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质量实证分析——以中文纸质图书为例

2016-04-07杨锦先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

段 峰,杨锦先

(山东大学,济南 250100)



馆藏质量实证分析
——以中文纸质图书为例

段峰,杨锦先

(山东大学,济南 250100)

摘要:作者调研了六所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的中文纸质图书购置数据,在入藏种类、数量、速度、生均图书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解析了各高校的馆藏特色。以老化规律为依据,选取同时法半衰期4年内的藏书总量进行流通-藏书比分析,准确反映读者需求与馆藏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修正馆藏质量分析中的生均图书数量等指标,使其具有时效性,且更加客观,为大学图书馆中文纸质图书的馆藏质量分析与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馆藏质量;老化规律;馆藏评价;实证研究;纸质图书

1引言

馆藏质量分析与评价有助于高校图书馆了解自身馆藏结构的状况,及时调整馆藏资源建设策略。近年来,馆藏分析与评价一直颇受图书馆界的重视,诸多文献评述了馆藏评价的方法[1-3],而实证研究较少[4],且多为自身比较,选取的时间跨度也较窄。本文以中文纸质图书为例,选取六所高校图书馆的入藏情况进行比较,并利用老化规律修正馆藏质量分析指标中的流通-藏书比、生均图书量等,使相关指标带有时效性,更注重文献更新保障效果。

选取的六所高校图书馆均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即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本文选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高校图书馆OPAC、高校信息公开、高校事实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OPAC等。

2基于图书购置的馆藏质量分析

将图书出版的分类覆盖率指标用于馆藏质量分析[5],的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因受出版种数持续攀升、同质化、图书经费增长缓慢等因素影响,即便使用全部的CALIS成员馆数据进行比较,也因各高校学科的差异,使得该覆盖率指标显得单薄欠缺,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仅可作为参考之一。事实上,同类型高校图书馆的横向对比似乎更有价值[6]。

2.1 六所高校中文纸质图书的入藏分类比较

各高校图书馆新入藏图书基本以新出版图书为主,当年出版图书的入藏通常要延续至第二年完成,只是延续的时间长短有别。调研显示,2009-2013年出版的中文纸质图书,各馆每年入藏的各类图书的种数变化不大,可用平均种数进行比较,详见图1A。与学科设置紧密相关的A-D、F-K、O、Q、R、T、X等15个大类,各馆间的入藏种数有比较大的差异。

为了更容易看出每类中文图书在各高校图书馆入藏的种数差异,图1B选每类中入藏种数最多的图书馆为100%,计算其他图书馆同类图书的相对百分比。可以看出,与学科设置紧密相关的15类中文图书中,复旦大学有13类高于平均值,且有11类为最高,突出的是人文社科领域;厦门大学有10类高于平均值,突出的是自然科学领域;武汉大学有8类高于平均值,突出的是科学技术领域;其他三所高校各类图书比较均衡,皆为末三位。这个结果与各馆中文纸质图书经费的排位一致。据统计,2011-2013年,六个馆的中文图书购置经费,复旦最多,其次是厦大,再次是武大。山东大学虽然经费与武大相近,略高于中山、南大,但因为学校的多校区格局,复本数增加,导致入藏种数较低,在15类中仅O、R、T三类较高,其余12类处于平均值之下,且8类处于种数最低位置。可见,山东大学图书馆在入藏图书的品种上与同类型高校有较大的差距。采购策略需在保证教学及辅助类图书复本需求基础上,更加注重采购种类的增加;同时,增加一些服务措施,让更多的图书在各个校区有效地流动使用。

