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6-04-09魏玲玲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连云港22230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1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魏玲玲(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连云港 222300)



·药学监护·

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魏玲玲*(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连云港222300)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1.030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02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与年龄、导致ADR药品的种类、药品的给药途径、所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2例ADR报告中,年龄跨度大,1 d~84岁均有发生;男女比例为1∶3.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194例(占96.04%);共涉及药品10大类,其中抗感染类119例(占58.91%),其次为中药制剂43例(占21.29%);皮肤及附件损害97例(占48.02%)居首位,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8例(占18.81%)。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知识的宣传,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静脉给药; 抗感染类药物; 合理用药

Analysis of 202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s

Wei Lingling(Dept.of Pharmacy,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Donghai County, Jiangsu Lianyungang 222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in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Donghai County(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202 cases of ADR reports that were reported to China’s National Center for ADR Monitoring by our hospital during 2013-2014, in terms of patients’ age and gender, categories of ADR-inducing drugs, ADR-involved organs and (or) syste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RESULTS: Of the 202 cases, the age span was large, from 1 d~84 years old. Male to female ratio was 1∶3.5. And the main administration route was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totally 194 cases (96.04%); 10 types of drugs were involved, among which 119 cases (58.91%) were anti-infective drugs, follow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preparation, totally 43 cases (21.29%). 97 cases (48.02%) with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impairment took the lead, followed by 38 cases (18.81%) with digestive system damage. CONCLUSION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ADR monitoring and disseminate ADR knowledge, so as to ensure the medication safety in patients.

KEYWORDSAdverse drug reactio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Anti-infective drugs; Rational drug use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由于ADR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因此引起了各界的重视[1]。据统计,在临床用药过程中,ADR发生率高达5%~20%,住院患者中ADR发生率为10%~15%,世界死亡人群中竟有1/3死于药源性疾病[2]。现对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3—2014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2014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02例ADR报告。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引起ADR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所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生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202例ADR报告中,男性86例(占42.57%),女性116例(占57.43%),男女比例为1∶1.35;发生ADR的患者中年龄最小1 d,最大84岁,其中0~10岁的较多为77例(占38.12%),见表1。

2.2给药途径分布

202例ADR报告中,静脉给药194例(占96.04%);口服给药8例(占3.96%)。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例)

2.3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分布

202例ADR报告中,共涉及药品10大类,其中抗感染类119例(占58.91%)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类43例(占21.29%),见表2。

表2 引发ADR的主要药品种类分布

2.4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202例ADR报告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97例(占48.02%)居首位;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8例(占18.81%),见表3。

表3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2.5ADR关联性评价及转归

202例ADR报告中,评价结果:很可能发生ADR 144例(占71.29%),可能发生ADR 58例(占28.71%),很可能发生ADR比例较大。转归:好转112例(占55.45%),痊愈90例(占44.55%)。通过及时停药和有效处理,患者未出现药物后遗症与死亡。

3讨论

统计结果显示,女性ADR的发生率高于男性,与文献报道一致[3]。在年龄方面,10岁以下儿童较多,占38.12%,考虑除药物因素外,与各自生理、病理特点也相关。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不健全,特别是新生儿肾脏排泄能力极低,肾功能只有成人的20%;小儿消化道面积大、肠管长、肠壁薄、血管丰富,对药物通透性强,吸收率高,所以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相对延长,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导致中毒[4]。因此,对于儿童用药尤要注意,应严格根据年龄、体质量等进行计算,并加强用药监测。

静脉途径给药引发ADR最多,其次是口服给药,与文献[5-7]报道一致。一方面,由于静脉给药直接进入血液,无肝脏首关效应,对机体的刺激较强,同时静脉滴注易受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因素的影响;静脉途径给药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液量大、给药时间长、配伍复杂,加之客观或主观上在静脉滴注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ADR发生[8]。另一方面,由于静脉途径给药多用于住院或门诊留观的患者,ADR出现的时间通常较短,临床易于发现,故ADR报告率明显高于其他用药途径[9]。因此,从合理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应遵循“可口服、勿注射”的治疗原则[10]。

由表2结果可知,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类居首,中药制剂类次之。抗感染类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最多,究其原因:(1)药物因素: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混有其他杂质,或其代谢产物与体内蛋白等大分子载体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出现一系列以过敏反应症状为主的严重ADR[11]。(2)不合理使用:无感染指征用药、预防用药、用药疗程过长等。(3)不适宜的联合用药:可能使体内或体外药物的相互影响,如引起药物的pH改变、氧化或还原等,导致微粒变化,热原反应增加,更容易导致ADR的发生。(4)超适应证用药:处方上的诊断与药物的适应证不符[12],可增加用药风险。随着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增多,ADR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究其原因主要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合并用药、给药方式及个体差异等有着直接的关系[5,13]。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成药时,医务人员要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辨证施治,并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用药,不要超适应证、超量用药,尽量避免中药注射剂之间或中西药注射剂之间的联合用药[14]。

ADR涉及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所表现出的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由于比较直观,易于发现和判断[15]。所以应加强关注体征不明显、隐性ADR,以期对ADR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ADR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6]。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用药;同时,还需加强对ADR监测工作的宣传和指导,强化ADR的危害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冯云伟.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684-686.

[2]吴静,方云,刘晓玲,等.某三甲医院5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1):199-201.

[3]徐洪华.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166.

[4]孙丽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136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1,22(13):32-33.

[5]刘毅萍.2007—2008年杭州市2694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3):268-270.

[6]张娟,熊永山,王登峰.武汉市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2):153-156.

[8]王洋,徐珠屏,杨思芸,等.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4):306-308.

[9]刘晓倩,孟现奇,范秀英.某院74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12):2413-2419.

[10]薛锦花.82例社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1):141-142.

[11]张娟,熊永山,王登峰,等.887例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4):326-336.

[12]李英,黄琳,于芝颖,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调查与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10):1218-1222.

[13]魏晓楠.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与预防[J].海峡药学,2014,26(3):160-162.

[14]梁延平,郑文文,孙永旭,等.15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4):329-331.

[15]任淑娟,吉金燕,解娟,等.我院3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4,29(1):93-96.

[16]孙璇,李敏,胡源.某院2010—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0):13-14.

(收稿日期:2015-01-27)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1-0082-03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weilingling20021@163.com

猜你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西药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7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2014年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