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2016-04-08执教评析唐玉辉
执教/汪 敏 评析/唐玉辉
【教材分析】
《航天飞机》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整个单元围绕科学知识来组织课文,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航天飞机》属于科学童话,文章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课文叙述灵活,语言生动,在将普通飞机与航天飞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既给学生传授了科学常识,又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范例。文章的结尾以智慧老人的一段话作为全文的点睛之笔,点出了全文的寓意,告诉学生人各有所长,既不能妄自尊大,又不能妄自菲薄。
【学情分析】
通过对二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科学童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在一年级学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秋姑娘的信》,在二年级学过《小动物过冬》,但是,对于《航天飞机》一课中作者清晰地运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将事物特征写具体、写生动的说明方法,学生还是初次接触。从课文内容来说,学生对航天飞机普遍很感兴趣,特别是男生,兴趣尤为浓厚,然而,航天飞机又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适当进行课外资料的拓展,必要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文中所涉及的地理位置,学生也比较陌生,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辅以地图,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知。对于文中多处出现的数量词,学生还不能清晰感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9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及本领;领悟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各有所长的寓意,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长大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3.适当渗透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介绍事物的说明方法及由总到分的结构特征;感知科学童话的文体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紧扣关键词语了解科学常识。
教学难点:品读语言文字,实现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夯实写字基础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航天飞机》。
2.对于这一课的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现在就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吧。
(看拼音写词语)
评价:既正确又美观的加星。尤其注意笔画到位,结构匀称。
自我批改:请对照练习纸检查你的书写是否正确,对于有错的字,在下面田字格里重写一遍,对于没错的字,请把你觉得还能写得更美观些的字也再写一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吗?
(板书:外形、本领)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夯实写字基础;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切实落实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目标。
二、品读本领,渗透说明方法
1.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航天飞机的外形,他又有怎样的本领呢?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汇报交流。
2.这段话中哪些关键的词语最能体现航天飞机的本领呢?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
师出示:“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你能飞两万米高,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你要飞行四个多小时,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
汇报交流:
(1)更高更快
用两个“更”字,突出航天飞机飞行的高、快。
(2)两万米、几十万米
你见到过飞行中的飞机吗?你看到的飞机飞得只有几千米高,两万米可比他高多了。几十万米呢?
(板书:高)
(3)四个多小时、七分钟
我们早上8点到学校,11点离开学校,一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有多长?四个多小时比我们一上午在校的时间还要长。
课间活动多少分钟,你觉得课间给你十分钟玩得尽兴吗?七分钟呢?
师出示中国地图:地图上的帕米尔高原和东海之滨,它们几乎横跨了整个中国。(帕米尔高原地处中亚东南部,在我国的最西端,东海之滨在我国的东边,临近东海。)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飞机要飞行四个多小时,而航天飞机用不到一个课间休息的时间就飞到了。
(板书:快)
总结过渡:大家找到的这几个词都是什么词?(数词)通过这样的几个数词,再把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比一比,航天飞机飞得高、飞得快的特点就显现得更清楚了。
课文的第2自然段也有一处描写证明了航天飞机飞得特别快,你注意到了吗?
师出示:“突然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只见他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
(板书:转眼间、无影无踪)
师出示:“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汇报交流:
(1)本领可大了
(直接描写)
(2)转圈圈
拓展科学常识:有的航天飞机能在太空中连续飞行28天,大约60~90分钟就能够绕地球一圈。
(3)释放、回收
(师出示人造地球卫星的图片)这些都是人造地球卫星,他们在太空中飞行的速度达每秒八千米,他们有大有小,有轻有重,航天飞机能释放和回收重达二十几吨的人造地球卫星,也能释放和回收直径只有几厘米的小型人造地球卫星。
(4)捞
这是航天飞机回收卫星时的动作,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展示了航天飞机回收卫星时的灵活。
总结过渡:咱们班的学生真会读书,不仅能找到文中描写航天飞机本领的语句,还能通过抓住关键词的方法说出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本环节设计中,我重在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适当对学生渗透作比较、举例子等写作方法。
3.这两段话分别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呀?
(1)第一段话。(略)
“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后面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意思?将航天飞机和普通飞机作比较,具体写航天飞机飞得有多高、多快。
总结:先总后分的手法,将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写得更清楚了。
(2)第二段话。(略)
“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后面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意思?举例子说明航天飞机的本领。
总结:这也是先总写再具体写,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航天飞机的本领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段意、了解段式,培养学生对文本作出解释以及分析推断的能力。在本环节中,我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了总述到具体的写作训练。
4.要看一看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他的哪些本领?
拓展: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功能特点于一身。新型航天器,不仅能绕着地球转圈圈,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他还能把人载入太空进行科学实验,最多能载7个人。
把第2、3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夸夸航天飞机。
【设计意图】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辅助多媒体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实现文本与图像在大脑中的对接,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联系全文,感受文体魅力
1.借助板书,揭示科学童话的体裁特点
(1)(对照板书)课文中航天飞机的外形是通过什么告诉我们的呀?
(板书:看)
他的本领呢?
(板书:听)
(2)如果你是文中的小飞机,你现在还得意吗?
智慧老人看出了他的心思,亲切地说——(师读)
(3)智慧老人说的话你听明白了吗?
总结:课文通过普通飞机的所见所闻,向我们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外形与本领。
作者还借智慧老人的话告诉我们——(生齐读智慧老人说的话)。
2.对比阅读,彰显科学童话的魅力
我这里也有一段关于航天飞机的介绍,大家来读一读,和课文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种介绍方法?
总结:作者可是用心思了,知道很多小朋友都喜欢读童话,他就将航天飞机的特点编到了童话故事里,让我们不仅了解了科学知识,读着还觉得很有趣。
【设计意图】通过对普通飞机前后情感变化的分析,实现了育人价值,也揭示了课文的文体特点。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同时明白介绍一种事物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对照习题,实现读写结合
1.编书的叔叔阿姨要请我们换一种方式介绍航天飞机呢!打开课本,看课后第4题,你读懂题目要求了吗?
(根据课文内容,自我介绍)
2.现在你是谁?你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你自己呢?先说给自己听一听。
3.同桌互相介绍。
【设计意图】读和写是三年级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初期,教师应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说话材料。此环节的设计就使得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话可写,触动了学生的写话动机,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将文本语言的表达技巧融入到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当中,真正将读写结合落到了实处。
【评析】
目前很多的教学是分不清年段特点的,无论什么样的文体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导致了语文课堂“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实则上是语文教学目标不清晰和教学方法僵化的具体表现,而本课教学则不是这样。本课教学设计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一是抓住了学生的年段特点,教得合适;二是抓住了文体特点,学而得法。而这两点都源于汪老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汪老师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是放在整个小学阶段来进行的,从教材的样式特点、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以及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难点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保证了教学目标的清晰明确,教学方法适当可行。
适切:抓住了学生的年段特点。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汪老师引导学生复习生字,注意结构匀称,把评价权交给了学生;抓住了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练习归纳课文的段意;认识总分段落结构,学习文本怎样把事物特点写清楚,以及读写结合对新学内容的及时巩固,都是紧紧扣住了三年级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进行的扎实而有效的教学。
适当:抓住了文体特点教学。《航天飞机》是一篇童话类的科普说明文。童话文体适合儿童的阅读兴趣,而科普普及则是本文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本文教学中,汪老师既关注了童话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了故事的情节,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结构的认识,同时又关注了科学知识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了段落结构的表述方法,而这正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具体的段落教学中,汪老师结合具体句子引导学生去比较与发现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练习巩固,体现了对新知识教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