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一个“识字王国”

2016-04-10方根秀

新班主任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诗画友情识字

□ 方根秀

专题研讨

创造一个“识字王国”

□方根秀

建设篇:班级文化“这么建”

班级文化的基本元素很多,从何处着手,通过哪些路径构建班级的积极文化?许多班主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逐步形成了班级特色文化。尽管这些特色文化不能复制,但其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路和路径可供借鉴。

那一年九月的开学季,70多个孩子汇聚一堂,构成了一个班集体。我琢磨再三,打算这样开始班级文化建设:我要为刚入学的孩子创造一个“识字王国”。

第一,打造一棵“友情树”。几张卡纸,一把剪刀,剪剪贴贴,一棵“友情树”呈现在教室后面的大黑板上:棕色的树干,伸出枝丫,几片绿叶点缀其中,枝头挂满各种不同造型、不同颜色的果子,每个果子上写着一个孩子的姓名。“友情树”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在树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不停地念着。趁热打铁,我要求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一个姓名卡,放在自己的桌子上,便于孩子们相互认识,不但认人,更要识字。你想跟哪个同学交朋友,就到那个同学的座位旁去认名字,还要请他教你写这几个字。一周后,谁认识的同学多,谁就是“识字大王”。我便在“识字大王”的名字上画一顶皇冠,以示奖励。

第二,开辟一块“识字园”。我在墙壁上贴上白纸,在白纸周围画上边框,一座崭新的“小园子”出现在墙上。在“园子”的左上角贴上题头“我是识字王”。我把包装盒、包装袋等物品上用正楷字书写的品名剪下来,比如“熊猫洗衣粉”“芳草牙膏”“加加酱油”等,贴到“园子”中的几个角落里,中间留出大片空白。不出所料,下课后,孩子们站在“识字园”前,争相大声念着认识的汉字。我假装面露难色,对他们说:“可惜上面的汉字不够多。”马上有孩子说:“老师,我家里有,明天带给你。”“老师,我来帮你。”我趁机说:“你得先认会那些字。你会认,老师才能贴上去。贴上后,你教其他小朋友认,你就是小老师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孩子们纷纷带来各种招牌,可谓内容丰富。人多力量大,“识字园”生机盎然,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我告诉孩子们,谁认得多,谁就是“识字王”和小老师,可以在“友情树”的名字上面再加上一顶皇冠。孩子们人人争当“识字王”,个个都是小老师,这样识字多快乐啊!

第三,设置一个“诗画园”。我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上,圈一块固定的“自留地”,题曰“每周一诗”。每周抄一首朗朗上口的古诗,随手添上几笔涂鸦,配上简笔画。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画一棵“碧玉妆成”的飘逸垂柳。学生课前读两遍,坚持每天读,日积月累,熟读成诵,背熟了诗,也认识了字。为了帮他们温故知新,我把学过的“每周一诗”写在卡片上,贴在另一面墙壁上,称之为“诗画园”。条形卡片如一张张书签,贴成扇形,又似书法作品,有古色古香的味道,也许真能“熏”出几个小诗迷。

以上三个板块只是显性文化。在此基础上,我还充分挖掘三个板块的隐性文化资源。利用“友情树”板块组织学生讲自己名字的来由或相关故事。为了讲清楚自己姓名背后的故事,他们与父母交流,这既是“亲子活动”,也帮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名字的含义,知道姓名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化,无形中增长了孩子的语文知识;利用“识字园”板块,倡导学生介绍物品的用途与用法,让学生知道物尽其用,切不可浪费;利用“诗画园”板块,给学生渗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化,发动学生搜集诗中的故事、诗人的故事。听同学讲,自己也为同学讲,听和讲相得益彰。

这样的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力量,利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好胜心,挖掘了识字资源,拓展了识字途径,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者单位:安徽省南陵县许镇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诗画友情识字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我有友情要出租
识字
识字儿歌
我们的友情
识字谜语
诗画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