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2016-04-07贺燕燕,王丽红,张艳红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本学科游戏

完善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本期栏目主编:

张东兴

简介

河北教育名师团副秘书长

沧州市教育局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发展研究室主任

河北省小语会常务理事

沧州市小语会理事长、教学管理研究会秘书长

冀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主要编者

河北省骨干教师

曾出版专著《在创新中求发展》《享受语文每一天》《换种视角来阅读》和《作文快乐岛》,荣获2012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等重要学术成果奖。

思想观点:

学校教育要通过课程实施来影响学生。课程是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多元体系,学校和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构建者。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和教师的重点在于实施;相对于校本课程,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构建的主体。无论是哪个层级的课程,都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都需要教育者发挥创造性。在构建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所谓学生的均衡发展,不是指我们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无所不能的“超人”,而是体现这样的两个角度:一是不同的领域都有学生去体验,去关注,这样世界才会丰富多彩;二是每一名学生都要具备基本的素养,作为涵养人生的积淀,这样人生才会丰富多彩。

发掘快乐游戏助力童年幸福

■沧州市新华区车站小学贺燕燕

快乐游戏既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也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快乐游戏校本课程的实践,既给师生、家长带来了快乐,也丰富了我校的学校文化,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童年的幸福与快乐。乐游戏既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也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快乐游戏校本课程的实践,既给师生、家长带来了快乐,也丰富了我校的学校文化,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童年的幸福与快乐。

坚守核心价值——开展游戏很重要。游戏是儿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不少传统的游戏既能够提高学生体能,又能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因此我们学校以此为课程资源,将其开发为校本课程。让老游戏进校园,通过快乐游戏的学与做,使学生的身体变得协调,四肢得到发展,心智得到成长,也将有意义的快乐游戏作为文化进行传承。现在,这一课程已经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让快乐游戏为幸福童年助力。

体现先进理念——学习游戏巧安排。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游戏的现状,搜集传统的快乐游戏项目,了解学生对传统游戏项目的接受程度和感受,作为开发快乐游戏的前提。学校形成了校长总负责,大队部牵头落实,教导处、工会密切配合,年级组和各班具体运作的管理模式。每学年,由学校大队部做出总体安排,每两个中层包一个年级,监察所包年级教学进度,巡查所包年级课间游戏活动情况,协调游戏节期间所包年级的游戏竞赛活动。

其次,通过合理安排推动游戏项目的发展。教导处组织体育教师,编写了一套适合我校场地小、学生多的实际情况的快乐游戏教材,使得游戏教学工作有章可循。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游戏,我们为不同年级学生推荐了不同的游戏种类。一、二年级:编花篮、跳房子、跳皮筋、翻绳、投沙包、老鹰捉小鸡等。三、四年级:翻绳、跳绳、跳皮筋、编花篮、跳房子、抽陀螺、呼啦圈、轮滑等。五、六年级:花样跳绳、跳皮筋、拾子、创新翻绳、踢毽子、转呼啦圈、跳马、轮滑等。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游戏,我们把游戏课纳入课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为一、二、三年级的游戏课,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四、五、六年级的游戏课。学生的成长仅仅玩得快乐还不够,还需要追求“玩中学”“玩中创新”。比如把呼啦圈和翻绳结合起来,一边转呼啦圈,手中一边翻绳,让腰部和双手同时活动起来,训练学生“一心二用”,充分开发大脑;再如翻大花绳,每个人当一个手指头翻出大型的花绳,五角星、喇叭、面条等。编花篮、跳皮筋,和课文相结合,一边跳一边唱,把课本中的诗歌儿歌伴随着跳的节奏有韵律地唱了出来……

第三,学校提供各方面保障。游戏活动需要器材,学校为此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保障游戏活动的需要。如翻花绳需要的小彩绳、大彩绳,跳绳需要的长短绳,滚铁环需要的铁钩、铁环,毽子,哗啦圈,在操场指定区域画好跳房子的格子等等,充足的器材为游戏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入科学实践——丰富游戏我展示。学校每个假期都要求学生在假期其间学习游戏,尽情地玩游戏,并且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学后,学校就以班为单位在教室或操场上向大家展示自己学习游戏的成果。孩子们用文字叙述玩游戏的规则、过程、感受等,既和大家分享了快乐,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把快乐游戏与语文学习、综合实践等学科有效地结合了起来。由于玩得投入,孩子们感受颇丰,一篇篇美文诞生了。《小石子大快乐》《沙包世界》《编花篮》《翻绳游戏》《跳“马”》《小沙包,大乐趣》《学跳绳》……教导处把这些美文集结成册,供孩子们欣赏阅读。2014年开始,我校在每年4月份设立游戏节。每到节日到来,学校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开幕式上有各年级的集体游戏节目展示,游戏节上学校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游戏整合,每个年级以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游戏为主,让本年级学生全员参与不同的游戏,体验不同的游戏带给他们的竞争与快乐。

追求最大效益——快乐游戏见成效。学生们学会了游戏后,追跑打闹的少了许多,而是仨一群俩一伙的玩起了游戏。楼道内、操场上孩子们玩得尽情投入。健康的游戏,增强了四肢协调能力,锻炼了手的灵活性。孩子们学会了自己制作玩具,学会了和伙伴合作互助,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家长不再担心孩子痴迷电脑游戏,视力下降了。快乐游戏中有很多需要多人配合才能玩的游戏,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互帮互助,学会了谦让,学会了与人交流,学会了责任担当。

