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彩课堂,让学生快乐成长

2016-04-08李洪芹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蚕蛾蚕宝宝蚕茧

李洪芹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他走进了一间怎样的教室,遇上了一个怎样的教师,经历了一种怎样的学习过程,留下了怎样的生命底色和高度,就意味着他接受了怎样的教育,他也将因此得到不同的成长机会。就在这间教室里,学生们的每一天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生命也会因为这样一间教室一点点丰盈起来。

最美的姿势

为切实将读书活动落到实处,我班实施了“晨诵经典、午讲故事、暮读名著、晚写随笔”的阅读课程。

晨诵,是一天的美好开始。一次次诵读开启了学生们沉睡的心灵。这几天,学生们学习浮躁、纪律涣散,为了让他们收心,我特意选了《跌倒》这首诗来警示他们。清晨,我跟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在屏幕上出示《跌倒》一诗,学生们伴随着轻音乐,开始了晨诵。我想引导学生们将这首诗和自己的生活产生联系,于是,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跌倒过吗?”

一个活泼的女生站起来回答道:“一次,我下楼时,不小心摔倒了,把脚崴了。”她的话音刚落,其他学生就小声议论起来:“错了,老师是指精神上的摔倒,是失败。”我也马上作出了说明:“诗中的跌倒仅仅是指身体上的跌倒吗?”另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不是的,就像昨天刚刚学过的《掌声》一样。”我接过这个男孩子的话,继续引导:“英子是靠什么站起来的?”学生有的说“同学的掌声”,有的说“战胜自卑心理”,还有的说“靠信心和勇气”……我这样说:“用坚强、勇敢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这就是最美的姿势。你有没有跌倒的经历?你跌倒时,最美丽的姿势是什么?”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说:“我小的时候,由于得了脑炎,留下了后遗症,所以,我的记忆力很差,接受能力也特别差。但是,我不灰心,我用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学习,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也还算是比较理想的。”

我把这个学生的经历放在诗中,告诉学生们:“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然后让学生们一起朗读“太阳跌倒了……才有了静谧的夜晚”一节。最后,学生读屏幕上的话:“跌倒了,但不气馁,继续坚持、只要有信心和勇气,就能产生另一种美。”这次晨诵后,学生们的学习、纪律等各方面都有了改观。

奇妙的生灵

学习《蚕姑娘》一课后,学生们问:“老师,蚕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是怎么蜕皮的?蚕是怎样变成蚕蛾的?”我知道,对于生活在城里的学生来说,对蚕是比较陌生的。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决定把蚕养在教室里,让学生们见证蚕宝宝的成长。

一位女学生告诉我,她奶奶家是养蚕的,等奶奶把蚕宝宝领回家,她就带到教室里来。

5月18日早上,小姑娘用一个小盒子把蚕宝宝们带到了教室,放在了讲台前。学生们一下子全都围了上来。哇,这些蚕宝宝一个个又黄又小。这么小的蚕宝宝应该怎么照顾呢?我也有点犯难。于是,第二天,我们特意邀请了小姑娘的奶奶给学生们讲解养蚕知识。

就这样,从5月20日开始,我用相机记录,学生们按小组每天轮流记录蚕宝宝的成长。第一个记录的是小强同学,正好这天蚕宝宝开始“眠”了。三天后,蚕宝宝们开始蜕皮。一个学生得意洋洋地告诉我:“李老师,我已经帮一只蚕蜕好皮啦。”可是到了第二天,学生们发现,那只蚕已经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去向教科学的王老师请教,王老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蚕蜕皮的视频,让他们明白蚕是怎样蜕皮的。王老师还告诉学生们,蚕蜕皮说明它们正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任何人都帮不了它们的,只能靠它们自己。学生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是的,只有经历了每一次痛苦的蜕变,才能获得生命的成长。

