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家碧玉变身航天“花木兰”

2016-04-08浩宝

上海企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花木兰型号波兰

浩宝

王波兰:现任上海航天局第八设计部(以下简称“八部”)副主任,航天局某项目行政总负责人、某项目技术副总负责人,曾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IT青年十大新锐等荣誉,也是上海市“中国梦·申城美”的宣传典型,最近她的“传承航天精神,追梦、筑梦、圆梦”为主题的精彩演讲,就感染、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在专业技术上,她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在管理上,她是长袖善舞的“艺术家”。从初出茅庐的年轻设计师,到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再成为总体部副主任,王波兰用她的坚持和才智,在实现强大国防梦想的征程上书写着她的青春梦想。

身为苏州人的王波兰,拥有典型江南女子的小家碧玉气质,说话特别地温柔。娇小的身材和笑盈盈的双眼,让人完全难以把她和某战术型号技术副总负责人的身份划上等号;但就是这副小小的身躯,在战术导弹的研制这个以“工科男”为主的领域中,她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柔弱的她,内心却有如西北胡杨一样的坚韧

工作中,王波兰是出了名的“严”,任何一个细节她都要追求“零缺陷”。她常说:“保证型号成功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我们要追求的是靶场测试零故障、飞行过程零缺陷的目标。因为,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王波兰进入航天接受的第一个重担就是某型号的气动外形设计工作。那需要经历多轮选型、计算、风洞试验、优化的过程,每当遇到瓶颈需要“攻关”时,睡觉往往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一般做试验,同事们都会轮流值班收集数据,而王波兰却通常会长时间守候在现场。有一次,试验进行了60多个小时,她加起来只睡了6个小时,试验工人换了3班,她坚持24小时不休,就是为了收集第一手的数据,这样的研究过程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她说,“作为一名航天设计师,只要锲而不舍,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一次传感器振动试验,由于传感器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大为不同,研制工作举步维艰。王波兰不顾繁琐,到北京的实验室进行振动试验,把不同环境下的传感器表现一一记录,为后面的攻关试验打下良好的基础。确实,数据收集过程非常漫长,需要非常好的耐心,王波兰就这样给大家做了很好的榜样。

曾有一段时间,朋友们常说:“波兰最近喜欢画烟熏妆啊!”其实凑近一看,才发现这是长期熬夜产生的黑眼圈。

王波兰常常用戈壁滩上特有的胡杨木那种“生长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朽了一千年不烂”的特质,来形象比喻航天科研工作者甘于奉献、坚守清贫,为了祖国富强、民族振兴梦想而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

在同事们眼中,外表看起来有着江南女子柔弱的王波兰,内心却有如西北胡杨一样的坚韧。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成为她工作中的制胜武器

是什么让这个江南女子拥有如此强大的内心?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挫折,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2005年,王波兰第一次进入位于戈壁滩的试验基地,这也是她第一次执行任务。大家对这款新型导弹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可结果却是一连三发都未成功。全场一片寂静。这次失败给王波兰内心深深一击,同时也铸就了她往后工作中的冷静和沉着。她常告诫自己要沉下心来做每一件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也成为她工作中的制胜武器。

王波兰对于自身严格要求的同时,作为“严师”,对自己的团队也有着高要求。每当接到王波兰的电话听说要到她办公室去一趟,她的团队成员们都会很忐忑,一定是某一项细节没有把握好,王波兰对于细节方面的高要求是出了名的严格。

飞行试验前的总装综测,她不放过每发、每批之间的任何微小差异,对每一次数据波动都一定要追溯出源头,甚至连数据记录要保留几位小数点,都做出明确的要求,确保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一次型号飞行试验出现气路堵塞的问题,现场经过多轮分析讨论,定位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根据试验方案,试验方要与军方将故障沟通清楚,才能进行下一步试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绘制出一张气路示意图。

同事柴娟芳回忆说:“那次是我和一个新人绘制这个气路示意图,本来达到能示意的效果就行,可是波兰姐却认为要把情况汇报清楚,一定要非常细致的描述每一个细节。我们做了不下十遍的修改。但的确在随后与军方沟通中,依托详细的气路示意图,我们清楚地说明了问题原因,确保了试验进度不拖延。”

集体的智慧和温暖能激励士气,也能创造奇迹

在型号中,集体的智慧和温暖往往最能激励士气,也能创造奇迹。

王波兰动情地说:“最温暖的,莫过于当你要去逾越困难时,回头看到身后有一个坚强的团队,每个人都伸出手无私的去帮助你。”她说,2006年自己刚走上第三研究室副主任岗位时,当时第三研究室正处于低谷时期,摆在她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于是,她找室里的每一个成员谈心,原想给大家鼓劲,没想到大家都给了她鼓励和信心:“不管怎样,我们都会支持你!”

王波兰至今忘不了这句暖心的话语,也切身体会到一种“家”的温暖。从此。这个非常年轻的集体——活跃在各条型号线上的兄弟姐妹组成了一支活力无限的团队,陪伴和支持王波兰一起翻山越岭,拨云见日,既一同面对困难,又一同分享成功。在型号研制历程中,无论是攻关解决难题,还是飞行试验前的总装测试、仿真试验,王波兰和她的团队都是以长时间的通宵达旦的加班来完成。有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大家的努力,竟奇迹般地完成了。在总装厂,他们加班几近疯狂,被戏称为一帮“疯子”,也许正是有了这股“疯劲”,型号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同事们对王波兰,除了钦佩,更多的是亲近,“不管什么事情,她都是最操心的一个,也总能把控全局”;同事们这样形容她,“很难想象工作这么忙、任务这么重,她是如何把这些事情都顾好的”。

王波兰常说,“我收获的是一群‘孩子,除了曾经在我肚子里共同见证了某型号的圆满成功的宝宝,还有我和我的团队亲手设计的一型型产品,想到这里,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她说:“历史可能不会记住我们这些人,但会记住我们做过的事,我们亲手研制出来的设备装备在中国的国土上,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献出一份力,这就是航天人的幸福!”

猜你喜欢

花木兰型号波兰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从儿童的审美角度赏析经典人物形象
俄罗斯MC-21-300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
波兰睡眠研究会
花木兰
网络时代
型号政工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笔记本型号解码之联想篇
波兰疑案
花木兰从影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