就这样,孩子们边玩边学,智力发展了,规则意识强化了,创新意识增强了,童年丰富多彩了。学校真的成了他们幸福成长的乐园。

关注非考试科目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沧州市新华区路华小学王丽红 张艳红

我校清醒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让各学科均衡发展,要给音、体、美等非考学科以应有的地位,要加强对这些学科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因此,我们在夯实考试学科教学的同时,加强了非考试学科的管理和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在各学校的关注度非常高,课时充足,师资有保障,评价成体系。但是,我校清醒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让各学科均衡发展,要给音、体、美等非考学科以应有的地位,要加强对这些学科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因此,我们在夯实考试学科教学的同时,加强了非考试学科的管理和评价。

转变教师观念——我的学科也重要。如何让老师们认识到自己所任学科的重要呢?我们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利用集体教研时间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宣讲教育专家的育人故事,认识所任学科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建立责任感。组织非考学科教师开展以《我爱我的学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激发教师对自己学科的热爱之情,并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其次,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把学有所专转化为教有所长,找到归属感。提倡“一师一品”,鼓励教师“以己之长立己之教学特色”。再次,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持续关注一个学生,形成案例,让老师在学生的成长中感受为人师的成就与幸福。

组建教研团队——我在团队会成长。学校形成了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教研机制,设立四级研修组织(教导处—中心组—学科组—年级组)、三大教研团队(语文研修处、数学研修处、非语数学科研修处)。四级研修组织的建立,使薄弱学科的教研有了有力支撑和后备力量。中心组的建立,使每位教师都身处在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团队中,使团队的力量得到最大化发挥。

搭建展示舞台——我的付出有成效。教师要成长,就要为其搭建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展示中自我提升,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每个学期所有学科都至少要做一节常态公开课,学期末要做一节汇报展示课。“课前三分钟”的常态展示要求延伸到所有学科,让每一位教师用长期的坚持为学生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印记,并鼓励让学生成为“课前三分钟”展示的主角。每一位非语数专任教师都要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带社团,鼓励有特长的语数教师动脑筋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学生社团。其中英语组刘丽老师的“小巴掌英文绘本故事书”社团、马红的“英文字母手指操”社团的成果还荣获沧州市首届微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市交流会上进行展示。每逢期末,我校分三个学科领域(语文、数学、非语数学科)进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交流。每一位教师都要在交流会上展示自己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和主要成果。通过交流展示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教师身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和绝法妙招,我们也能看到教师明显的成长。由于非考试学科教师每人任教年级不同,听课和教研使老师们对教材有了纵向的把握,在互相启发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也让教师们慢慢地懂得用系统的思想纵向审视自己的教学,学会“瞻前顾后”,摒弃“各自为政”。

对非考试学科的关注,促进了我校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我们从多角度去发现学生的潜能所在、兴趣所长,让学校生活成了每一个学生童年的美好回忆!

拓展课程内涵提升学生素养

■迁安市教育局杜立彬

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提升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拓宽学校课程内涵,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路径,构建了一系列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既强调保障质量又尊重个性张扬的课程群。

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提升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拓宽学校课程内涵,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路径,构建了一系列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既强调保障质量又尊重个性张扬的课程群。

途径一: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为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我们细化课程标准,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使不同的师生在共同的基点上,实现各有所长的发展。首先,我们遴选骨干教师,对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校本化解读,着力于构建更具体、细化的课程目标系统。例如,在数学方面,我们不仅关注了它的学段目标,更按照“年段—学年—学期—单元”的路径,对每学期的三维目标进行深化,理清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定位好学科方法训练点、人文素养着眼点,依据现行教学班学生特点,具体预设成学期的学习目标。其次,在充分研究专家理论与成果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特点和具体学情,实施在“三段六步两分支理论”指导下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目标尝试教学”模式。在市域范围积极构建高效课堂,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提供了切实可操作的策略。另外,建构了一套富有区域特色,又兼顾学校特点的课程标准达成的评价体系。例如语文分项测评,测评内容分为:写字、普通话、诗文背诵、综合测评。测评采取等级制,分ABCD四个等次。各等次标准由科任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细化目标具体掌握。要求教师测评到每一个学生,学校组织抽测。

途径二:构建师本课程群。所谓“师本课程”,是指教师以自己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基于自己对学生的理解,对共性的课程的转化、改造、拓展以及自主独立开发的课程。相对达成课标要求慢一些的学生,设置补缺类课程;如第三实验小学的《英语“棋牌乐”》课程。在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学生还学有余力,要求进一步提升素养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类课程设置。如第一实验小学的《数学小神算》课程。

途径三:构建生本课程群。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出发,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教学内容,整合地方课程和教育资源,编制具体化和个性化、实践化的校本课程。此类课程的开发实现了由“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的华丽转身,深受学生喜爱。如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小数据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扣庄乡郎庄小学的《左手自然右手童年》游学与写作融合课程等。

途径四:围绕育人目标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目前,我们区域内的很多学校均能结合本校的特色,围绕育人文化目标,构建起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多元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催生了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迁安三小“和谐三整三立”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在课程内容的层次上是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基础的,包含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开发等;整合学校原有的诗行课程、德育课程和社团课程。

当我们的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由专家走向教师,由“专制”走向民主的时候,课程就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生命体验,学校、教师、学生,都已经成为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且能交相辉映,收获生命的昂扬生长。

猜你喜欢

校本学科游戏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超学科”来啦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