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点上的“教育追梦人”
——记临城县祁村学区山口教学点教师郭志善
2016-04-07钱培森冯亚
■钱培森 冯亚
教学点上的“教育追梦人”
——记临城县祁村学区山口教学点教师郭志善
■钱培森 冯亚
我们从临城县城往北,一路向山口教学点出发。开始还是一段宽阔平坦的路,下了省道,一个直角转弯进入乡间土路,道路开始高低不平,大坑连着小坑,车不停地颠簸,还不时地托着车底。一辆卡车迎面驶来,顿时烟尘四起,一片灰暗,司机不禁悻悻地说:“这鬼地方!能在这个地方工作几十年,真不容易!”
随我们一同前往的祁村学区校长牛海军,向我们介绍了山口村和郭志善老师的情况:山口村,顾名思义就是位于两座山的出口,是个不足千人的偏僻小山村,离祁村中心小学有12里,离县城有25里,这里土地贫瘠,经济欠发达,缺水,村民吃水都要到6里地之外的地方拉水吃,更别说浇地了。不过还好,听村干部说,最近,县交通和水利部门已经对道路和饮水工程立了项,这里的面貌肯定会彻底改观。
就在这样艰苦的地方,从1978年10月参加工作起,郭志善老师在这里已经任教38年了。
平日里,他是闲不住的老郭
祁村学区有4个教学点,郭志善老师所任教的山口教学点最偏远,还全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郭老师每天上下班都要特意准备两身衣服,路上骑摩托穿一身,到了教学点再换一身,为的是能够干干净净地为学生上课。山口教学点有5名教师,郭老师岁数最大,因为偏远,道路又不好走,许多老师都不愿意到这里任教,其余4名老师都是本村的代课教师。今年56岁的郭老师,一个人任一年级全科教学,还兼着教学点的负责人,说是负责人,实际上一个人顶着几个人干,干的都是生活教师、门卫的活儿,冬天还得为学校烧锅炉。
过了祁村学区,我们一路颠簸,又向西走了十来里,到了山口教学点。这个教学点辐射山口、李家庄两个村庄,一、二年级有36名学生,幼儿园有大中小班55名幼儿。这时,学校的大门已经开了,顺着大门往里看,只见两排塔松耸立在甬道两旁,再往里,就能一览学校的全貌:不大的校园布局错落有致,中厅上边,几个醒目的大字“勤、学、恒、实”熠熠生辉,校园里种着法国梧桐、香椿树等,东边是一片菜地,种着白菜、韭菜、西红柿,给小小的校园带来了蓬勃生机。只见郭老师在院子里正挥动着扫帚打扫卫生,全然不知我们的到来。当我们走近他时,他才放下扫帚,面前的郭老师,中等身材,两鬓银发,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艰辛。这时,三三两两的学生已经陆续来到了学校。郭老师告诉我们,孩子们年纪小,打扫卫生成了问题,于是他不分冬夏,几乎每天早晨7点就赶到学校,抄起扫帚就打扫卫生,每天都用干净整洁的环境迎接学生们新的一天的开始,到下午放学后,他再侍弄侍弄校园里种的菜,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饭就不用再单独出去买菜了,用郭老师的话说,这相当于晨练,既美化了校园,又能吃上新鲜绿色的蔬菜,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多年来,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郭老师真正把学校当成了家。说郭老师跟孩子们亲,对学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一年级学生小,他每天来学校时,总要带一些零食给孩子们,孩子们在学校衣服破了,别看他是个男老师,还会给孩子们缝补衣服,有孩子病了,他会背他们去卫生所看病,给孩子们洗脸、梳头也是常事,孩子们开始叫老师,后来,就亲切地叫他“善爷爷”……
站在山口这所农村小学的校园里,我们真切感受到的是环境朴素而清爽,雕塑少,书柜多;喷绘少,手绘多。郭志善老师一直提倡师生自己动脑动手美化校园,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动手制作出的雕刻、绘画、书法、剪纸等作品,带着自己的情感,是最好的装饰品。
课堂上,他是循循善诱、和蔼慈爱的老郭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是一年级的数学课——“认识物体”,随着铃声,郭志善老师拎着一桶各式各样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教具健步走进了教室。
看到老师拎着小桶进来,学生们都很好奇,个个探着头想一看究竟。郭老师微笑着问:“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吗?”学生齐声高喊“想!”一句简短的对话,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上。紧接着,他拿起一个个物体:“这是什么?”“乒乓球。”“这又是什么?”“排球。”“这个是什么?”“篮球……”学生虽然都能说出物体的名称,但缺乏归纳。郭老师接着问:“这些物体都有什么特点呢?”一时学生说不出来。于是,他拿了一个皮球,从两排桌子的间隙中滚了过去。聪明的学生个个显露出了灵感,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有的说:“这几个物体都能在地上滚动”;又有人补充:“表面都光光的圆圆的”,“都是球”……随后,郭老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个“球”字。课堂上,郭老师就是用一桶实物这个最普通直观的办法,来引导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进行初步感知,以富有童趣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用具体实物拼摆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物体,这样的课堂,学生们都喜欢。
郭老师告诉我们,山口村经济发展落后,条件简陋,有时候,教学设备跟不上,他就开动脑筋,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教具来帮助孩子们学习,比如,用圆木头制成辘轳,用两个纸盒加一根细线制成土电话,把写有数字或字母的纸片贴在小磁铁上制成数字卡片,让孩子们学习。