图1入藏种数的比较

2.2 六所高校中文纸质图书的入藏速度比较

新书入藏速度的快慢,反映文献持续更新能力的强弱和效能的优劣。各高校图书馆入藏新出版图书的速度有明显差别,这与供书商工作效率和图书馆的验收、加工、典藏、管理等诸环节息息相关。对各馆OPAC进行检索(2015年1月24—28日),获取2014年出版图书的各馆入藏种数,与其自身入藏2009-2013年出版的平均种数相比,计算出相对百分比并作图,结果见图2。在重点考察的紧密相关的15类图书中,武大与复旦是相对入藏速度最快的高校图书馆,几乎可以完成采购当年出版图书的80%左右,山大最慢,不足40%,两者相差一倍。其他三个馆因图书的种类不同,入藏速度差别很大。

图2新书入藏速度的比较

3基于藏书利用(外借)的馆藏质量分析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保障能力不仅要求藏书数量,更重要的是藏书质量[7]。因为选择新书是学生阅读的重要特征之一,且各高校的学科建设也随时代发展而变化,所以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必然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不断做出相应调整,这时平衡入藏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流通-藏书比(f=u/v)正是可以反映藏书利用与藏书建设之间关系的一项综合性馆藏质量分析指标,常被用于评价自有馆藏质量[8-10]。各馆利用流通率指标时,一般是统计当年的流通率,并不经年累积,反映的是当前读者需求的藏书结构;而藏书率是累积的,这个累积一般为当前全部馆藏,反映的是历史性馆藏的藏书结构。该流通-藏书比仅反映读者当前需求与历史性馆藏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判断近期藏书结构调整策略的有效性(历史性馆藏基数庞大,近期调整所致馆藏整体结构几乎无变化),因此进行流通-藏书比分析时应选择合适的馆藏范围。

根据藏书利用的老化规律,选择半衰期内的藏书总量计算藏书率,进而分析流通-藏书比,可准确反映当前馆藏结构调整的效果。根据山东大学图书馆藏书利用的老化规律实证研究结果[11],选择同时法半衰期4年作为藏书率统计时间范围。图3为2008-2014年山东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的流通-藏书比,其中流通-藏书比f(a)中的藏书率为藏书龄4年以内的馆藏总量,f(b)中的则为当年全部馆藏。从图3中的对比可以看出,如I类等馆藏基数大,f(a)> f(b),显然f(b)弱化了藏书的不足;如T类等馆藏基数大,f(a)< f(b),则f(b)强化了馆藏结构的合理性;如A类等馆藏基数小,f(a)与f(b)的结果是相反的;如D类等馆藏基数较大,f(a)> f(b),且f(a)分散并呈逐年上升,即近年D类图书占馆藏总数的比例逐渐变少,而f(b)弱化了这种现象;如B、K类等馆藏基数适中,f(a)约等于f(b)。可见,根据老化规律选取半衰期作为藏书统计时间范围的流通-藏书比分析,具有一定时效性,可准确反映近年来读者需求与馆藏资源调整之间的关系,显现了文献更新保障的作用。因此,f(a)可作为反映文献资源利用与更新保障建设的综合性评价指标。

图3 流通-藏书比的比较

山东大学图书馆与学科建设重点紧密相关的15类中,f(a)>1.5的有H、I、O三类,属于公共课程、大众阅读、基础科学、专业阅读等,凸显的高f值虽属正常现象,也应适当增加采购数量以满足读者需求;0.75

4基于老化规律的馆藏质量分析比较

有一种馆藏质量评价办法是选择全部馆藏[12-14],采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评价指南》的文献计算方法。然而这仅是对藏书规模的评价,并不是基于读者实际需求的馆藏质量分析。虽然该指南中已经指出,馆藏利用率受到历史藏书规模的影响,但未对其指标做出进一步的修正。如本文3所述,流通-藏书比同样受历史性馆藏影响。如果从读者利用角度出发,依据老化规律选择馆藏范围,则能客观地反映馆藏结构调整的效果,从而消除数量庞大而作用沉寂的历史性馆藏影响。由此可见,依据图书相对于读者使用的老化规律进行藏书范围的选择,在馆藏质量分析中是极其必要的。

