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如何形成班级精神
2016-04-10王贞鹏
□ 王贞鹏
班级文化如何形成班级精神
□王贞鹏
在班级管理中,有思想力和执行力的班主任总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这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治理班级的灵魂——构建班级文化,并将班级文化转化为班级精神。
构建显性文化,节奏要“悠着点”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构建班级文化也一样,特别是上墙的班级文化,不能一味求快。
很多学校要求班主任在开学第一周完成班级文化建设。事实上,速成的“班级文化”只会沦为一种形式,不会形成班级精神。
构建班级文化,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单摆”,而是需要跟学生一起“共振”。构建班级文化,既需要班主任自上而下的价值立意,又需要学生自下而上的民间智慧。短短一周的时间,班主任没有跟学生一起研讨,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怎么会诞生自下而上的民间智慧?实践证明,凡是班主任一厢情愿构建的班级文化,都缺乏生命力。这种“单摆式”的班级文化,不会入学生的脑,更不会进学生的心。
在我们学校一位年轻班主任的教室里,墙壁上显性的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比如激励性标语、班主任寄语、班级愿景等,应有尽有。但是,其班级却缺乏凝聚力。经过调研发现,班级外显的文化都是班主任“炮制”的——这类班级文化,属于班主任,而不属于学生。
所以,构建班级文化,特别是上墙的班级文化,班主任一定要跟学生一起“共振”,听取他们的意见,吸纳他们的智慧。否则,“单摆式”的班级文化只会沦为一种形式,不接地气,不走人心。
升华为班级精神,方法要“灵活点”
班级文化和班级精神分属两个概念,班级文化是形成班级精神的基础,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升华。班级文化可以彰显班级精神,但班级文化不可能天然形成班级精神。
凡是没有内化成学生血液、长成学生筋骨的外显班级文化,都不会生成真正强大的力量。班主任必须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将班级文化转化为班级精神。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往往会借助体育运动会、“一二·九”歌咏大赛、班级篮球联赛、每周的班会课等活动,不断渗透班级文化,将班级文化转化为班级性格,形成班级精神。
我曾连续带了两届毕业班。带第一届毕业班时,我特别重视班级文化的形式,请美术老师书写诸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贵在坚持,成在坚持”等激励语,并装裱起来,悬挂于教室的四墙。由于没有将班级文化转化为班级精神,所以班级有文化,无精神。带第二届毕业班时,我特别重视借助学生活动将班级文化转化为班级精神。比如,我跟学生一道商讨,确定班训为“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将班级价值追求提炼为一句话“我们就是奇迹”。不管是体育运动会、班级篮球联赛,还是歌咏比赛等,我都不断渗透“我们就是奇迹”的班级精神。
高三补课时,暑热难耐,在教学楼五楼上课的其他班级纷纷转移到一楼和二楼上课。我却发出号召:“人生需要淬火,学习需要坚持。否则,‘我们就是奇迹’就会成为一个笑话。”同学们积极响应我的号召,坚持留在五楼上课。后来,有一个男生在百度贴吧里写道:“我是高三13班的一名学生,很高兴看到一直很牛的13班很牛地留在五楼。当其他班以不同方式选择退却的时候,13班却勇敢地留下了。13班不管在比赛中,还是在学习上,都显示出强者风范。这源于我们的毅力,更源于坚持的班级精神。”
当班级文化形成班级精神后,班级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这种力量会牵引班级跨越式发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作者单位:四川省新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