6月4日,“蚕开始结茧了”,一个孩子高呼着。学生们仔细地听,可是什么也听不见。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也不知道蚕宝宝能不能听到我们的声音,他们在蚕茧里会寂寞吗?他们会想我们吗?蚕宝宝们不吃不喝,饿不饿?”是啊,这种牵挂,这种对生命的关爱,已深深地扎根在学生们的心中了。

6月14日,我一进教室,一个孩子惊喜地告诉我:“四只蚕茧里飞出蚕蛾了。”学生们又围了过来,一个孩子指着蚕茧上红色的液体说:“哇!你看它们流血了呢!”一个小姑娘抢着说:“生孩子嘛,当然要流血了!”那红色的液体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这一次,我让学生们自己上网查资料,原来,这是一种黏液,主要作用是软化蚕茧,让蛾子飞出来。

6月16日,几只蚕蛾已经交尾了。学生们都说它们谈恋爱了。6月22日,学生们发现所有的蛾已经死了,几个小姑娘难过得眼都红了。不过,学生们很快发现了蛾的旁边有一小片比芝麻还小的蚕卵。这下,学生们又高兴起来,因为,蚕卵是一轮新生命的开始,这就是生命的轮回。学生们体验了失去生命的痛苦,懂得了如何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历时一个月,学生们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完成了一本图文并茂的蚕农日记。陪着蚕宝宝走过的这一个月,我们不仅整合了语文、科学和美术等学科知识,也让学生们体悟到其实蚕在做一个坚实的梦,吐丝结茧是为了实现生命中最后一次英勇的突围——破茧成蝶,最终完成生命彻底的蜕变和升华。而当蚕蛾拼尽一生的力气产出蚕卵时,这不就是母爱的力量吗?

正如李商隐在《无题》中写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许,这是“蚕农课程”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观察了蚕一生的变化后,看着空空的蚕茧,有的学生说蚕壳可以做彩绘,蚕茧也可以。于是,我们就行动起来,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始制作蚕茧艺术品。不久,一件件挂件诞生了。接着,我们继续学习蚕的课程,如唱蚕歌、诵蚕诗、跳蚕舞、话蚕文化、创编蚕绘本,如《卵,如此安宁》《蝴蝶,如此耐心》《种子,如此酣睡》……就这样一本本鲜活的绘本诞生了。

心灵的滋养

作为教育者,我时常叩问自己,该以怎样的状态去唤醒学生们呢?阅读,能让学生认识自己,养成习惯,更能陶冶学生的性情;阅读,能让学生不断地与大师的心灵沟通,让自己更睿智、聪慧、深刻、善辩;阅读,能让一颗浮躁的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阅读,能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为此,我开发了“我要做个好孩子”主题阅读课程。

每周的两节阅读课,我带领学生浸泡在一本本经典的童书中。每次共读开始,我发微信或手心网,发动他们亲子共读。在“我要做个好孩子”主题阅读课程中,围绕“好孩子、好品质”这一主题,让家长与学生进行书信交流、亲子共读,家长们也学会了用欣赏的目光寻找、放大学生身上的特质。这样,教师、家长、学生拧成一股绳,通过晨诵经典、整本书阅读、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一起经历这个学习课程。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生命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一根羽毛也不能动》让学生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让学生喜欢上了昆虫,《全都喜欢上》教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卫惹麻烦》让学生懂得要遵守规则,《猜猜我有多爱你》让学生感受亲情,《夏洛的网》让学生体会了生命美丽的编织……一本本经典童书让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持。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们的思想、生活方式都在悄然变化着。

回眸来时路,多彩的课程丰盈着学生们的生命成长,改变着学生们的行走方式,改变着学生们的精神朝向,改变着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一路上,我陶醉于学生们如花般绽放的最美的生命姿态中。

猜你喜欢

蚕蛾蚕宝宝蚕茧
咬破死亡的蚕茧
夜晚的“舞者”
——大蚕蛾
蚕茧与飞蝶
探究绿尾大蚕蛾与宁波尾大蚕蛾的分类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蚕宝宝养成记
蚕宝宝
乌桕大蚕蛾的生物习性之初探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蚕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