仍达2000多人。在很多客家乡镇里,许多农民都会在那几天把家里的东西拿来卖或者去买点东西,这种集中在固定日期及固定地方买卖的集市,就是墟天(也有叫圩天),一般是在乡镇的中心地带。在濯田,一共有两个集市地方:濯田街上和水口村。每月农历逢二、逢六是濯田墟(即每月农历初二,十二,二十二,初六,十六,二十六这六天濯田墟),每月农历逢四、逢九是水口墟天(即每月农历初四,十四,二十四,初九,十九,二十九这六天水口墟)。农村这里的人,仍习惯记着和使用农历。他们把农历叫作“老历”,做各种事情,都从“老历”中找日子。基本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勉而辛劳。倘若可以让自己休息下来,这样的日子,他们选定的必是墟日。墟天,便是他们的“星期天”了,每逢“墟天”,将您的商品摆放于街道的两侧或中间,此处人山人海,两边各种小商铺:日杂、水果、禽蛋、衣服、修鞋子、修手表等等。来卖东西的人越多,来买东西的人自然也就越多,因为大家知道平常买不到的东西,在集市上都能买得到,在这天赶到这里来,趁着人流赚点小钱,很是热闹。一个县有好多个乡镇,相邻乡镇的“墟天”一般是错开的,这样方便一些商贩在各个乡镇的墟天之间往来,每天都有生意可做。以中学美术的地方性课程角度考虑,应该充分挖掘当地民众的这些日常现状与生活情境入画,如让学生从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如䦆头、锄头、犁等,去描摹这些道具的结构特点,从而进一步联想过去一些农耕文明的历史的情景,深挖人文题材,积累创作的素材,以图示的方式再现过去及现在的当地文化生活,增强了表达的能力和欲望,从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传承积淀了当地历史文化的底蕴。
“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画继蜡梅长不歇,鸟啼春谷半无名。”汀江沿岸的村落文化人文景观可圈可点,著名国际影星成龙特意为长汀制作演唱歌曲《青石板的诉说》,并称与长汀人是一家人了。长汀至今保存的原始村落形态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同存在,中国的地域辽阔,风俗人情变化多样,一村一俗,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在进行当地村落文化的研究时,由于时间和精力上及篇幅的有限,无法一一叙说——如“三洲的湿地公园及古民居”“客家山寨丁屋岭”,四都的“红军首次入闽的第一站红军桥与烈士陵园”等等。本课题就从当地村落最熟悉的地方开始收集挖掘素材,并整理成图片和文字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速写、色彩及国画的练习,在教给学生基本的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学会用自己手中的笔具体形象地再现当地民俗村落文化特征,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和表达能力。热爱生活吧,让我们把眼观重新审视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故土,芬芳的泥土带来田野的清新,珍爱和重视,才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和灵感,美在于发现,通过熟悉事物发现内在的变化,通过地域乡土文化的底细了解人情风俗的历史真相,展现的是一幅幅当地村落民俗文化历史的传承关系的画卷、美的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