课上,一个小男孩磨磨蹭蹭地来到老师身边,拉着老师的衣角,郭老师微笑着问这个孩子怎么啦,原来他想让老师欣赏他的杰作——一辆“坦克”。郭老师跟着他走过去,以欣赏的目光看了看孩子别出心裁做出的“坦克”,高兴地称赞:“这个坦克可真威武,还有长长的炮筒呢!”小男孩听了,脸上写满了自豪,十分得意地说:“我长大了要开坦克!”郭老师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十分亲切地说:“从小有志向,将来你一定行!”这时,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纷纷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对每个孩子,郭老师都是这样慈爱有加。郭老师班上有个学生叫明明,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蹲在监狱,小明明与6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他从小缺少父爱和母爱,家庭教育缺失,学习成绩也差。明明住在李家庄村,每逢遇到雨雪天气,奶奶就要踏着泥泞的土路步行三里多地给他送饭,郭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后来,遇到这样的天气,中午他总是把香喷喷的饭做好,与小明明同吃。明明可能是心存感激吧,也时常帮助老师干点杂活儿,郭老师还抓住他爱劳动、爱助人这一优点,在班里大力表扬,日子一长,明明不仅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郭老师对学生好,是大家的普遍印象。学生王萌不小心摔伤了胳膊,他就第一时间带孩子去村卫生室治疗;蔡一鑫不慎碰破了头,鲜血直流,他就背上一鑫跑到卫生室……平时,郭老师对学生们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体贴入微,学生对他可以说是无话不讲、无所不谈,学生们把老师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良师益友。
郭老师告诉我们,为尽快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2010年,当时50来岁的他又报名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电脑培训班。这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电脑的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周六、周日,他白天到进修学校学习电脑,晚上回到家,又要跑到4里地外的李家庄练习电脑。如今,他也像年轻人那样,能利用电脑制作如《秒的认识》《可能性》等精美课件,来给学生上课,这些更直观形象的课件,孩子们非常喜欢,学习起来也有兴趣。郭老师班上的成绩,一直在学区名列前茅。
生活中,他是不惧困难、热心助人的老郭
1978年高中毕业后,郭老师面临着两份工作的选择,一是去县办企业岗头煤矿当工人,一是当民办教师。那时候,去煤矿当工人待遇优厚,而做老师每月工资仅有5元!他告诉我们,因为两件事,促使了他立志从事教育事业。一是他的母亲因脑出血,村里医生缺乏医学知识,把病情耽误了,导致母亲再也没有醒来。另一件事,是当时他们这一带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去下小煤窑,那是黑色的诱惑,没有一点安全保障。他们穷怕了,用生命做代价,换取较高的收入,然后盖房娶妻,当时,光山口村就先后死去了十多人。缺乏知识是多么可怕,无知是多么可怕呀!因此,郭老师立志要用知识改变家庭、改变家乡的命运,从而使他萌生了考民办教师的想法。也正是这一信念,支撑着郭老师从那时走到了现在。
教育改变人生。郭老师的三个子女,都是通过接受教育走出山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今都事业有成。而让郭老师最感欣慰的,是他教出了一届又一届学有所成的学生。郭老师告诉我们,如今,他教过的学生有50多人走出了山口村、考上了大学,有100多人学了科学技术,成为农村发家致富的科技带头人。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郭老师多年如一日点点滴滴的付出。2005年10月,郭老师的妻子觉得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当时,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击中了郭老师。在灾难面前,他没有被压垮,他在照看妻子的同时,仍然惦记着班里的孩子们。当时学校准备找个代课教师,让他好好照顾妻子,但是,代课教师请不到合适的,他当时教的是毕业班,没经验的干不了。于是,就在妻子术后的第5天,他就让远在南昌的女儿请假回来照顾妈妈,自己又重返学校走上讲台,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回到医院照顾妻子,一直坚持了一个多月。他的学生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更加发奋地学习,期末考试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而郭老师本人患有高血压,算起来,从2007年至今,已有9年之久,每天都要靠药物维持。如今已56岁的他,从未向领导申请照顾,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
熟悉郭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手巧心善,是个热心肠。平日里,学校的同事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他都乐于帮忙。由他指导的刘华宾老师制作的教具——《古代计时工具》,在邢台市第十五届自制教具评选中获一等奖;指导的张平平老师制作的教具——《昆虫观测仪》,获得河北省自制教具二等奖;指导的张焕玲老师设计的优质课,获得市级二等奖。日常生活琐事中,郭老师帮的忙更是不计其数,张老师的插座没电了他帮忙去修,李老师的摩托车爆胎了他帮忙去补,科学老师教学上有了困难,他立刻去指导……就在我们采访时,今年新分配到学校的语文老师赵典典,因为她的孩子生病住院,郭老师二话没说,已经替她上着课、管着班十来天了。
在郭老师家,我们看到了他保存着的一摞摞荣誉证书和奖状,有县优秀教师、师德标兵、邢台好人、邢台市首届教育追梦人等。无意中,发现在他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两摞叠好的信件,仔细一看,都是学生们写给自己的老师的,一个个信封都是手工做成的,被叠成心型、圆形等各种形状,信件的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孩子们对老师的真挚感情,还有的甚至不和家长说的话都会和老师说。郭老师回忆,有一段时间,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到乡里上课,孩子们写给他的信里,都是满满的思念。郭老师说,这是孩子们送给他的最好礼物,比任何奖章证书都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