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
2016-04-09湖南郑红华
湖南 郑红华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
湖南 郑红华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尽管老师把文言文翻译当作一个重点来复习,但考试时学生仍然失分较多。那么,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会出现哪些失误?
一、误译多义词
(2012·江西卷)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误译】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善良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
【分析】句中“良”不是“善良”意思,应理解为“确实”。
【译文】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
二、误译通假字
(2015·四川卷)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误译】然而集聚一勺勺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的尘土而使极高的山更高,土匪立志,土匪勤奋,按道理没有办法成功。
【分析】“匪”是通假字,通“非”,不。在《诗经·氓》中学过“匪我愆期”,“匪”也通“非”,意思是“不是”。
【译文】然而集聚一勺勺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的尘土而使极高的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奋,按道理没有办法成功。
(2008·天津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误译】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告诉他们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分析】“说”通“悦”,应理解为“喜欢”。
【译文】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三、误译古今异义词
(2010·湖南卷)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误译】寄身于偏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分析】“偏方”属于古今异义词,在这里不是“民间流传不见于古典医学著作的中药方”的意思,而是指“偏远的地方”。
【译文】寄身于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四、误译活用词
(2015·新课标卷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误译】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是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分析】“帝中国”,两个名词连用,“帝”,名词活用为动词,“做皇帝、称帝”的意思。把“帝”理解为“皇帝”,不符合语法规范,是不准确的。
【译文】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2015·福建卷)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误译】在山岩上居住,远观河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分析】“川”,名词作状语,在河岸边。
【译文】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五、误译虚词
(2015·安徽卷)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误译】(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拿一文钱来玷污自己。
【分析】“以”,不能理解为“拿”,是“因为”的意思。
【译文】(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
六、误译特殊句式
(2015·新课标卷Ⅰ)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误译】金人即使没有我,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分析】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不索求我”的意思。
【译文】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请求拜见两位首领并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七、误用现代词语
(2005·江苏卷)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误译】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阳城领到了工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
【分析】“俸”即俸禄,指封建时代官员的薪水。“工资”,按期付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可用“工资”代替“俸禄”。
【译文】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
八、误译原句语气
【误译】楚王送别知罃时说:“你怨恨我吗?”
【分析】原句中的“其”表示委婉推测语气,译文没有体现出来,只是译成一般的是非问句。
【译文】“你大概怨恨我了吧?”
九、误解原句感情色彩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
【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分析】“耽玩”,深深地爱好,带有褒扬色彩,而“沉湎”是贬义词,二者感情色彩不同。“耽玩”可译为“沉醉”。
【译文】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十、误解原句修辞手段
天下已定,金革已平。(《资治通鉴》)
【误译】天下已经安定,金属皮革已经放平。
【分析】原句中的“金革”是借代战争。
【译文】“战争已经平息。”
以上“十误”,供学生翻译时对照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作者单位: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