在馆藏质量分析中,依据老化规律选择藏书范围进行藏书规模分析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但是,从使用角度看,藏书规模还与使用者的人数相关,即相对丰富程度,所以各高校图书馆的生均图书数量指标较之藏书规模更有意义。依据山东大学图书馆藏书利用老化规律的实证研究结果,馆藏中外文图书从入藏到借阅量降低到初始量10%的时间为7.1年[11];由于中文图书借阅量超过总借阅量的98%,所以中文图书的老化规律与中外文图书基本相同,约为7年。因本文调查数据为六所高校入藏图书的出版年分布,所以统一选取藏书时间范围为统计年度的前1-7年出版的图书。

根据上述办法计算2011-2013年六所高校图书馆各自的馆藏种数、生均种数与生均册数的平均值,结果见图4。从馆藏种数上看,复旦最高,厦大次之,武大第三,其他三馆相近,为后三位。由于各高校人数不同①,若从生均种数上看,依然是复旦最高,厦大次之,南大则升为第三;而从生均册数上看,厦大升为第一,复旦降为第四,南大与山大分别为二、三位。这表明了各馆中文纸质图书资源建设策略的不同。六个馆相比较,显然存在四种策略,复旦十分重视品种的保有,武大、中山、南大较注重品种的建设,厦大兼顾种数与册数,山大较注重复本保障。各图书馆可基于该指标分析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出参数建设策略的改变。馆藏质量分析中的其他指标,如馆藏利用率等也应遵循老化规律选取馆藏时间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图4 2011-2013年的生均图书数量比较

5结语

馆藏建设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石,也是图书馆文献保障水平的标志之一,每个图书馆都在追求馆藏质量的发展与提升。评判馆藏质量的方法很多,本文仅从图书购置、藏书利用(外借)、藏书老化等方面对馆藏质量进行分析比较,所使用的以老化规律限定馆藏范围,进行同类型高校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方法,不失为一种客观、有效的馆藏质量分析方法。

注释:

① 折合读者人数按《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本科+硕士×1.5+博士×2计算。

参考文献:

[1] 魏育辉,刘健.馆藏评价方法研究概述[J].图书馆建设,2010,(9):16-18.

[2] 崔倩.近十年国内图书馆馆藏评价方法研究评述[J].图书馆杂志,2012,(4):11-19.

[3] 王兴旺,尚建翠.我国图书馆馆藏评价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馆研究,2013,(4):117-121.

[4] 张敏娟,余澍.实证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在馆藏质量评价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8):75-79.

[5] 毕艳娜.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馆藏质量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1):77-80.

[6] 蔡璐.基于学科主题进行细分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研究——以高等教育学科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1,(2):118-121.

[7] 章兢,陈有志,郑章飞.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图书馆藏书指标的分析与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6):21-25.

[8] 贾宝霞.大学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专业类馆藏的实证研究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3,(4):124-128.

[9] 王丽娟.基于馆藏结构和文献利用率统计分析的馆藏质量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12,(S1):166-169.

[10] 刘慧. 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评估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26-31.

[11] 段峰,曹南灵. 馆藏图书老化实证分析与应用——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4):67-69.

[12] 赵艳梅. 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价方法及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6):12-15.

[13] 阚德涛,张志武. 馆藏评价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4):11-14.

[14] 吴静. 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质量分析与优化——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3,(10):43-46.

(责任编辑:朱爱瑜)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llection quality——A case study in Chinese paper book

DUAN Feng, YANG Jin-xian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250100,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Chinese paper book acquisition data of six university library, the species, number, velocity of collection and the number of books per students were comparative research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university library collection were showed. With the aging of collection as the basis, the circulation-collection ratio was analyzed by using four years collections by half-life of synchronou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 need and collection structure adjustment was showed accurately. The indicators of books per students and others were timeliness, and more objective. This paper was provided reference for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paper book collection qua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Key words:collection quality; collection aging; collection evaluation; empirical analysis; paper book

收稿日期:2015-07-29

作者简介:段峰,男,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253;G2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1-0065-05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