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阅读 探究细节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方法例谈

2016-04-09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太子答题原文

安徽 张 坤

全面阅读 探究细节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方法例谈

安徽 张 坤

【探道纠误】

整体阅读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注重从宏观上驾驭文章,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在清理内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由整体推到局部,直至达到对文章全面、准确、透彻地理解、感悟和赏析。我们提倡整体阅读,不仅仅因为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流程,于阅读理解有利,还因为在高考考场上,它对我们迅速、准确地解答试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通读全文,全面把握

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概览全文(段),明白文中写的时、地、人、事、作者的看法,不追究难词难句。阅读时要始终带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①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事;②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③说了一些什么道理;④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

具体来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文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文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二、依据要点、局部探究

我们在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要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②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③整体透视法,即对有些写景抒情类的散文,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三、把握关键点,从细节入手

答题时,在通读之后,我们要做到对全篇大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就为进一步做题打好了基础。这时我们可再浏览一下全篇,这一次浏览要与上一次不同,这次我们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它们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找到中心句和关键句,有利于我们快速把握文意。

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地点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也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这些方法视具体的文章而定。

四、重回整体、检查拨正

在平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同学在做文言文阅读题时,经过上面的三步之后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在经过了前面的三步之后,还要回过头来用所获取的整体和局部的信息进一步推敲,求证答题是否准确、完整。答题中提取的局部信息是否准确,需要用整体信息的事理逻辑来推导验证;整体信息的理解是否完整全面,需要用局部信息来归纳求证,二者相辅相成。这又重回到整体一步,看似浪费了一些时间,但却可以帮助考生尽可能准确完整地理解材料,减少答题中的失误,使我们的答案尽善尽美,实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掌握了解题技巧,我们要尽量避开一些误区,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一、先通读全文,不要带着问题找答案

答题时许多考生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先看题,然后在文中寻找与题有关的语句,以此来判断选择。但试想,看一题在文中找一次答案,看了所有的题不知把文章多看了多少遍,这样岂不浪费时间吗?再者,答案的正确选择是建立在对文章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的,如果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就有可能看到前面的而不见后面的,这样就会使问题回答的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是很可惜的。

二、答题要对照原文,不要跟着感觉走

有些同学可能有这种感觉:选择项能从原文找到某些词语的、摘抄原文较多的就容易倾向于认同;找不到原文、摘抄原文少的就倾向于否定。这些都是不科学的“感觉”。要记住,有原文词句的选项不一定正确,没有原文词句的选项也不一定错误。关键要看它的说法是不是与原文相符合。

三、注意过去和未来,分辨因果关系

任何事情的发展,有因必有果,因果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命题人往往故意混淆“已然”和“未然”,制造干扰。因此,我们答题时要注意事情发展的因果关系。

【突破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来济,扬州江都人。父护儿,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得免。转侧流离,而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擢进士。贞观中,累迁通事舍人。太子承乾败,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济曰:“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帝纳之。除考功员外郎。十八年,初置太子司议郎,高其选,而以济为之,兼崇贤馆直学士。

帝将以武氏为后,济谏曰:“王者立后,以承宗庙、母天下,宜择礼义名家、幽闲令淑者,副四海之望,称神之意。故文王兴姒,《关雎》之化,蒙被百姓,其福如彼;成帝纵欲,以婢为后,皇统中微,其祸如此。惟陛下详察。”初,武氏被宠,帝特号“宸妃”。济与韩瑗谏:“妃有常员,今别立号,不可。”武氏已立,不自安。后更谩言济等忠鲠,恐前经执奏,辄怀反仄,请加赏慰,而实衔之。帝示济及瑗,济等益惧。

显庆初,兼太子宾客,进爵为侯。帝尝从容问驭下所宜,济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命之食,曰:‘请遗天下食。’遗之衣,曰:‘请遗天下衣。’公曰:‘吾府库有限,安得而给?’老人曰:‘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由是言之,省徭役,驭下之宜也。”于时山东役丁,岁别数万人,又议取庸以偿雇,纷然烦扰,故济对及之。二年,兼詹事。寻坐褚遂良事,贬台州刺史。久之,徙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曰:“吾尝刑罔,蒙赦死,今当以身塞责。”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年五十三。赠楚州刺史,给灵还乡。

(选自《新唐书·来济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难:困难

B.遂不介胄而驰贼 介:穿

C.寻坐褚遂良事,贬台州刺史坐:因为

D.晓畅时务,擢进士 擢:提升

2.把下列各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表现来济正直耿介的一项是( )

