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以学术词汇为突破口
2016-04-07刘百军
刘百军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2)
拔尖创新人才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以学术词汇为突破口
刘百军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2)
学术英语能否取代通用英语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未来发展方向尚无定论,但学术英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提高学术英语能力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尤为重要。学术英语因其本身深奥难懂,枯燥乏味且词汇量巨大给学习者带来了巨大困难,从而难以激发学习者的动力。本文探索了以需求为中心,以内容为依托,以学术词汇教学为突破口的一种新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希望为全国其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学术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学术英语;拔尖创新人才;学术词汇;培养模式
1. 引言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未来发展方向一直是学界纷争焦点,近几年关于“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谁将成为大学英语发展方向的争论尤为激烈。以蔡基刚为代表的一部分学者认为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任何英语学术交流都具有较强的学科背景,只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才能顺利地进行交流,通用英语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因此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出路和发展方向是学术英语,学术英语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1]。而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并没有如想象中的那样惊涛拍岸,成为非让学术英语“替代大学英语的主流位置”不可的充分理由;认为听讲座、记笔记、做演讲和参加学术研讨等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融入通用英语、通识英语课程教学,无需专门安排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以学术英语为核心”、“以学术英语为导向”,把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设定为去满足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重要的实际需要,认识有偏差,实践起来有难度,不适用于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2]。相对于针锋相对的两方,胡开宝、谢丽欣的态度比较中庸,他们从外语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等角度,论证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通用英语和通识英语教学为主、学术英语为辅[3]。关于“教什么”这个问题专家学者虽然观点针锋相对,各方各执其词,但从争论中也可以发现,不管是倡导“全盘学术英语”的学者,还是支持“通识英语”的学者,他们都肯定了“学术英语”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即学术英语的存在是必要的。即将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已把学术英语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而一向走在前沿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更是先行一步,把学术英语定位成了核心课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国际高校间科技文化合作日趋频繁,大量国外专家教授和国外学者进入国内高校,共同研究世界前沿课题。同时国际化也意味着国内学生到境外访学、继续深造的机会大增,在国外能听到更多的英语学术讲座,同时学习一些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这意味着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必须得到大幅提高。
2. 学术英语
学术英语(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 简称EAP)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大分支,是表达学术思想、承载学术内容的英语,是学术研究和交流的载体。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既是大学英语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保证[4]。学术英语不等同与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专业知识,英语只是语言媒介,只能由精通英语的专业教师执教;而专业英语则是学习专业相关的词汇和专业术语,可以专业教师执教也可以由语言教师执教。学术英语则主要教授听取学术讲座、做笔记、参加学术讨论、进行学术陈述、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等语言技能的课程,它介于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是由熟悉学术规范的语言教师执教的,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也被称为通用学术英语。它并不以学习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为目的,而是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这一工具去吸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如在听的方面,侧重训练听懂英语学术讲座(如托福、雅思考试中的听力内容;新四、六级考试改革后的听力内容);说的方面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参加学术讨论和进行学术陈述的能力;在读写方面,通过学习学术性词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查阅科技文献的能力以及撰写学术论文摘 要的技能。学术英语教学已经得到国内外一些高校的重视,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另外如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合作办学的学校也已把学术英语作为英语教育的主干课程。“学业用途英语”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已得到全面实施 (见宁波诺丁汉大学校园网) 。当然诺丁汉大学有他的特殊性,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对学术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
