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三个理解”,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2016-04-08周德明朱翠王华民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

周德明 朱翠 王华民

【摘 要】有效教学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就数学学科而言,章建跃先生提出的“三个理解”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加强自身数学素养,充分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3-0037-02在当下的一些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单一,学生习惯于大量的解题训练,习惯于依赖他人,缺乏自我领悟的过程,在这种有“量”无“质”的课堂教学中,自然会出现“讲过练过未必会做,没讲没练一定不会”的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给定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量的增幅三者所达到的效果之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笔者以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章建跃先生提出的“三个理解”即“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理解数学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理解数学,是数学课堂教学预设的前提,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生成的关键。作为教师,只有清晰地知道“教什么”,理解所教内容“是什么”,深知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自身的科学价值,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表达。“理解数学”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数学内容及其本质。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感到“难”、学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问题设计过难,超出学生认知范围,当然谈不上有效;其二,对知识的理解有偏差或教学不清晰。假如教师对数学理解不到位、有偏差,连“讲对”都做不到的话,那么何以谈有效。清晰教学,就是要求教师理解数学,把问题想清楚、弄明白,再考虑实施,才能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可见教师在“理解数学”上具有高水平,这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前提条件。二是内容所蕴含的育人价值需要教师挖掘,譬如: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的教学中,笔者提出①通过动手操作、尝试运用,使学生收获更多体验与感悟,让学生体验向量基本定理的产生、形成过程,便于发现规律,能在学生的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②通过探索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收获更多自信。

二、理解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解决“教给谁”的问题。教师对于数学的理解再透彻,但毕竟属于外因。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属于内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我们教师要弄清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弄清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和认知特点,这是确定教学出发点的依据。

例如,在一所四星级重点中学的一次对外展示课上,课题是“椭圆的标准方程”,一位年轻教师进行了如下设计:第一部分,回顾生活中的椭圆和椭圆定义(5分钟),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19分钟)。略过第二部分“对标准方程特征的再认识”,直接进入第三部分“数学运用”(20分钟)及第四部分“课堂小结”(1分钟)。

整堂课结束后,我们发现存在两个问题:①学生常常出错,譬如不清楚分母到底是a2还是a,分不清焦点在哪个轴上等;②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主要是对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的变形、化简,要求高、费时多,课堂小结过于仓促。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是双曲线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的基础,是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的主要依据。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对于椭圆的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建立曲线方程上,不必对探索、推理过程作过多研究。为什么这样表述?是由于《课标》对初中阶段的无理方程不做要求,对二元二次方程的要求也很低;而到了高中阶段,也没有专门章节探讨这两部分内容。因此,这位教师的设计方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化简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是不现实的。由于盲目拔高要求,即使对于四星级高中的学生,即使费了半节多课,即使在推导时,注重启发、对比,但效果仍不佳。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另外,课堂上因缺少“对标准方程特征的再认识”环节,导致学生的解题状态不佳,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本案例启示我们:设计教学不能忽视学情。了解学生过往知识储备,是准确目标定位的必要条件。

三、理解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基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载体“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教学对象“学生认知”的理解,接下来,就是要解决“途径”的问题,即讨论“怎样教”,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理解教学”是指要遵循数学教学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它反映出教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智,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体。当学生需要时,教师就及时出现给予恰当的帮助或引导;当学生能独立完成时,教师就退居身后,即“以学定教”。教之道在于“度”,学生的活动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在教师的预设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活动。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目标精准。目标就是方向,教学不能只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方向比方法更重要。现实中,课堂上仍存在高一高三化(深究),高三高一化(回归)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高考的片面理解,想高一一步到位,在教学中充斥着大量高考题,学生苦不堪言,教师精疲力尽,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

2.设计精细。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典型例题、习题等都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层次性,起点要低,立意要高,给学生充分的活动自由,以便他们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达,自由地交流,自由地展示。只有让学生走在前面,充分暴露他们的思考过程,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在学生出现障碍或错误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

3.感悟精致。学之道在于“悟”,仅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是不够的,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能学到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而以这些知识、方法为载体,通过这些知识方法的学习,对这些有限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得到发展,才是数学教育的最高目标。

例如,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基本性质,笔者在教学此部分的内容时,设置了如下问题链——

问题1:观察图1和图2两个函数的图像,从对称的角度看,其有什么共同特点?

问题2:为什么说关于y轴对称?

问题3:怎么判断对折后的图像是完全重合的?

问题4:以f(x)=x2为例,怎样从数的角度来说明它关于y轴对称?

问题5:f(-x)=f(x)这一规律对任意的自变量都成立吗?

问题6:刚才发现的这个规律对函数g(x)=|x|适用吗?

问题7:对任意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来说,上述规律成立吗?

在完成上述问题链的过程中,也引导学生发现研究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思路: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函数图像的对称→直观观察的不足→引出代数研究→特殊点尝试→一般形式化定义。进而通过类比体悟研究一类对象的基本思路。

“理解数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理解学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理解教学”是在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相信只要我们在“三个理解”方面多做努力,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无限惊喜!

【参考文献】

[1]单墫.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4(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王华民,郑宝生,阮必胜.教师“贴地”而行学生“翩翩”起舞[J].数学通报,2014(05).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浅述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