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2016-04-09周青霞
周青霞,焦 丹
(1.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湖北 咸宁 437100;2.咸宁市结核病防治室)
降钙素原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周青霞1,焦丹2
(1.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湖北 咸宁 437100;2.咸宁市结核病防治室)
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3d、第7d血清PCT、CRP、WBC、N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相应指标比较。结果 PCT值重度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一般细菌感染组、非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CRP、WBC、N等炎症指标(P<0.01);重度细菌感染组抗生素治疗后,血清中PCT阳性率第3d即有明显下降(P<0.01),CRP、WBC、N阳性率第7d才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 PCT是一个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既可了解细菌感染的程度,同时还可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缩短疗程、评价疗效及预后提供重要的指导。
关键词:降钙素原;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诊断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滥用等多种原因使其发生率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大大增加,患者多有发热、咳嗽、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1]。早期确诊感染类型及对症治疗是有效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和控制病情恶化的关键。我们通过检测不同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并与传统炎症指标比较,旨在探讨PCT检测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20例,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17~72岁,平均51.7岁。按血培养结果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80例)和病毒感染组(40例),细菌感染者再按ACCP/SCCM的诊断标准分为重度细菌感染组和一般细菌感染组,每组40例。诊断标准:①发热,T>38℃;②胸部X线检查示肺部有感染;③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12×109/L,未成熟的(杆状核)中性粒细胞(N)>10%;④有脓性分泌物;⑤已经决定开始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符合以上2个条件的患者即可被认为是有感染指征。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非感染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1~76岁,平均52.4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主要仪器与试剂主要检测仪器:小型VIPAS全自动荧光酶标仪、日本SYSMEX 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日立7600自动生化分析仪。主要试剂:PCT 所用试剂盒由广东虹叶抗体科技有限公司提供;CRP试剂由德国Beckman公司提供。
1.3标本采集感染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分别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2ml置真空干燥管内,待血液凝固后立即离心分离血清,分2份置于Eppendorf 管中,于-20℃冰箱保存备用。非感染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留取血样。
1.4方法及标准所有检测按说明书操作,PCT≥0.5ng/ml为阳性。CRP>10mg/L判定为阳性。WBC≥10.0×109/L为阳性,N>70%为阳性。临床根据患者初次检测结果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并监测PCT、CRP、WBC、N水平。
2结果
2.1治疗前各组PCT、CRP、WBC、N等炎症指标水平比较重度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一般细菌感染组、非感染对照组比较,PCT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病毒感染组与一般细菌感染组比较,PCT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毒感染组与重度细菌感染组、一般细菌感染组比较,CRP、WBC、N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但重度细菌感染组与一般细菌感染组比较,CRP、WBC、N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见表1。
组别nPCT(ng/L)CRP(mg/L)WBC(×109/L)N(%)重度细菌感染组4011.65±3.2820.69±5.77△14.22±4.57△82.47±18.53△病毒感染组400.37±0.07*7.46±2.019.25±2.0762.95±12.14一般细菌感染组400.52±0.11*18.15±4.33△12.94±3.72△78.26±15.39△非感染对照组400.22±0.06*4.07±0.658.23±2.1157.67±12.41
与重度细菌感染组比较,*P<0.01;与病毒感染组比较,△P<0.01
2.2PCT、CRP、WBC、N等炎症指标对细菌感染诊断效能的比较以治疗前重度感染组和对照组的结果为依据,发现PC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91.25%、100.00%,CR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7.50%、62.50%,WB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25%、70.00%,N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2.50%、65.00%。说明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CRP、WBC、N等炎症指标。见表2。
表2 PCT与CRP、WBC、N等对细菌感染诊断效能的比较