3. 拔尖创新人才学术英语能力培养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教育部于2009年启动了“一拔尖、四卓越”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同时推进相关学校进行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目的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使之成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卓越化”、“国际化”将是未来本科人才培养的重点。“拔尖创新人才”应该是“应用型、研究型、复合型”人才;应该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而“拔尖创新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意味着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人才培养合作,意味着需要通过建设海外实践基地、海外短期游学基地等措施推进本科生海外个人访学等海外学习交流渠道。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较少关注这类人才学术英语能力培养的需求,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往往比较薄弱,直接表现在无法听懂英语学术报告,阅读外文学术期刊论文困难和撰写英语学术论文的能力薄弱。这将很大程度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的进程。语言作为获取学科内容知识工具的重要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学术英语更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使其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提升与语言相关的人文素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拔尖创新人才也必须具备学术英语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4. 以学术词汇为突破口、CBI为依托的教学探索
4. 1学术词汇为突破口
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是“needs”和“wants”是两回事。学生们,尤其是那些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生们已充分认识到学术英语能力的重要性,知道有必要学习学术英语,但是由于学术英语本身深奥难懂、枯燥乏味且词汇量巨大难以掌握,因此即便这些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也会存在畏难情绪,对学术英语的学习兴趣并非那么强烈。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并且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将会是学术英语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词汇是学术英语的核心也正是学生缺乏学术英语学习动机的根源所在,只要解决学习词汇的难题就能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顾虑,从而对学术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词汇浩瀚如海洋,要做到每个单词都牢记在心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有“按需学习”和“效率学习”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在学术英语中有一类词汇既不是高频通用词汇也不是专业词汇,但是它们广泛地存在于书面文字资料中,又不具有学科特异性,而是通用于各个学科专业。这类词汇被称作学术词汇,也可称作“半技术性词汇”——介于技术性和非技术性词汇之间并通常具有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含义。这类单词由于被经常用来定义(define)、描述(delineate)、提出(advance)、评估(assess)一些诸如理论(theories)、论点(arguments)、假设(hypotheses)等抽象实体(abstract entities)而频繁地出现在各个领域的学术性文本中(括号中的斜体英文均为学术词汇)[5]。Coxhead[6]通过统计词汇在学术语料库出现的广度和频率编制了著名的学术词汇表(Academic Word List,简称AWL),该词汇表的普适性和应用价值已得到了大量研究的验证。该词汇表由570个学术词族(word family)组成,可以覆盖10%左右的学术行文(running words),加上学术行文中约占75%的高频词,对于高级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两类词汇就可以理解85%以上的学术行文,使可理解的阅读文本成倍增加。由于学术词汇量少但意义重大,一方面能缓解学术英语学习者记忆词汇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则可大幅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学习者再也不必去记忆大量晦涩难懂而又没多大实际用途的生词,真正做到“按需学习”和“效率学习”。
4.2 以CBI为依托
CBI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的简称,是指基于某个学科,如建筑、化工、机械或艺术等进行外语教学的一种理念。主题模式是CBI的核心,在这种模式中,主题内容和语言知识相互融合,主题内容不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可以是大文、大理的,大文是文科和社会科学类,如文史哲;大理是理工科类,如电子信息、环境科学、机械、数学、化工、建筑等。一个学校的“拔尖创新人才”一般来自于全校各个学科, 这种脱离学科的大文大理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该类人才的学术英语教育。而且CBI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英语教材缺乏真实性;学术技能和实际应用脱离;学生难以进入各自学科的学术圈”等问题。教学内容对于全体学生都是“兼容”的,可以选择难度相对较低,宽泛的、具有共性的学科知识,可以是一般科普类的文章,这样专业背景知识就不会成为理解障碍。小组活动可以形式多样,辩论、竞赛、模拟国际会议、展示、演讲等有挑战性的方式更能吸引这些“拔尖创新人才”参与到主题内容的学习中来。 也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去查找相关知识信息。在学习、讨论、竞争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4.3 教学探索
浙江工业大学于2004年正式成立健行学院,健行学院是浙江工业大学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是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试验区。健行学院全面实施创新训练计划,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健行学院通过强化英语应用能力训练,提供多途径的国内外交流机会,开阔学生视野,从而培养国际化人才。本研究就以健行学院2014理工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对新的学术英语教学方法做了探索。本研究一共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前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后阶段
