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的“中设计”

2016-04-08计国栋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圆柱教学效果题目

计国栋

教师在上课前认真备课、编写教案,是教学中的“前设计”,但是,课堂千变万化,教师在台上会遇到各种意料不到的突发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冷静地发挥教学智慧,依据当时的教学环境,艺术性地将教学的“前设计”进行临时修改和处理,从而达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学的“中设计”。

那是一节数学练习课,我请几位学生回答昨天布置的一道题目“有一根长4米,底面直径是4厘米的圆柱形钢材,把它锯成同样长的3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厘米”的解法时,他们的回答令我十分满意。

就在此时,数学科代表赵玲玲举手站了起来,说:“老师,我有另一种解法,答案与他们截然不同。”一刹那,我也感到惊奇,另一种解法?我的教学设计里可从来没有过呢,我温和地说:“请说说看——”

她说:“如果把4米长的圆柱竖起来,以它的底面圆心为中心,将其平均分成三份,然后将其锯开,也得到同样大小的三个图形,也能算出增加的面积。”

我明白了其中的秘密。请她坐下后,我依照她说的办法画出图形,说:“赵玲玲同学能把自己独特的解法展示给大家非常好,老师感到很欣慰。同学们对她的解法有意见吗?”

教室里沸腾起来,大家热火朝天地议论开了。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更多的是紧锁双眉,不知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还是胆大的李晓明站了起来,疑惑地说:“老师,照赵玲玲讲的那样,可怎么锯呢?”

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是呀,怎么锯呢?我反问道:“你们不能实践一下吗?”顿时,学生们拿出橡皮、直尺、小刀等,进行模拟演示;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空前的高潮。

终于,班长站起来说道:“老师,我认为赵玲玲很巧妙地将圆柱分成了三‘份是不错的,但与题目中的三‘段不相符合,所以她的答案是错误的。”我点了点头,补充道:“赵玲玲同学解答的题目应是‘平均切成三块,那样就合适了。”全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施教之功贵在顺其自然,妙在因势利导。我在这节课中,没有因赵玲玲的另一种解法给予否定,而是及时地给予了适中的鼓励,并大胆地让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再创造,灵活地进行了教学中的“中设计”。

我在“锯成三段”的问题上埋下伏笔,使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论,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动手操作的实践,真真切切地感受这道题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既尊重了学生的质疑,又给了学生大胆想象以及动手操作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团体力量,使学生掌握了新的思维方式、感受到了新的学习体验,收到了常规课所不及的教学效果,把一节普通课变成了非同寻常、耐人寻味的好课。

猜你喜欢

圆柱教学效果题目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关于题目的要求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追根求源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