2.3重度细菌感染组抗生素治疗前、治疗3d、7d后PCT、CRP、WBC、N检测结果比较重度细菌感染组患者PCT检测阳性率随着抗生素的治疗逐渐减少,最终由82.5%降至17.5%,治疗3d、7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抗生素治疗第7d,CRP、WBC、N阳性率才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治疗第3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3。
表3 重度细菌感染组抗生素治疗前、治疗3d、7d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第7d后比较,△P<0.01
3讨论
感染是指内源性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或外源性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并在体内(包括胃肠道)引起炎症或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现象。致病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或致体内生态环境失调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实验室传统鉴别和诊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有CRP、WBC、N及血培养等。
血培养是把静脉穿刺获得的血液接种到一个或多个培养瓶或培养管中,用来发现、识别细菌或其它可培养分离的微生物,但一般需要5~7d才能出报告,且据文献报道目前国内的血培养阳性率仅为17.8%和18.4%。WBC在全身感染既升高,也可降低,而且集落刺激因子和多种细胞因子均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改变。因此,WBC、N虽然可提示患者存在细菌感染,但其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差。
CRP是指在患者机体受到感染时血清中一些急剧上升的急性蛋白,通过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但其要在炎症过程发生12h 后才能检测出,48h才能达峰值。同时CRP水平在应激反应、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组织损伤等情况下也可升高,因此,它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的特异性较低。
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激素活性降钙素的前肽物。PCT水平在健康人血清中非常低,且体内、外均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为25~30h,临床检测30min内可得到结果,是一个理想的临床感染监测指标[2]。细菌内毒素产生系统性反应可以诱导PCT水平发生迅速而急剧的变化,在全身细菌感染2h后即可检测到患者血清中PCT浓度的升高,6h时呈急剧上升态势(从1ng /m l升到1000ng /m l),8~24h能稳定的维持在高水平,规范足量的抗生素治疗或成功地清除炎症灶则PCT 值下降,2~3d内至正常值[3]。因此,临床上PCT常被用于细菌性与非细菌性感染的鉴别诊断以及重症细菌感染患者的监测参数。
本资料对120例不同感染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PCT水平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重度细菌感染组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一般细菌感染组、非感染对照组(P<0.01);而病毒感染组与一般细菌感染组比较,PCT水平相当(P>0.05)。病毒感染组CRP、WBC、N值与重度细菌感染组、一般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重度细菌感染组与一般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另外,本资料亦证实,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CRP、WBC、N等炎症指标。说明血清PCT水平在重度感染时明显升高,而在病毒等非细菌感染或一般感染时则变化微弱,因此,PCT检测对鉴别诊断重度感染和病毒感染、一般感染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PCT还能反映感染性疾病的严重性和炎症反应的活动度。血清PCT浓度与患者的临床状态和免疫反应的活性相平行,其水平高低与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及疾病转归密切相关[4]。病情越重,血清PCT水平越持续升高,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炎症改善,血清PCT水平即可明显下降,常提示治疗有效。本资料重度细菌感染组患者PCT检测阳性率随着抗生素的治疗逐渐减少,最终由82.5%降至17.5%,治疗3d、7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CRP、WBC、N阳性率在抗生素治疗第7d才有明显下降(P<0.01)。因此,PCT 不仅是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而且可以作为判断治疗和评估预后成功与否的指标。
综上所述,PCT是一个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新指标,方法简便、检验快捷,优于传统的检测指标;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的变化既可了解细菌感染的程度,同时还可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缩短疗程、评价疗效及预后提供重要的指导;PCT作为细菌感染的一个临床新的炎症标志物将成为共识,并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Linde-Zwirble WT,Angus DC.Severe sepsis epidemiology:sampling,selection and society[J].Crit Care,2004,8(4):222
[2]郭卫红,宋宏先,安艳芳,等.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在临床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123
[3]Dandona P,Nix D,Wilson MF,et al.Procalcitonin increase[J].Metab,1994,79(6):1605
[4]蔡伟娟,刘旻,郑维威,等.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6):1822
(收稿日期:2015-02-10)
DOI: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1.0054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646(2016)01-00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