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住“正俸”过日子

2016-04-08杜学峰

上海企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俸禄官吏过日子

杜学峰

记得当兵提干后,我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寄给父亲,他回信说:“这是国家给你的正俸,以后就靠正俸过日子了,不要做贪财的官。”打那时起,我就悟出一个道理,守着正俸过日子,虽然不可能锦衣玉食,倒也衣食无忧,过得踏实。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对靠正俸过日子的感受就愈加深刻了。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虽然弊政丛生、贪欲横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并非个例,但也不乏清正廉洁、靠正俸过日子的人,并且史书将其立传,使这种正气得以流传和弘扬。被司马迁在《史记》中列为“循吏第一人”的春秋时期的孙叔敖,官至楚国令尹,即宰相。在位时,他的政绩有口皆碑,整顿吏治、颁布典律,兴修水利、根治水患,伐陈围郑、奇兵破晋,施教导民、廉政爱民,辅助楚庄王,在烽火狼烟中,渐成霸业。封赏时,孙叔敖却“为辞不就”,仅守着朝廷俸禄过日子。他去世之后,儿子却因为家贫,不得不以砍柴为生。楚庄王闻之孙叔敖身后的家境后,竟被感动得“涕如滂沱”,遂将“寝丘四百户”的地方封给了孙叔敖的儿子,用来祭祀故人、供养子孙。

《旧五代史·晋书》中,还为一个叫高汉筠的官员立传,说的是他在襄州供职时,有位恶吏想收买他,趁暗夜私赠白金五百两。高汉筠正色道:你不是剥削农民,就是多榨取了商贩,“吾有正俸,此何用焉!”遂将白金悉数上缴,并告诫该吏不可再为。官逢乱世,在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在邪恶面前正气凛然,实属难能可贵。

在一般人看来,古代为官肯定俸禄丰厚,且不说腰缠万贯,至少也是衣食无忧,好于普通百姓许多。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对官吏都是低薪制,明清两代更是历史上薪俸最低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官吏队伍过于庞大,国家财政负担不起;另一方面是“潜规则”作祟,许多官吏利用手中的权力搜刮民财。朝廷迫于无奈,有时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发展到民怨鼎沸的程度,一般不会追究。《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京官时期)》一书中,真实地记载了曾国藩的个人收支状况。按他当时的官职,年俸为125两白银,用大米购买力换算,大概一两白银相当于今天的200元人民币,那么他一年的工资加上所有津贴换算过来就是2.5万元钱,每月2080元。由此可见,曾国藩虽然是朝廷命官,但却是个穷官。为了弥补开销不足,他不得不向人借钱。他在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道光二十一年底,家里带来的银子花光了,借了50两才勉强过了年。做官赔钱不是曾国藩一个人的现象,这是当时京官的普遍现象。尽管如此,曾国藩并没有沦为贪官,这主要得益于理学修养的作用。正是靠着自觉的内心修炼强化自己的意志力,从而支撑着曾国藩等人在无比肮脏的官场中超拔流俗,抵御住了种种诱惑。

官吏正俸的多寡,与他们是否守廉有一定的关联,但并不意味着俸低必贪。其实也有一些官吏虽然俸禄很低,但却甘于清贫,两袖清风,恪守为官做人的底线。宋代的王安石任宰相后,俸禄虽然比普通官吏高出一些,但却一直未置私产,直到罢相之后,才在金陵郊外建了个“半山园”。据《续建康志》载:“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可见简陋之程度,远非今日一些官员的别墅可比。明朝的海瑞,为官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不但政绩卓著,而且清廉自守,在南京都察院任上殉职后,其同僚在整理海瑞的财物时,竟发现他只有8两银子、几件布衣,旁观者唏嘘不已。清代的于成龙,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的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而蜚声朝野。他天南地北,宦海沉浮20多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情操若节,不改初衷,卒后,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

靠正俸过日子,说到底是对清廉的坚守,也是自我人格的升华。历史上这些“清官”,他们做官清廉,不只是为了人生的点缀和粉饰;他们做人刚正,不只是为了做官的荣誉和名声。他们将“做人”与“做官”融为一体、贯通一片,在“做人”中完成“做官”的责任和义务,在“做官”中持守“做人”的本性和尊严。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些,但却使人格生辉、光耀后世,他们虽然没有给子孙留下什么家产,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财富。

封建官吏中的有识之士尚且懂得“吾有正俸”、不可贪腐,恪守为政清廉的本色,今天以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共产党人,有着马克思主义的义利观、金钱观,理应做得更好些。事实也正是如此,许多优秀的党员干部志存高远,廉洁自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树立起新时期人民公仆的丰碑。孔繁森深谙幸福的奥秘,以甘愿付出为自己的幸福追求,他不仅甘于清贫,而且还自掏腰包为藏族老阿妈送衣送药,收养藏族孤儿,甚至用自己卖血的钱来改善孩子的生活。刘金国从来没有收过单位和个人馈赠的礼金、礼品,他的两袖清风一度令人不解,有人说他是在装样子,他却说:“我所做的一切,作为共产党员是完全应该做的。如果说这是‘装样子,我宁愿‘装它一辈子。”相比之下,有少数党员干部却信奉“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的陈腐“官念”,以“做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任性,不靠薪水过日子,而靠权力寻租,靠不正当手段敛财,其贪欲无限膨胀,达到一发而不可收的程度。对此,靠“正俸”过日子,就成为对官员的一种道德“拷问”、灵魂烤炙。守不住这条底线,身受缧绁、被人耻笑便是迟早之事。

朱元璋曾告诫文武百官:老老实实地当官,守好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比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以天天汲取,用之终生。现在干部都有一份稳定收入,组织上从工作考虑又给了许多必要的工作待遇,细细算来,我们得到的已经不少了,应该十分珍惜。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如果干部以权谋私,在正俸之外还要不择手段地攫取灰色收入、违法所得,自己把自己打倒,既对不起组织,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家人,不仅丧失了为官之德,也违背了做人的良心。其实官员靠工资过日子,并不是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而是为官从政的底线,是确保干部不出事的护身符。只有靠工资过日子,才能珍惜生活,知足常乐;才能远离诱惑,保持本色;才能饮水思源,回报组织;才能转变风气、赢得民心。

事实证明,以靠正俸过日子为廉政底线,方能彻底切断做官与发财之间的联系,激励越来越多的人“风物长宜放眼量”,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远离诱惑,保持本色,从而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猜你喜欢

俸禄官吏过日子
聪明的官吏
俸禄的标准
会过日子
我一个人也可以
一钱斩吏
古代官员“俸禄”有多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一双筷子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俸禄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