①阖门死之,济幼得免 ②太子得尽天年,则善 ③赠楚州刺史,给灵还乡 ④妃有常员,今别立号,不可 ⑤初,武氏被宠,帝特号“宸妃”⑥省徭役,驭下之宜也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来济虽然生活上一直颠沛流离,但他志向远大,立志学习,擅长议论,也通晓时务。

B.高宗执意立武氏为后,来济和韩瑗以史强谏,认为应该选择出身名门、讲究礼仪、有美德的大家闺秀为后。

C.高宗曾经悠然地询问治国之计,来济以齐桓公为例,献上了“省徭役”之策,既表现了他治国的才能,又显示了对百姓的爱护。

D.来济因为禇遂良事件被一贬再贬,后在突厥入侵时领兵抵抗,没穿盔甲飞马冲入敌阵,身陷敌后,以自己的生命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承乾败,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

(2)故文王兴姒,《关雎》之化,蒙被百姓,其福如彼。

(3)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

【参考答案】

1.A(这里的“难”是“发难、叛乱”的意思)

2.C(①项是介绍来济得以免死的原因的;③项是介绍朝廷对他的优待的;⑤是介绍皇帝立武氏为“宸妃”情况的。)

3.B(是来济以史强谏,没有韩瑗。)

4.(1)太子承乾(李世民长于李承乾)密谋发动政变,事发败露后,太宗询问众人该如何惩治他,没有人敢应对。

(2)所以周文王立太姒为后,《关雎》的教化,恩泽普及普通百姓,所以才国运昌盛。

(3)春季不让百姓错过耕种时节,天下人就有吃的了;夏天不让百姓错过纺织的时节,天下苍生就都有衣服穿了。

【参考译文】

来济,扬州江都人。父亲名护儿,是隋朝的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叛乱的时候,(来护儿)全家人都因此而获死罪,只有来济因为年龄小而得以幸免。虽然他生活上一直颠沛流离,但自小立志学习,擅长议论,通晓时务,被提升为进士。贞观年间,多次提拔后成为通事舍人。太子承乾(李世民长子李承乾)密谋发动政变,事发败露后,太宗询问众人该如何惩治他,没有人敢应对。来济说:“倘若陛下能像一名慈父那样,使太子能够安享余下来的日子,这样做就比较合适。”皇帝接受了这个建议。(来济)被提升为考功员外郎。贞观十八年,朝廷初次设置太子司议郎职位,把它的选拔标准定得很高,而让来济负责这件事,并且兼任崇贤馆直学士。

(唐)高宗(李治)要立武氏为后,来济劝谏说:“王者立后,是用来继承宗庙,母仪天下的,应该选择出身名门、讲究礼仪、有美德的大家闺秀,以符合天下苍生的期望,满足神的意愿。所以周文王立太姒为后,《关雎》的教化,恩泽普及普通百姓,所以才国运昌盛;而汉成帝纵欲过度,立奴婢为后,使得皇室血统微弱,所以才有这样的祸患。恳请陛下仔细考虑。”武氏最开始受宠的时候,皇上特封其为“宸妃”。来济与韩瑗一同劝谏说:“妃的名位已满,现在突然另立新人,恐怕不行。”武氏被立之后,他们心里感觉不安。后来更有谣言污蔑来济等忠贤之臣,说他们害怕先前执意劝谏之事,内心很恐慌,请求皇帝用奖赏来安慰他们一下。而实际上,这些人对来济等是怀恨在心的。皇帝把这种情况透露给来济及韩瑗,二人内心更是恐惧不已。

显庆初,来济兼任太子宾客,加封进爵为侯。皇帝曾经很悠然地问他该怎样治理天下,来济说:“昔日齐桓公出游,见到老人,赐给他食物,老人说:‘请赐予天下人食物。’桓公赐给他衣服,他说:‘请赐给天下人衣服。’桓公说:‘我储存衣食的仓库是有限的,该怎样才能赐给天下人呢?’老人说:‘春季不让百姓错过耕种时节,天下人就有吃的了;夏天不让百姓错过纺织的时节,天下苍生就都有衣服穿了。’由此可见,治理天下要轻徭薄役。”当时山东的役丁,每年数万人,诸臣又认为应当收取庸来代替受役,朝廷一片烦乱,所以来济的应答是很恰如其分的。显庆二年,来济担任詹事。不久便因为褚遂良事件,被贬为台州刺史。一段时间之后,又被贬到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兵前来进犯,来济领兵抵抗,对部下说:“我曾经触犯刑法,承蒙皇上大恩得以赦免死罪,现在当以性命来弥补过错。”于是没穿盔甲向贼兵驰去,身陷敌手,死时年仅五十三岁。追任楚州刺史,赐予灵还乡。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靖波中学)

猜你喜欢

太子答题原文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春天的太子湾
太子一胖毁所有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