项目前阶段:这是一个准备和导入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为教师了解学生,学生了解学术词汇做准备。现代科技手段在这一阶段得以充分应用。首先,建立班级微信群作为老师发布作业,学生提问探讨等的一个交流平台。然后利用网站my.vocabularysiz.com 测试学生词汇量,为下一步的词汇教学打好基础;通过问卷星设计《通用学术英语》课前学生调查表,发布在微信平台供大家完成,通过统计调查数据获知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项目实施阶段:这是项目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是整个教学探索的关键阶段。在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推出学术词汇表。学术词汇表总计570个词族,数量不大,但是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学术词汇表根据10个子表平均分配到10个教学周进行。每周讲解学术词汇在学术行文中的具体应用,并布置配套练习,让学生记忆生词的时候不忘学习用法。利用语料库技术进行词汇教学,教师在提供学生大量的相关学术材料和实例的同时鼓励学生使用AWL学习软件:AWL Highlighter 和AWL Gapmaker 做一些语料搜索从而使他们能够接触大量的阅读材料来习得学术词汇。为了更好地强化学术词汇记忆,每周进行一张子表的词汇分组互测,由一个小组利用软件Gerry’s Vocabulary Teacher 负责出题,另外小组负责回答,轮流进行,既巩固学生的词汇记忆,又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这一阶段学术阅读教学也同时展开,学术阅读内容选择比较通用的科普题材,如生物、环境、经济、语言学等专业性不是很强,学生容易看懂的文章。进行学术阅读技能培训,重点培养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获取主题大意及特定信息的能力、通过背景知识预测文章内容的能力、区分重要信息及次要信息的能力、批判性评价学术论文观点的能力(见表1)。
表1 学术阅读教学实例
教学过程根据CBI模式展开,具体包括:(1)课前告知内容要点,布置预习任务,上网搜索调查相关内容,就相关主题作 presentation,从而熟悉课文背景及相关主题知识。(2)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音频、视频和文本等呈现方式来学习学术英语。(3)讲解学术论文规范,以小组的形式选取本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进行体裁和结构分析。(4)设计结合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尽量模拟真实的场景,培养学生“用英语来做事”的能力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师生之间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多角色互动。例如,拟定国际学术会议议程、撰写学术论文、准备学术演讲幻灯片等。在打好学术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和训练学生学术写作的能力, 从学术笔记(note taking)——文章概述(summary)——摘 要(abstract)——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学术小论文(academic essay), 由难及易、循序渐进地做好学术写作指导,过程中做好学术语篇体裁的讲解、做好学术写作风格的培训和指导,培养学生撰写符合国际学术规范的学术论文的初步能力。
项目后阶段:该阶段是回顾测评阶段,是对学习结果检测总结的阶段。在这期间进行一次学术词汇竞赛,既测试学生掌握学术词汇的程度,同时也能巩固对学术词汇的记忆。期末考试以学术词汇和学术阅读为主进行笔试。作为期末总评的组成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本专业的学术小论文,论文考察重点不在于学术观点和研究深度,主要考察学生对学术论文结构框架的理解,语言风格是否正确,论文格式是否符合国际学术规范。学生递交学术小论文时必须附上论文重复率检测报告,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远离被国际学界所诟病的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5. 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本研究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的推广也会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本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语言教练,不能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角度来进行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还应具备现代语言学知识,掌握语料库基础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紧跟时代的脉搏,因此学术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参加培训去适应学生的新需求及国家和社会的新需求。学术英语教师不只是精通英语的专才,还应是具备一定的“百科知识”的通才。学术英语教师背负压力前行,但也会摆脱被“学术边缘化”的尴尬境地,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终生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本模式对教学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材的选择不再是单一不变的,教师也不能再“照本宣科”,教材的选择和讲义的编制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中心,因时制宜。其次本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将内容学习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相整合,创造高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学术英语教学变得更有效率。
6. 结语
学术英语教学任重道远,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教学在本质上天差地别。学术英语教学应以需求为中心,以内容为依托,以学术词汇教学为突破口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术英语不是取代通用英语,也不是改良通用英语,所以学术英语需要具备颠覆性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本模式探索目前只是在精英学生中展开,有一定局限性。在条件成熟时,本模式将应用于较大规模的其他拔尖创新人才学术英语能力培养,通过实证研究数据验证该模式对拔尖人才学术英语培养的实际效果,希望为全国其他高校拔尖人才学术英语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4): 83-93.
[2]王守仁,姚成贺.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2013(5):4-10.
[3]胡开宝,谢丽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而未来发展方向[J].外语界,2014(3):12-36.
[4]史光孝,赵德杰.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通识教育抑或学术英语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11(2): 104-108.
[5]Cobb,T.,Horst,M.,2002.Is there room for an Academic World List in French?[EB].http://www.lextutor.ca/cv/ awl_F.htm,2009-03-15.
[6]Coxhead,A.2000.A new academic word list[J].TESOL Quarterly,34(2):213–238.
(责任编辑:周金萍)
H319
A
1671-752X(2016)04-0068-05
2016-06-17
刘百军(1974-),男,浙江新昌人,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浙江省社科联“人文社科学术词汇表(SSHAWL)的构建及应用”(2013N191);浙江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拔尖创新人才学术英语能力培养——以学术词汇习得为突破口” (JG1348);浙江省外文协会 “基于语料库的人文社科学术词汇表(SSHAWL)构建” (ZWYB2013039)。